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自然
(2022-05-03 17:27:01)
标签:
《瀞园散语》 |
《人类与自然》
周霄山:
老子说:“万物将自宾。”“自宾”也就是,我们人类来到地球上,仅仅只是宾客、过客而已。也就是说,我们人类与自然应该和谐共生。我们人类既然是来做客的,就要尊重“主人”,而不应该“喧宾夺主”“反客为主”,不可以任意破坏自然环境。我们人类自以为自己是主人,其实不是,我们人类只是短暂来这里“做客”的。我们有些人却要唯我独尊,“人定胜天”。其实,自然是可以轻易就能将人类毁灭的。我们人类要求自由,但自由是有限的,我们人类也只能享受有限的自由。所以,我们人类更应该做的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宾”。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们不要过分的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
人类是自然的产物,是自然的一部分。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愈强,成果愈大,人类离自然也就愈远,人类的自然本性也就丧失得愈多,这就是人类为了生存而面对的一个无法避免的矛盾的现实。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然和人类的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地自我异化的过程,不断为自己创造对立面,不断走向自己反面的过程。老子对这一点有很深的体悟,因此他才会说:“反者,道之动。”把向着反面发展看成是道的一个根本特性。老子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异化和人类与社会的异化,都是持批判态度的。他认为,因顺自然是防止异化、克服异化的最好方法,所以,他提倡的自然主义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种反异化的哲学。
老子的因顺自然学说,首先强调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一体。他认为,人类也只是自然中的普通一物,人类如果认为自己不同于或优越其他自然物的话,则一定会被自然看成是不祥之物。老子也反对人类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然,对于自然的规律横加干涉和改变。因此,老子强调指出,人类应当“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道家自然无为“以因循为用”的思想是十分正确的。“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充分体现了道家自然无为思想中包含的遵重客观事物本性和法则的精神。自然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说不要把个人的意志掺入到公共的原则中去,不要让私欲歪曲了正确的方法。自然无为就是应当按照客观规律去行事。所以,“无为”的含义是“不为物先”“因物之所为”的意思,是“不易自然”“因物之相然”,即顺其自然的意思。
就个人修养来讲,道家的自然主义也是很有价值的。如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也就是说,过分的物质欲求,会使人反受其害。所以,保持人的清静自然本性,也正是现代人非常需要的生活态度和修养。当今的有识之士,也都在为人类日益被迫地成为经济动物、物质奴隶而忧心忡忡。经济和物质的强大压力,几乎使人类的自我丧失殆尽,人类陷于严重失落和迷惘的痛苦之中。所以,道家的自然主义在当今世界上为人类指明了“反朴归真”的道路。
追根究底,引发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人类无限度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不顾一切后果地疯狂攫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挥霍、浪费全球的资源。因此,人类如果不能从节制自己的欲望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对未来造成严重威胁的隐患。人类需要设计各种科学合理、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重新调整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值得借鉴。道家认为,人类不要把自己看得很伟大,也不要把自己看得很渺小。人类确实有伟大的一面,但人类不能主宰万物,天无为,人也要学着无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个世纪,一些思想家提出要重建人文主义,人既不能成为神的奴隶,也不能异化为物的奴隶。人类破坏自然,源于人类的贪婪,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破坏了生态环境之后再去治理,所需成本比破坏它的收益要更多,也无法再完全恢复原貌。因此,开发自然资源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而且考虑环境问题时,需要抑制人的欲望。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淡薄,推崇以消费来推动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富有人文精神。倡导不耗尽资源,让现代人可以发展,子孙后代也可以持续发展。生态平衡是建立在生态伦理的基础上,生态伦理的核心是要相互尊重,要建立起人类与自然相互尊重的观念,不去随意破坏、改造自然。另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值得关注,我们不能多吃人造的东西,还要多吃自然的东西。这里讲的“自然”是老子讲的“道法自然”,我们要把自然人文的精神和现代科技更好的结合,而不是用现代科技去淹没自然人文。
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便利,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数据化让人越来越失去主动性,人类在征服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随着技术的发展,有些人成了机器、信息的奴隶。先贤说:“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生态平衡的肆意破坏,引起了全球的气候反常;生活环境的横遭污染,带来了致命的怪病恶疾。长此以往,不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且将遗害于子孙后代,大大缩短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历史。
从现象上看,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原因是:人类过度地向自然索取,进行破坏性、掠夺性地开发,以及大量有害的生产、生活废弃物的污染。因此把对自然的破坏性、掠夺性开发,改变为计划性、保护性开发,加强对有害生产、生活废弃物的积极治理,是可能取得改善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但是,这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追根究底,造成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对自己欲望的无限度放纵和追求。所有不顾一切后果地疯狂掘取自然资源,并且肆意加以挥霍浪费,都是人类无限度放纵欲望追求的结果。所以,人类如果不能从节制自己的欲望追求入手,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潜伏着的、未来的造成严重危害人类生存环境的根源,同时也是不可能真正解决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环境危机的。
人类无限度的欲求,从大处说是破坏了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恶化了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从小处说也直接影响到个人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成长。此外,当今世界和社会上有许多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争斗和不安定,也是与无限度地追求私欲的满足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不是禁欲主义者,但也反对纵欲主义。我们需要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身心。为此,我们应该限制一下人类生活的欲求,让人类从那无尽欲求的桎梏中摆脱出来,把当今人类生活的格调和情趣升华到一个新的境界。
人类通过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努力和活动,目的是为了获得自身更多的自由。然而,其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人类通过各种努力和活动创造出来的成果,往往在给人类增加某些自由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限制和烦恼,或者是只给一部分人增加了自由,而给另一部分人带来了更大的不自由。
我们人类的宗教信仰大多是敬畏“上帝”、“神”,祈求“上帝”、“神”的保佑。其实,那个“上帝”、“神”就是自然,就是自然的运行和发展变化规律,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所以,我们人类只能顺应自然,而不能征服和支配自然。我们还要知道,人类可以亲近自然,认识自然,但这是有限度的,因为自然有人类不能认知的神秘,人类通常就会把这个神秘称作“神”,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法自然”。即使人类中有极少数有幸悟证道的圣人、伟人、宗教家、科学家等能够不同层次程度的悟知这个“神”,但也只能是尽可能的顺应它,而绝不可能掌控它。因此,人类应该永远怀着敬畏自然之心,这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高准则。
只有我们敬重自然,能够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大自然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绝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大自然也绝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类应该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即使是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要使自然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美好。其实,这也就是自然这个“上帝”对于我们人类的保佑。否则的话,任何所谓人格化的“上帝”都保佑不了我们人类。
应该看到,人类文明仅有几千年、近代科学仅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现代科学水平的发展是极为迅速的,但我们人类的绝大多数人对自然及自然规律的认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这就是为什么开悟也就是悟道那么重要?就是因为如果我们没有悟道的话,那么无论我们有多么聪明,智商有多么高,甚至取得了多么伟大的成就,我们仍然是相对幼稚无知的。
人类是自然之子,人类诞生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据科学家推断,自从地球诞生亿万年,地球上曾经出现过许多个史前文明,在自然演化中诞生,又在自然演化中消亡。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地球的过客,自然环境适宜生存,人类就诞生,自然环境遭到大破坏,生存环境彻底恶化时,人类就会消亡。所以说,人类只能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而不能亵渎自然,破坏自然。人类是不能战胜自然的,人类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的,自然环境彻底破坏之日,也就是人类走向消亡之时。人类曾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可是人类并不是地球的主人,曾经有一位现代生态学家拿人类与地球上别的生物相比说:“人类是作为绿色植物的客人生活在地球上的。”
人类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面对大自然,我们要敬之如母、畏之如神、爱之如友。人类对待大自然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尊敬、珍爱与欣赏。每一种自然形态都应该得到应有的爱惜与保护;每一个生命个体及其生存环境都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关注。在这里,礼待自然是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应该成为我们人类每个人的共识。尊重自然的规律,不仅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智慧。无数生态灾难已无情地证明,人类的力量在自然面前是非常渺小和微不足道的。人类对待自然应有的态度就是: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