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与意根
(2024-12-09 09:55:53)
标签:
《瀞园散语》 |
《意识与意根》
周霄山:
我们有许多修行的人通常很难分清意识与意根这六七识,因为两个识都对应和分别同一个法尘,又都是识心,体性比较接近,功能作用相似。也就是,意根这个第七识很特殊,既是根也是识,既属于六根当中的根,也属于识心当中的识,有根的作用也有识的作用。六七两个识的体性很微细,需要我们细心观察体会,才能掌握六七识体性,从而增长智慧。六七识体性有很多差别,作用也不相同,意识是对法尘的了知、分析、判断、思维、观行、观察、推理、忆念、回想等等的一切心识活动;意根能对一切法做总体的考量和认知,是能缘一切法,能够做主宰做决定的识心。
意识的体性功能相对于意根的体性比较容易掌握,但是我们大多数修行的人仍然无法把握,主要是这些法还是比较深细的。如果我们知见不足、内心浮躁、缺少禅定,那就无法细心思维观行意识本身的运作,没有现量观察智慧,因此比较粗浅的意识体性也观察不清楚。
意根的体性功能如果没有悟者引导就不能现量观察,因为意根的运行行相太隐秘、太深细。未开悟者依善知识教导也能证得意根,了解到意根的部分功能作用,也能有一些体会,但是还谈不到现量观察。也就是,很难分清对于法的了别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对于法的思量抉择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很难分清各个心所的作用到底是意根的还是意识的,更不能分清意根的心所法都有哪些,分不清不同阶段的修行人的心所法都有什么差别。
我们许多人通常都是对于自己不知不证的法加以否定,看不见就说没有,只信自己,而不信自己的智慧不足。六识论者们因为证不得意根,观察不了这两个能变识的功能作用,就加以否定。在六识所接触得到的六尘境界里,对于六尘境界的了别和造作作用,都是意识与意根和合运作出来的,而且二者体性接近,对于二者的功能作用很难划分清楚。一般来说,大多数时候都是意根的决策权大,意根多数时候有绝对的决策权。只有在意根没有经验拿不定主意的时候,或者是意识的智慧很高的时候,意根才听从意识的决策和主张,再作最后的权衡和决策,最后的决策权永远在意根手里。
意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就无法抉择,很多时候了别六尘的智慧不足,同样无法作决策,这时候就要依靠意识了别的结果,进行总体权衡思量,然后再决策。因为意识了别一切法细致入微,有细致分析思考的能力,有推理判断的能力,有想象思维的能力,对六尘境界掌握的信息就比较准确,意根就要依靠意识这种能力,掌握一切法的细节和全貌,再作以总体的全方面全局性的思量,最后做出决策。也就是,意识能影响支配一切法的运行和结果,意根本来的固有的习惯和经验也能影响一切法的运行和结果。
意根能知道很多法,知道的比较粗略,知道一个大概大体,但是不管怎么知,意识由于无明的遮障还是不知。我们修行一方面就是让意识转识成智有大智慧,把意根所知的法全部挖掘出来,我们就能有智慧知一切法。如果意识能知一切法,那我们就能很好的处理任何境界。
任何一个法的运作里都有意识与意根,意识在前台工作,意根在幕后做指挥;意识处明,意根处暗;意识专门搞观察统计分析,意根最后拍板定案;意根直接从如来藏那里取得信息,意识间接享用如来藏的信息;意识是意根的助手和同谋,意根是意识的靠山和依赖;意识是意根的观察使,意根提供意识信息源。
意识最初是被意根调教出来的,必须受意根支配,没有任何原则和主见,意识的所有表现是全部随顺于意根的。就如孩子的天真就在于完全是意根的表现,没有虚假,没有伪装,没有意识的遮掩,是意根的直性和率性而为,意识不会控制意根,不会伪装意根。从孩子身上能直接发现意根的特性,孩子天生就有贪心,那是意根的贪,天生就会生气,那是意根的嗔,天生就是愚痴,那是意根的愚痴。孩子天生聪慧,那就是意根的智慧,天生就有某种特长,那就是意根的才能。凡是天生的,不用后天特意学的,都是意根的。
意识与意根都有知性,自知就是自己知道自己的对错,这就是证自证分。意识的自知性就是意识对自己的观察,是意识了别意识。而意识了别意根的知性比较困难,意识不容易了别意根的知性,而意根了别自己也不太容易。只有意识与意根烦恼消除、遮障消除、转识成智都有大智慧时,意识才能观察到意根的运作,了知意根越来越多的性质和运行规则。
意根不一定比意识更有智慧,比如在了别六尘境界方面,意根没有意识有智慧,没有意识有细致入微的了别性,没有意识了别更清晰更透彻。但是意根由于无始劫以来没有灭过,经历过无穷无尽的事件,其经验和智慧也非常丰富,有时了别重大问题要比意识更有智慧。
意根有根深蒂固的无明和染污,有根深蒂固的我见和邪见,无始无明与生俱来,不可扭转。可是因为无明,众生的意根却深深地相信自己的邪见,不肯受化,以至于生生世世主导意识具有邪见,造作无明业染污业,生死轮回不断。世尊为度此类众生,让众生回光返照自己的无明烦恼,就告诫众生,不要相信自己固有的知见,等修证到四果阿罗汉,断尽我见我执,心得清净,智慧解脱时,才能相信自己的知见和观点。在此之前,由于烦恼的遮障,智慧不足,知见不正,如果对自己的知见深信不疑的话,就无法出离无明坑得以解脱生死。
意识心没有禅定的训练时,要想思量考虑好某个事情,必须专一思维,否则就考虑不清楚。当意识有训练定力好时,可以一心多用,同时缘几个法,有些时候也能做得好,而定力非常好时,时时都能一心多用。比如世俗法中所说的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就是这样,只是不能太细思维。比如说有的人在大事临头时,往往表现很镇静,此时所有的精力能力都调动发挥了出来,各种事情考虑安排得很周密,大脑高度旋转,工作速度惊人。世俗人做工作时有时也是这样,各人的精力能力大不相同,定慧就有区别。
意根同时能攀缘很多个法,并且也能刹那连续、相继不断地攀缘多个法。如果要攀缘六尘上的法,意识必然随之了别,所以意识也是能攀缘多个法。区别意识与意根,还是要在作主性上、作决定上区分比较容易,在习气、惯性作用上容易区分,在突然间发生事情时,容易区分意识和意根的作用,在各层次的心理作用上比较容易区分意识和意根。
给意根什么暗示,意根就会实现什么,不论是正面的或是反面的,意根没有道德认知,没有对错感觉,只有惯性习性。而意识有道德约束,有羞耻心,有责任感,所有这一切,意根都不具备,也无法具备。意根是直心,积累了无始劫来的所作所为的痕迹,只要当机,就去实施,当中没有任何对错、高低、责任、荣誉、所失、所得等的价值约束。本能、直觉、率性等等都是意根的体性,不掩饰、不妆扮自己,没有虚情假意,没有功利成份。
意识也善也恶,这要看从前和现在熏习了什么。意识善时比意根善,能引导意根,恶时比意根恶,能教唆意根。意识愚痴时比意根愚痴,智慧时比意根智慧。意根是无记性的,不知善恶观念,没有是非判断力。意根属于最原始性的,原始性的也单纯,也愚痴,也直性,也深沉,也智慧,这要看从前和现在熏习了什么。
意根对一切事情都能作主,但很多时候也要听从意识的知见看法,所以意识有时能说服引导意根。意识通过分析思维等等心理活动,把分析的结果传递给意根,意根了知后,就要思量如何处理,采取什么办法,然后作出决定,意识就要服从决定。
我们很多修行的人是能够观察到自己的意根的,只是不知道那个心那个作用就是意根,因为分不清意识与意根,就把意识与意根混合为一个整体我,变成为自己观察自己心的各种状况。比如,意识观察自己的能力和感受如何,里面有意识的能力感受,也有意根的能力感受,而通通都当作意识的能力感受了。再比如,意识观察自己是否能接受某种观点看法,观察之后,发现自己非常想接受,可是内心还不能接受,想接受的就是意识,不能接受的就是意根,而不知道是意根不愿意,还以为是所谓的自己不愿意。意识如果发现了自己改变了认知和观念,其实改变了观念和认知的就是意根,意识还是以为所谓的自己,而不知道是意根。
当意识与意根的心行不一致的时候,意识的力量强大能压过意根,意根就不得不顺从意识,允许意识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话表达自己,但意根在做事时仍然要按照自己的本意,这样意识的行为仅仅代表自己,不代表意根。不是意根的意思就是弄虚作假,心口不一。假装的时候,完全是意识的伪装,意识能想出计策或者是阴谋诡计,强制意根同意,意根在没有主意的情况下,也听从意识的安排。一旦意识放松了警惕,不再看管意根,意根就会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行事,这就现原形了。没有意识伪装的心行,才是我们每个人的意根真真正正的德行和修为。
意识对意根能起一定的作用,如果意识的主意和想法顺应意根的心行,意根就会完全同意,就能非常迅速地做决定。如果意识不顺应意根的心行,意根就要考虑思量再做决定。如果意识的分析力特别强,说服力也强,意根虽然不太赞成,也会勉强同意。如果意根的立场非常坚定,那么意识就无法让意根顺从和同意。如果意根不受意识控制,完全按照自己的心行行事,这个人就会很豪放,很天真,很淳朴,很任性,很固执,表现的都是自己的本色。如果有意识调控,那意根就不能完全表现自己的本色了,要有不同程度的伪装,尤其是在有厉害关系的人面前,一定要伪装一下。这是意根还不够好,所以才需要伪装。
意识与意根的关系有四种。第一种:意根善,意识也善,二者和合一致善,意识不违逆意根,而且能增益意根的善,结果就是毫无犹豫的善,从里到外的善,这是大善。第二种:意根恶,意识也恶,二者和合一致的恶,意识不违背意根,而且还会增益意根的恶,造作恶业以后不觉羞愧和惭愧,这是大恶。第三种:意根恶,而意识善,意识一心向善的时候,意根不愿意善,但迫于环境压力不得不善,过后也许会后悔,这属于真恶假善,本质是恶。如果意根恶的力量大于环境的力量,意识善比较弱,没有影响到意根,就会造作恶业,这是真恶。第四种:意根善,而意识受环境影响有恶心,意根受环境逼迫不得不恶时,心理就会有阴影有压抑有悔恨,这属于真善假恶,本质不坏。如果意根善的力量比较大,意识恶的力量小,战胜不了善,最终还是意根的善作主造作了善业。
实际上诸法隐密不隐密,显白不显白,在于识的智慧,不在于法的本身。无智慧的时候,再显白的法,也觉得深沉隐密。有智慧的时候,任何法都是显白易知易懂的。所以六七识转识成智以后,意识就能现前观察到意根的心行,并不觉得很困难。众生如果是以意根的知为知,就能知因识果。众生如果都是以五识的知为知的话,那就无法生存了,五蕴世间就不能作出运转了。因为五识只了别粗重的五尘,不了别细微的五尘,更不了解心法,不知意识,更不知意根。如果连意识也不知的话,那么也就不知五尘的细相。不知法尘,不知心法,是无法生存的。总之,要想知一切法,以哪个识的知为主,哪个识都必须有大智慧,转识成智,用智识才能知一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