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
(2025-01-29 10:29:29)
标签:
《静园散语》 |
《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
周霄山:
中华文明是首创是“元一”,文明需要“圣智”来与自然“默契互动”,而“默契互动”强调人类与自然之间需要通过感应和感通来实现互动,这种互动不是对自然的征服和统治,而是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文明需要顺应自然的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实现持久的发展和繁荣。而西方文明不是首创不是“元一”,是与自然对立的,那么,它即使是文明,也是次生,而非始生。也就是,西方文明不是基于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创性理念,而是借鉴或衍生于其他文明。因此,这种文明缺乏独立性和原创性,是难以持久发展的。
在中华文明中,由于有“天人合一、天道化生”思想,人们更加尊重和顺应自然规律。在许多领域,中华文明都取得了重要的科学成果和文明成就。这种“道”智慧让中国人能够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创造出悠久的中华文明。《道德经》说:“天之道,化生万物而健行不息;人之道,顺势变易而利用厚生。”
中华文明是宏观文明,注重宏观思维。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把局部放在一个整体中去考虑,并且有将这个整体再放到更大的整体之中去的思维倾向。也就是,中华文明倾向于不断向上去思考问题。而西方文明是微观文明,注重微观思维。在思考问题时习惯把局部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思考,并且有将这个局部继续细分成更小的局部的思维倾向。也就是,西方文明倾向于不断向下去思考问题。例如,对于“人”本身的思考,西方文明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中华文明则始终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生态文明并不应该与工业文明从根本上相对立,现代化的生态文明也不应该消极地顺应自然,而是应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也就是,“和谐共生”是人类与自然的积极和解,这不仅是一种共生方式,更是一种发展方式。中华文明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