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哲学与宗教

(2023-06-18 15:00:56)
标签:

《瀞园散语》

《哲学与宗教》

周霄山:

人类思想文明史上每一次飞跃都是开悟的人推动的,也只有开悟的人才能洞察发现宇宙的奥秘,同时也只有开悟才能开启万物之灵光明的生命。爱因斯坦说:“一个开悟的人必然能笑对一切世事而不执著其中,也正因为开悟而内外光明才会生出无穷的智慧,智力来自于大脑,是低级而有限的;而智慧来自于心灵,是光明而无限的。”也就是用开悟得到的大智慧来超越事物,来看待事物,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地认识事物,处理事物,从而推动人类思想文明向前发展。

霍金说,如果宗教对于世界起源和各种现象的解释行之有效的话,科学就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意义。霍金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去发现自然规律,从而更好地解释宇宙。在通常意义上,上帝是人格化的神。但是,霍金指出,当他提到上帝的时候其实指的是自然规律,我们可以把自然规律称为上帝。爱因斯坦等同样开悟的科学家也持有相同的上帝观。爱因斯坦说:“宇宙间的一切,都受着同一自然规律的支配,日月星辰的运行多么庄严。分子、原子的运动多么精微,万物的运行又都同样受到力学定律的支配,这里难道没有上帝?”这里,爱因斯坦其实是说,形而上高层次的哲学告诉我们,根本不存在人格化的“上帝”,只有自然规律的“上帝”。

其实,少数大宗教的创立人就是开悟者,由于他们具有了大智慧,所以很容易被其信徒们“神化”,很容易被其信徒们供奉成为能够创造和主宰世界的人格化的神。这些是宗教的创立人所没有想到的,这些都是偏离了他们创立宗教的本意的。其实,开悟才是宗教的真正意义。也就是,宗教的创立人创立宗教,其实就是希望他的信徒们中能够有更多的人,也能够像他那样开悟而成为具有大智慧的人。

形而上高层次的哲学是超越了自我与时空的认识。而在现实中,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往往是受宗教支配的,但是最终是要以哲学的认知去处理事物的。哲学与宗教都涉及人的精神世界,宗教主要表现为在思想、观念、原则等心理定势领域的不可动摇,不仅制约着人的情感、意志和行为,而且还满足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稳定、向善的追求。宗教认为,人类的理性永远无法发现真理,只能在排除错误的过程中无限地接近真理。而形而上高层次的哲学是通过开悟而直接悟知真理。

哲学在人类认识自我、认识世界方面起着巨大的统领作用,光有宗教没有哲学,人们很容易变得迷信和偏执,对事物缺乏基本的逻辑分析和判断。哲学要求人们必须通过推理、实证等理性工具来认识和掌握真理。二者的关系有时既对立又统一,既排斥又相互吸引,更多的时候它们是谁也离不开谁。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求得宇宙真理。

哲学家康德说:人类的经验和理性一般所能把握的只是现象界的东西,而存在之物的本质是人类的经验和理性所无法企及的。只有哲学理性与宗教信仰很好的结合起来,人们才能走出有限的实体的困扰,才能最终认识我们自己和外界的真实世界。

哲学和宗教的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对于生命和世界的认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过程:哲学主要依靠思维,宗教主要依靠摆脱思维。

宗教认为人的思维是既定的、后得的逻辑方式和认知模式,这些模式导致人的思维会有先入为主的立场和循环论证的误区。人可以在摆脱思维的状态中获得另一种觉悟,这种觉悟包括但同时超越个体,摆脱了条件和联系,能够觉悟任何存在,包括我们的思维,因为这种觉悟是一切存在自具的。

宗教摆脱思维的方式包括:佛教的禅定,基督教的静修和接近上帝,道家的无我天人合一。在这些共通的方式中,人忘失了自我和思维,在一种不动不摇、不能言说的状态中,直接契入了万事万物,成为存在和觉悟的一体化本身。这和哲学的思维推理是迥异其趣的。

宗教的这个部分,叫做修行、证悟。宗教也有哲学内容,也是思维的,但在性质上属于后得智,就是在宗教方式的证悟之后,再通过日常思维方式并勉强使用语言来表述那种证悟状态。

哲学中的启示部分,和宗教的证悟相似,如果哲学家能够真正摆脱自我思维,这个启示就是证悟,哲学也就成了宗教。

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超越个体是由个体来完成的,摆脱条件和联系是从遵循条件和联系出发的,真正的自由是从因果必然中产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就需要越过思维的界限。

如果从哲学以外的角度去看哲学和宗教的话,那它们完全是属于纯精神领域里的事物,这一点足以决定着它们在对待物质世界的具体事物、具体问题时,往往是起不到任何实际作用的。

从结构上看,哲学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思想或思维模式,在对待人生问题及人在宇宙当中所处的位置方面,它们所起到的这种看不见的开启力量是巨大的,更确切地说,正是由于哲学的出现才让我们看到和了解到人生的内部结构。

在整体地把握事物和精神依托方面,没有其他学说比哲学和宗教做的更好了。从某一个侧面看,宗教更侧重的是解决人在灵魂方面的一些问题,比如人的精神寄托问题,在提高心灵的境界方面,宗教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对于宗教,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看做是我们心灵的一种自发能力,这种能力在尘世生活中又得到了人类对看不见的事物所产生的想象力的加强。这种想象力的发展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因为人的精神从一开始就需要它。宗教在内化情感方面可能高于哲学,但在引导人们去正确地认识宇宙、人生及自我方面,它却不及哲学。因为如果用哲学的逻辑去剖析的话,宗教当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东西是消极的,甚至是违背理性逻辑的,如果我们把这些消极和违背逻辑的事物从内心去除的话,那估计它存在的动因的很大一部分就会跟着消失。

其实,无论是哲学还是宗教,它们的存在都有一定的前提,即人开始出现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在此,我们不妨确立一个假设,假设一个人的一生完全没有任何烦恼和现实问题,也没有什么使心灵或灵魂遭受干扰或痛苦的事情出现,他始终感到幸福和快乐,他的一生至始至终都处于一种平静祥和之状态,或者是一种彻底无知无感的自然状态,那么,此种情况下,哲学和宗教对于他则是完全可以取消的,因为他没有问题,他也没必要去思考,从这点看,哲学和宗教只是对那些心中存在痛苦和现实人生存在问题的人才具有意义,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只有做到不自我或无我,以及带着悲悯的大痛苦去思考整个人类的人才会更容易进入它们的深层内里。

因为哲学和宗教的本性是深沉的,是博爱的,是要把宇宙人生都包括其中的,尤其是哲学,它自身的特点,决定着它自己的未来,更决定着我们整个人类是如何看待自身和外界的。总之,哲学的高层次部分决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