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将与鸿蒙
(2025-10-10 17:50:00)
标签:
《静园散语》 |
《云将与鸿蒙》
周霄山:
云将与鸿蒙出自庄子《在宥》:云将是天上统率云的将军,满天飞,忙于造云、升云、降云、聚云、散云、行云。一日巡飞东海,来到扶桑旁边,云将遇见了鸿蒙。鸿蒙是天上制造元气的神仙,正在扶桑的横枝上跳舞,两手拍打大腿,双脚一齐纵跳。云将立刻停飞,静静旁观。看了很久,开口问道:“老先生是谁呀?在这里做什么?”
鸿蒙跳舞不停,答一声:“玩。”云将说:“我有问题请教你。”鸿蒙仍跳跃不止,抬头看了一眼云将,问了一声:“什么事?”云将说:“近年来,我发现大气对流层的情况不妙,高空气流不肯下降,低空气流不愿上升。上面的阳下面的阴拒绝融合,导致阳不温和,阴不舒畅。还有,空气中的阳气、阴气、风气、雨气、晦气、明气的比例失常,打乱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时序。我要使六气的比例恢复正常,使四季的时序井井有条,使万物的生长由我促进。请老先生赐教,这六气该如何整顿?”鸿蒙掉头不再理睬,还在跳舞,双脚纵跳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爱百姓,爱万物,这样的仁心,这样的义行,老先生竟然不欣赏,云将也就无兴趣实践了。
三年后的一天,云将巡飞黄河中段,忽然看见地面上一人正在雀跃,急忙降落,果然是鸿蒙又在这里跳舞,云将大喜,急步向前行礼,说:“还记得我吗?”鸿蒙记性不差,马上说:“扶桑之枝。”云将叩头,请求鸿蒙赐教一二。鸿蒙停止跳跃,说:“飘飘浮浮,绝无追求,痴痴傻傻,不知去哪,慌慌张张,随便观光。看了就忘掉,啥都不知道,能赐你什么教?”
云将说:“我自以为也可以达到随心所欲的状态,但是现在民众却都愿意跟随着我,于是我不得已才对民众有所亲近。现在的问题是,我该如何管理他们?很想听听先生的教诲。”鸿蒙说:“扰乱自然运行的规律,违背事物变化的原则,上天就不会让你成功。走兽受到普遍的惊扰而离散,飞禽夜晚被惊醒,连昆虫和草木都不得安宁。唉,这些现象都是主张治理世界者的过错啊。”
云将说:“原来如此,那我该怎么办?”鸿蒙说:“对付这种毒害的办法,就是如神仙般看淡世事,万物就都会自然而然地回归原位了。”云将说:“很想再听听你的具体方法。”鸿蒙说:“重点在修身养性。只要你自己处心于无为的状态,万事万物都会自然而然地作出最为合理的变化。忘却你的形体,丢掉你的自以为是,让所有的理论和事物统统遗忘。混同到自然界的混混沌沌中去。解开所有的心结,让精神处于彻底放松的状态,就如同没有生命的矿物一般。万物如果都如此,就会各自回归其自然本性。这种回归应当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这种浑浑沌沌的状态,要永远保守。如果你感知了其变化,就是背离了本真。不要询问它们的名称,不要窥测它们的原则,万物原本就有其自然生长的能力。”云将说:“谢赐福音,教我缄默。从前错了,如今明白了。”说完叩头起身告别了。
修身养性,只需保持本真。鸿蒙的观点,修身养性,只需要把心放置于“无为”之境,万物会自然地有所变化,抛却你的形体,废弃你的智慧,让自身和万物一起被遗忘。混同于茫茫的自然之气,解除思虑,释放精神,淡然面对身边的一切。万物纷杂繁多,全都各自回归本性。保持本真,不要询问名称,不要窥测实情,万物本是自然地生长。
不刻意强求完美,也是“道”的精髓。对待外物和自我都有要领,鸿蒙的观点,晓谕了清心寂神的方法,通过亲身探求大道,方才有所领悟。不需要刻意地去改变别人,只需要关注自己,顺其自然就是最好的办法。如果强行想用自己的思想理念,输出给他人,虽然他人表面不说,但从内心不会接受。很多不完美的事物,看起来会感觉很不入眼,但是否就是不合理的呢?他们能够长期存在,必然有其合理之处,或许自己本身的观念就是错误的?
世间万物,都恢复到他本来的面貌,追求他本来的天性,不要去斗智斗勇。混混沌沌,不求绝对的清明,一生不离根本。如果有了分别心,耍起了聪明,那就是离开本源了。不要去管他是谁,用什么名字称呼,也不要去搞明白什么是真实情况,万物浑沌本就如此。天地开辟之前是一团混沌的元气,这团元气就是鸿蒙。
生命都会有一个过程,需要自己自证、自知。当我们还没有体验的时候,会发现理想和现实有很大的落差;只有慢慢体验过了,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实相。
修身养性,以无为养心。万物自然变化,忘却你的形体,废弃你的智慧,让伦理和万物一起遗忘。混同于茫茫的自然之气,轻松下来,像死灰一样,没有魂灵,涅槃寂静。万物纷杂,各回本性,无心无我,浑然无知,保持本真,终身不违。假如有所感知,不要询问它们的名称,不要窥测它们的实情,让万物保持自己的样子,自然地生长,这样就可以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是我们修行者解脱的核心内容。“致虚极,守静笃”,是修行方法的核心要领。“致虚”就是把“自我”去掉,把自我,自以为是空掉,把心放开、放空。“空”里有“明”。
我们修行是从点、线、面、空逐步展开。慢慢觉察这个世界,自然穿过,不用刻意。真理实相尽现眼前,也无需用头脑去想象、思维。也无需用语言、文字,去形容、比喻。这就是“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的真实意义。“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夫物芸芸”,也就是现象界的一切,都是不断地生生灭灭变化,“各复归其根”。 落叶归根,无中生有,一切来自于空,最后又回归于空。“归根曰静”,涅槃寂静。回归于空,“是谓复命”。体悟到这些,当下就能与空相应,到哪里都能够安心、自在。“复命曰常”,“复命”就是生生灭灭的现象,就叫做“常”。这个“常”,就是永恒的真理、法则,宇宙人生的真理,是永恒的存在,它超越时空。“知常曰明”,懂得了常,就有了明。“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致虚极,守静笃”体悟“无常、无我”的真实世界,就会远离颠倒梦想。
庄子通过云将与鸿蒙的寓言故事,所倡导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而是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并非放任自流,而是通过深入洞察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有智慧的治理者应该超越世俗的束缚,追求至道的境界。他们应该静心修行,与万物为一,忘却形体和聪明,解放心灵。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达到理想的治理状态和遵道的治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