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合一

(2025-10-12 10:00:01)
标签:

《静园散语》

《万物合一》

周霄山:

万物合一,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思想与宇宙观。这一思想强调世间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依存,认为宇宙中的每一个存在都是整体的一部,体现了宇宙的整体性。宇宙被视为一个巨大的、相互关联的系统,其中的每一个组成部分,无论大小、形态或性质,都是这个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种整体性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深入到精神、能量和信息等各个层面。

在万物合一的宇宙中,每一个存在都与其他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这种依存和影响是双向的,即一个存在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存在的相应变化,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构成了宇宙的动态平衡和稳定。万物合一还体现在微观与宏观的统一上,从微观层面看,每一个粒子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从宏观层面看,星系、星云乃至整个宇宙也是由这些微观粒子构成的。这种微观与宏观的统一揭示了宇宙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万物合一不仅是一种宇宙观,还是一种智慧和自由的体现。它提醒我们认识到自己与宇宙其他部分的紧密联系,从而更加珍惜和尊重每一个生命和存在。同时,它也赋予我们一种超越个体局限的视野和胸怀,使我们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和包容不同的文化和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万物合一的观念可以引导我们更加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减少对他人的侵害,我们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通过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我们可以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这一观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和生命,还能引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和负责任的选择。

与万物合一的关键,就是要破除一切假相,要明白凡所有相,皆为虚妄。当我们开始与万物合一,一切阻碍,一切让我们痛苦的力量都将消失。当我们不再逃避什么,不再畏惧什么,不再否定什么,不再执着什么,而是开始觉悟到与它们合一,化身为整体的一部分,那么所有我们之前认为存在的阻碍就会消失。我们与任何东西合一了,把它真正当成我们的一部分,就不再与它对立了。我们接纳什么,什么就消失;我们反对什么,什么就存在。人生大部分的痛苦或阻碍来自对抗,来自抗拒,来自不接受。只要我们不接受,那么这个东西就会一直对我们施加阻碍和反抗的力量,反复地出现在我们的生命里,反复地折磨我们,让我们不得自在,前路艰难。我们接纳了痛苦,与痛苦合一,那么痛苦也就消失了。如果我们接纳不了痛苦,那么人生就在一直抗拒痛苦路上,被痛苦反复敲打。疾病是我们所害怕的,失败是我们所焦虑的,挑战是我们所紧张的,但是当我们灵魂深处让自己成为它们,让它们成为自己,二者合一,也就不会害怕、焦虑、紧张了。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合一”,把自己当成它们的一部分,我们也就能真正做到允许一切发生,从根本上消除对一切事情的紧张和担忧,从此就会很少得病了,就会做任何事更容易了,就会无往而不利了。曾仕强说:所有病的起因就是因为紧张。人一旦紧张,气场就乱了,血脉、五脏、肌肉、筋骨,都会受到影响,当然就生病了。只要我们全身不紧张,也就不会得什么病了。

要做到与万物合一,我们就是要把那个产生分别心小我抛开,进入忘我之境。无论发生什么,都不用做出评价和感受上的回应,好或不好,喜欢或不喜欢都是虚妄,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无论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感受,都会制造分别心,都会让自己与宇宙整体越来越远,如此,其生命层次也就会被拉低,受到宇宙规律惩罚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生命里无论发生什么糟糕或美好的事情,我们都要切断对它们的评价和感受,我们唯一需要的就是去做,去面对。

修行的重要性就是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每一件事情上多多练习,合一状态并不在人心之外,而是在人心里。当我们对一切事物断除了感受,也就断除了分别心。当我们断除了分别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一个整体,我们也就把自己融入宇宙的整体中了,与万物合一了,

与万物合一是每一个人修行的一个方法,它给生命能量的释放、生命价值的体现指明了方向。合一,让人不再感觉到匮乏、痛苦、失败,在感受上,在生命体验上站立起来,变得更加强大;合一,赋予生命以更加强大的行动力,无论面对什么,不再畏惧,不再逃避;合一,让生命绽放更大的价值,每一次合一,都在让天地宇宙变得更加完整精彩。

人与宇宙是一个整体,人们越是在心和言行上靠近宇宙这个整体,与万物合一,才能更好地生存。这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智慧的生存理念,在这种生存理念主导下,我们生命里就不会有恐惧、痛苦和阻碍了,从而也就能够更好地发现自我,活出自我,过好人生。

《道德经》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上承于道,由道而生。“一,表示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所以,得道者都是合一之人,身心合一,以德合道,道法自然,生生不息。

对于修行的人来说,通过打坐、禅修、冥想等手段,调整身心的频率和运行状态,使身体的运作秩序同宇宙万物一致,那就进入了天人合一的意识境界,那就是天性在运作我们的生命。宇宙全息科学告诉我们,人体上每一点都能够在宇宙之中找到对应点。通过反观与内观,所有的星系都会在人体之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中医经络学说认为,每个人的出生时辰和星宿对应的天体运行,会决定特定的能量场,这些能量通过经络系统与人体交感。修行的本质就是不断提高自己与自然的共融能力,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庄子在《大宗师》中描述的“坐忘”境界,提供了实现天人合一的实践路径。通过“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的修行过程,修道者逐步破除自我与世界的界限。这种“心斋”的功夫,本质上是通过意识的净化回归到宇宙本初的混沌状态。当个体的生命节律与天地运行完全同步时,就能达到“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逍遥境界。

庄子的《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一个整体的不同部分。每一个东西都是宇宙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所有东西来说,没有你我之分,只有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一部分时,才会产生你我的区别。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是互相依存存在的,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单独存在。宇宙万物从整体上看是一个,是一个存在。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是一种超越了个体局限,体悟到宇宙本质的境界。在这种境界中,人不再把自己看作孤立的个体,而是感受到自己与整个宇宙的连接。这种境界不是空洞的想象,而是对宇宙本质的深刻洞察。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同时注重修身养性,实现心物的一致。这样,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人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实现心灵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在《齐物论》中,庄子提出了一种自然之道,认为自然万物皆有自己的存在意义,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之道,而不是随意改变自然规律。庄子强调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关系,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度干预自然,而应该尊重自然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他认为,人类的活动应该以无为而治为准则,即让自然发展自己的规律,不过度干预,也不强求其与人类的需求完全一致。庄子用齐物这个概念来描述自然的本质,认为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可以理解为人类和自然、人类和万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并不是简单地表达人类与自然、人类与万物之间的统一性,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境界。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注重修身养性,实现心物的一致,达到一种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类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自然规律,实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人类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实现心灵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达到一个更高的精神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云将与鸿蒙
后一篇:咸池之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