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魄抱一
(2024-11-27 10:50:35)
标签:
《瀞园散语》 |
《营魄抱一》
周霄山:
老子说:“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也就是,身体与魂魄的合一。从宏观上说,宇宙自然万物都是营魄,大道同于宇宙自然万物的存在而存在。一就是道,抱一就是灵魂要合道而行,营魄抱一的本质就是合道而行,合道而行的本质就是合宇宙自然规律而行。
营魄抱一,营魄即魂魄,魂指阳神,魄指阴神。人有魂魄就会有思虑、妄想之心。魂主动,魄主静,如果魂与魄不能相合为一,则意念动的时候心就会杂乱,意念静的时候心就会昏沉。如果能达到魂魄相合为一,则意念动的时候心也不会乱想,意念静的时候,心也不会昏沉。如果能常常达到这种状态,就可以意念动和静一样,清醒和入睡一样,总能保持一心不乱,安住当下,也就达到随缘不变。
营魄抱一,道是有生化能力的生命体,真元,性元完美、率性的生化之象,是生命的信息属性与物质属性、能量属性的集合。营魄抱一,活着的一元生命体都有灵性,能够生化。营魄抱一,是一元生命体有活力表现。营魄不能抱一,真元就没了,就不能够生化了。营魄抱一,则精神魂魄合一,气血精神合一,谓之混元。混元者,曰知白守黑,为天下式。白者气,黑者精。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精依气盈,神依形生。营魄抱一而无离者,谓之元神。
我们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本质和倾向,都是借由自己独特的方式来体验生命,来获得自我灵魂层次的越升。我们每个人都与灵魂在过去世的业力或演化历程息息相关。我们的灵魂包含着两种并存的欲望:一种是独立存在的欲望,渴望与创造灵魂的源头分离。另外一种欲望则是回归创造的“本源”。这两种显然相反的欲望会产生互动,共同促进我们个人的演化。这两种欲望的互动会决定我们所认定的需求,而我们又会根据这些需求做出决定,每个决定又会导致行为的产生,行为的产生又决定了现实的遭遇。每种行为都会得到回应,而这些回应又会制造更多的行为。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业”。也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正是因果法则的本质。
在因果法则中,事物的存在都是有原因的。有果必有因,有因必有果。为什么许多人在生活中忙忙碌碌却无所得?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因果法则,他们不懂得只有种下因,才能收到果,他们看似忙碌,其实只是在盲目行动。不了解因果关系的人常常被表面的现象所迷惑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所以,我们务必要把“凡有果,必有因”的道理铭记于心,学会不偏不倚地思考问题。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掌控因果法则,我们就会轻松自如地跟随真理的脚步,把每一个问题都分析透彻,并能恰如其分地做好自己应该做到的事。虽然我们的一生漫长而复杂,其实不过是由一长串的因果关系链组成。任何一个“果”,都会有相应的“因”。而原本的“果”也可能反过来又成了“因”,从而导致其他的“果”,同时这些“果”又将成为未来某一事件的“因”。我们将关注一切的“因”,而不会只在乎“果”。因为我们明白,只有了解了原因,我们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是因为这种想的结果存在,也就催生了欲望的原型,才让个人累世的演化历程变得如此冗长。灵魂越升的立基点就是逐步消灭所有独立存在的欲望。当我们所有独立的欲望都被消灭了,存在于我们意识之中的那股回归本源的欲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重要。
当我们每回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产生短暂的愉悦或快感时,脑海中就会出现一种熟悉的念头,我们就会认为在这个东西之外一定“还有更好的”。这种“还有更好的”之类的念头,只会制造另一股欲望。在历经数百年的演化之后,我们会渐渐耗尽或根除这些欲望。一旦走到这一步,寻找本源的欲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烈。总有一天,这将会变成我们心中唯一的欲望。到最后这种演化的进程就会创造出“体悟到造物”的灵魂。
人类永远在追寻“别的东西”,希望借此带来幸福、完整和无止境的存在。对于那些已经悟道越升的灵魂而言,追寻已经结束了,因为他就是自己在追寻的一切。显然,在这两种欲望之中,重返本源的欲望是比较强烈的。但这两种并存的欲望造成的自由意志或自由抉择,也会影响做决定的过程。我们必须为自己的演化和业力负责。我们很多人对于从整体或宇宙的角度来认识“业力”、道或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但他们仍然想知道自己今生的功课是什么。故此,如果我们要想使身心达到平衡,就必须做到心境极其静定、清洗杂念、摒除妄见,加深自身的道德修养。
宇宙由三个层次构成:不生不灭,无形无相,无气无物,看不见,摸不到的真空体,也称为不易体;有生有灭,无形无相的气质体,称为变易体;有生有灭,有形有相,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体,称为交易体。人是个小宇宙,也一样分为三个层次:真空体(人的精神、心灵)、气质体(呼吸调息之气)、物质体(人的肉体)。人被现实社会物欲所牵,终日心神外驰,先不知有心,后不知有身,终日耗神而不知修养。身心合一,时时不离,为修养之道。不过,我们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身心合一,时时不离。
生命体,真元,随天地阴阳五运六气,一定的季节,表现出各自确定的神功之象,生命体活力法自然的表现,就是生命体的灵性。“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就是生生。人不能生化了,后天的饮食不能化精了,精不能藏也不能化气了,也就无气宣发了,人的气息就停止了。自然之道不静了,万物就不能生了。
所有的生命体一定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道”体连合、结合起来的。所以我们的生命是由有形的物质跟无形的心灵组成。“空、无”是万有的创造源头,我们的“心”就是属于“空、无”这一部分。让我们的心与身结合起来,也就是清醒、明觉活在每一个当下。
我们大部分的人身与心是分离的,我们的心就是跑到过去,背负着很多沉重的包袱。我们的心活在过去,而没有活在当下。或是我们的心否定生命,觉得生命没有什么意义,然后我们想:“未来的他方世界才是正确的、才是我所要的,未来的什么世界那才是我修行要到达的,其它的都不重要、没有意义。”那表示我们的心没有活在当下。
营魄抱一,也就是我们要能够以一己之身去抱神以静,做到形不离神,神不离形。营魄有形质,可以承载。神无形质,性好飞扬,所以需要合而抱之,神才会宁静。抱神以静,进一步要抱道不离。天人合一,就是生命归于“道”的境地。人本身不离天地,或者说,人就是天地的产物,是宇宙的一部分。我们日常殚精竭虑的根本,在于苦心劳形,妄念纷飞,追逐外物,被其吸取精神,从而神思疲惫,意念沉沉,而当我们将身心“归于”本初,我们也就“独与天地相往来”,我们的身心才能获得修养回复,才能天人合一,复归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