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开悟就不能真正正确地认知一切
(2025-05-17 11:23:36)
标签:
《静园散语》 |
《没有开悟就不能真正正确地认知一切》
周霄山:
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取得了伟大的科学成就。不过,人们往往会误把他的聪明才智归功于他160的高智商。所以在他去世后,医生借机偷取走了他的大脑,希望未来科学界能够研究爱因斯坦的大脑,以发现爱因斯坦如此聪明的原因。爱因斯坦160的高智商确实是他聪明的原因,但是,再聪明也不等于智慧。其实,他的智慧是来自于开悟,人只有开悟才能真正获得智慧。爱因斯坦说:“走出狭隘的自我,生活才真正开始。一个开悟的人必然能笑对一切世事而不执著其中,也正因为开悟而内外光明才会生出无穷的智慧,智力来自于大脑,是低级而有限的;而智慧来自于心灵,是光明而无限的。”也就是,智慧来自于心灵,而来自于大脑的只是智力,也就是聪明。实际上,我们人类思想文明史上每一次飞跃都是由极少数开悟的人推动的,也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悟知宇宙自然的奥秘,也只有开悟才能开启万物之灵光明的生命。所以说,没有开悟就不能真正正确地认知一切。
开悟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其实,我们每个人原本都具有远远高于现有智力的“根本智慧”,也就是能够使我们每个人的现有智力发生层次性质变的那个原有智慧,也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根本智慧。不过,我们每个人的这个“根本智慧”,只有通过开悟才能够开启。
智慧是由开悟升华出来的对于各种事物本真的洞见。庄子将人们认知事物分为“以俗观之”、“以物观之”和“以道观之”这样三个层次。以俗观之是指从常人的主观角度去认知,其结果只能形成常识性的意见;以物观之是指从事物的客观角度去认知,结果能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以道观之则是从宇宙本原的高度来透视,从事物的内在本质来剖析,其能力是为智慧力,也就是智慧。我们只有开悟了,才能够越升到“以道观之”的高层次。所以,没有开悟的人,即使他们的学历再高、学识再渊博,也只能认知形而下低层次的事物;而只有开悟的人,才能认知形而上高层次的事物,才能真正正确地认知一切。
爱因斯坦说:“所有困难的问题,答案都在更高层次,同一层次的问题,很难靠同一层次的思考来解决。只有当自己的认知层次提高之后,才能顺利解决低层次的问题。”也就是,我们通常是无法在产生问题的层面上解决问题的。我们之所以感到困难,就是因为我们都只是在问题的这一层面上绕圈子,就像是在走迷宫一样,绕来绕去的怎么也走不出困境,找不到出口。但是,如果我们的认知层次提高了之后,我们也就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原来层次的问题了。也就是,我们的层次提高了之后,也就能够看清楚问题,也就像是从高处“俯视”迷宫了,自然也就能够轻易地走出迷宫,也就能够非常容易地解决问题了。我们只有开悟才能把自己提高到具有智慧力的“以道观之”的高层次。
那些大科学家的大科学成就,其实都不是研究出来的,而是开悟“悟”出来的,也就是“以道观之”悟观出来的。有一些言论说,这些大科学家研究科学研究到后来都转向了神学。其实,这是误解。他们不是转向了神学,而是开悟了。也就是,他们都开悟“悟知”了宇宙自然万物及其运行和变化规律(简称自然规律),也就是道,也就是真理,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神”“上帝”“造物主”。所以,他们所说的“神”“上帝”“造物主”,其实是指自然规律,而非神学所说的“神”“上帝”“造物主”。也就是,他们所说的是自然神,也就是自然规律,而非某些宗教信仰的人格化神。其实,只要我们开悟了,同样也就会悟知,在宇宙自然中,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人格化神。实际上,某些大宗教的创立人其实也是开悟者,他们也同样悟知了自然规律,悟知了道,悟知了真理。所以,他们才会创立宗教,他们的目的也就是想让更多的人也能够开悟,也能够获得智慧,而不是让他们的信徒们崇拜自己。开悟其实也就是宗教信仰的真正意义,开悟其实也就是我们人生和生命的真正意义。其实,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开悟。我们也只有开悟了,才能真正正确地认知一切,也才能有智慧有能力为人类做出贡献。
“开悟”其实无关宗教与信仰,更无关科学和哲学,只是本有自我智慧的开启。开悟悟知真相就是穿透这个世界表象的虚无意义,明白真相只是存在和意识。经验从来都只是概念上的,而非真实的,无论什么经验,都不过是发生在意识之中的事,真相是绝对的,是最高层次的状态。宇宙是超级,即时间,空间,能量,物质,因果,二元性的结合体,而意识也是,但其实它没有任何事实基础,是基于最佳猜测的现实,而非真正的现实。
“我在”是知识的开始和终结,“我在”就是意识,我不在了,一切就全部都不存在了。除了意识之外,所有的都是信念,然而信念并非真实。当我们拥有信念的时候,就是在宇宙主导中做梦,移除所有信念,就会在意识主导中觉醒。意识是真实的,但意识到的东西则不是,就像电影屏幕是真的,但屏幕上的影像则是虚幻的一样,无论在心智屏幕上的影像看起来有多真实,那都是投影而已。因为我存在于意识之中,我感知到的一切也都存在于意识之中。我在本质上与其他事物是相同的,一切都是意识。
开悟并非是正确的认知进入头脑,而是让错误的认知离开头脑,因为某种程度的制约会让人往错误的方向寻找,无法感知明显可见的,就会变成奥秘的存在。答案其实一直都在眼前,没有丝毫被隐藏。开悟就是超脱虚假,接触对非真相的知晓,只留下真相的过程。一层层剥下虚假的自我认同,摧毁虚构的伪装,直到剩下那些无法被分离,无法被摧毁,无法进一步削减的真相。
开悟之前山是山,开悟过程中,山不是山,开悟之后,山又是山。开悟就像在做清明梦,可以瞬间抽离回到完全清醒的意识,可以完全自由的出入。意识主导并不会让人感觉更好,而且看起来也没有什么用,它不提供意义,还会把意义全部删除,完全超出科学的范畴,看起来很容易被证伪,但却无法被证伪。不要排斥意识,可以从意识出发来考虑问题,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重新审视对科学的过度尊崇,让生命变得更美好。
开悟是对万事万物的彻底了知,即超脱于一切万事万物。开悟之后的人,不会再有迷惘,更不会被苦所束缚,因为,“真我”是自由的,没有任何束缚,所谓的开悟就是证悟到这个“真我”,不再被万事万物所缚。也就是,开悟并不完全是一种比较主观的体验,开悟更关注的是对于万事万物完全客观的发现与彻底的认知。开悟是发现自我(真我)的本质其实和诸佛一样,即众生与诸佛的佛性无二无别的本质,也就是,发现了永恒存在的原因与真相。所以,开悟的本质是证悟自性,也是开出本有,就好比发现家里原本一直就有珍宝一样,即发现一切众生的空性之共性,尽管是无明的众生,但依然跟诸佛一样,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正因为如此,佛才讲众生平等,而这个平等,与诸相的不平等并不冲突,因为它说的是本质,而非形式上的东西。因此,众生有“我执”,所以才没有证至佛性,就好比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尽管经受种种痛苦,但终归是演的,是假的,也就是说,无论演得如何逼真,其本质仍然是幻化的戏,舞台不在了,一切也就烟消云散,而所谓的舞台,所承载的是一切的变化,一切的剧情,一切的感情。这不能说不重要,有舞台,热闹精彩纷纭的戏才得以展开。开悟的众生,其“我执”会逐日淡化,最终会没有“我执”,因为他们已经发现了真正的自己,即真我。
没有开悟的人,感知能力一般是受业气支配的,其感知具有方向性、起灭性、局限性、虚幻性,藉由这种感知所获得的感觉,一般称之为偏执觉、错觉、或者幻觉。对于开悟者来说,他们的感知能力会发生相应的突变,即会从原来的有生灭、有方向、有障碍的感知而转变成为恒常的、遍察的、通彻无碍的感知。这也就是佛家所提倡的“正觉”的产生。由于“正觉”的获得,开悟者对心身内外的事物会感觉到特别清晰和透彻。因此,在真正的开悟者眼中,一切事物仿佛全部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