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无为

(2023-11-29 09:39:29)
标签:

《瀞园散语》

《为无为》

周霄山: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也就是,无为就是一切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运行。为无为,则无不治作为一种国家社会的治理思想,是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一。要领悟老子为无为,则无不治思想的内涵,首先要深入理解无为一词中的含义。也就是“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碍。”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心无恐怖,心无所住,随遇而安,随缘而化,随性而动,随机而作。

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不做无效的工作。不该干的不能干,该干的必须干,不然就是违背了道。“自然之道本无为,若执无为便有为。得意忘言方了彻,泥形执象转昏迷。身心静定包天地,神气冲和会坎离。料想这些真妙诀,几人会得几人知。”那么,对大家而言就会向无欲无为靠拢,去刻意地“无为”。而不为人注意的是,“刻意的无为”和“不要刻意的为”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而后者才是道家的真正精神。

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只是为了向大家展示一种现象,就是无为会导致无不为。但是,如果很多人带着有色眼睛去解读,当“无不为”成了我们的目标时,那么我们当然应该无为,但这种“应该无为”,则很明显是一种“刻意的无为”。无为的哲学意义是: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不争,即是无为。所以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无为就是能放的下,有所不为。只有有所不为才能聚集精力有所作为,这就是道家的执一、贞一、守一的思想。

《道德经》的哲学理念: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自然规律的行为。无为,就是顺应自然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也就是,凡事要“顺天之时,得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意”,不要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所以说:“天道无为,顺其自然趋势而为,无亲无疏,无彼无己也”。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是道家的核心概念之一。道家自然分“创造自然的自然”和“被自然所创造的自然”,前者比后者更高,是后者的否定,因为它用“人为”否定了“自然”。但它也是同一个自然的“自否定”,因为“人为”、“创造”也是自然,而且更加是自然,所以它是自然的“本质”,也是真正的自然。道家的“自然”概念中的两个层次,即“无为”层次和“有为”层次。然只有自然无为的自然才是最自然的,因为只有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的道德才是真正的道德,才是道家所提倡的道常无为法自然。

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有为即庄子说的有所待,待就是依赖于条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因缘和合而成。无为即庄子说的无所待,不依赖任何条件,无所依、无所附,自本自根,自为主宰,不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永恒真实,圆满逍遥。因为一切都可以超越。超越了一切,才叫无可待。佛教中,凡各种条件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都叫有为法。本来就是这样,不是因缘和合而生的,叫无为法。真如、实相、法性、圆觉都是无为法。但无为对有为而说,如果执取“无为”,取相分别,又成“有为”了。

“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思是: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做不到、办不好的。因此,老子所说的“无为”并不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的,而是“为无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即以“无为”的态度去“为”,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无为是道家学说的核心部分,老子认为天下应该“无为而治”。

“无为”,与“有为”相对。指非因缘和合而成、无生灭变迁的绝对存在,即无所作为的、不待所为而存在的东西、道理。“无为”原为“涅槃”的异名,后为佛家修行的一种境界。“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也就是,自然界的虚空是无为,山河大地,世间万物,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能感知的,是有为。有情众生的自性是无为,而吾等现今四大五蕴业力之躯即有为。故有为是表象,无为是本性。

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可见老子把“无”作为天地的原始和道的本象,“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所以“无为”应该是依道而为,循自然规律而为,不妄为。老子说:“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无为即是依道而为,绝不是不为。老子的“无为”本质上是有为,是从更高思想智慧出发的依道而为。老子的思想本质就是按照道的自然规律而为,则没有不能治理的天下。无为的思想体系,是要与自然规律相结合而自我约束,相生相长,循自然规律就是无为。

老子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无所作为,无心去作为,无以为即无所为,没有企图。无为是依道而为,没有人为的企图,只有“无为无以为”才是上德,才是天道。老子说:“君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也就是,水和空气都是至柔之物,然偏能穿石运物,化铁蚀金,这就是“无为之有益”。老子用无为之有益,阐述了柔能克刚,守柔才是常胜之道。老子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此“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皆“无为”之本。老子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也就是,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是为治之极。故圣人不妄为,常为于无为;不生事,而常事于无事;不耽味,而常味于无味。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也就是,天地无所谓仁慈,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谓仁爱之心,不干涉百姓自己的事情,让他们自作自息,自由的发展。所以,“无为”虽然是针对“有为”而言,但并非“不为”,而是希望通过“无为”的方式来达到“有为”的效果。做有利于事物发展规律之事,推动和促进事物按自身规律获得更好的发展,消除破坏人类前进动力的不健康行为和方式,是谓无为。

老子以“有无”的综合辩证关系构建统领了宇宙万物的生生不息,而又循环往复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终极范围循环体系和运行法则,把这个整体循环体系提炼简化为“有无”两种综合辩证的关系和状态。更在于把“有”和“无”这两种不同状态下所做的事,叫做“有为”和“无为”。“有为”和“无为”,都是“为”的一种方式和状态。只不过,“有为”是形而下低层次的,更容易被常人接受。而“无为”是形而上高层次的,则很难被常人理解,甚至会被误解。但也正是因为这个代表最高智慧象征的“无为”之“为”,才奠定了道家在中国和世界范围内至高无上的哲学高层次的地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