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陪陪自己的灵魂

(2022-03-19 10:09:29)
标签:

《瀞园散语》

《多陪陪自己的灵魂》

周霄山:

有先哲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照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我们通常大多习惯于与别人共处,与别人说话,而很少与自己说话,一旦独处就会感到难受,感到孤独。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学会经常与自己交流,这样我们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其实,独处是我们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然有些寂寞,但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自然,开始了与自己的灵魂以及与自然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庄子说,心斋就是静下心来,坐在那里,关注呼吸,哪怕每天只有一小段时间。当我们这么做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的心灵开始感知自己的身体了,我们的心灵与自己的身体开始和平相处了。当我们的心灵与身体达到统一的阶段,就能获得一种力量,就能获得幸福快乐的真谛。心斋就是能够让心灵与身体合二为一。心斋也就是摒除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而明大道。其实,我们所具有的智慧,绝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属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从静定中觉悟出来的。也只有气定神闲、心境澄明、内心宁静的人,才能听见自己灵魂的呼吸。

我们通常把交往看作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但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让心属于自己,也就是要学会与自己独处,这样心灵才能得到净化。只有静下心来,定下心来,才能真正回归自我,才能真正让心属于自己。只有学会与自己独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心灵才会洁净,心胸才会宽广,心智才会超然。独处是一种修炼,能够在独处时安然自得,才会在喧嚣时淡然自若。也只有这种真正的让心属于自己,才有可能让我们生出真诚心、清净心、悟道心。

我们的生命中,有时需要一种放下,需要一种从容,需要一种拒绝,需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用“有所为”实现价值,用“有所不为”多陪陪自己的灵魂。

我们在接触这个世界的时候,需要一种定力,需要一种能让自己不被时代流行的规则牵着走,不被时代纷繁的信息干扰的自主。我们的这种定力与自主就是从独处静修中来的,也就是“定能生慧”。我们习惯了独处,心灵才能安定,才能从定中生出智慧。我们要学会静心,我们人生最美的境界是在静心中达成的,我们人生最大的困惑就是在静心中解决的。所以道家提倡静坐,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有了智慧,一切事情也就都明白了。静心是最高的品质,它是完整的、纯洁无染的,是全神贯注、觉察力,是智慧。我们只有真正静下心来,才能看清楚这个世界。因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自主的灵魂,我们应该为自己保有一块安置灵魂的净土。自古以来,我们许多人都在寻找着自己灵魂的家园,寻找着自己灵魂的栖息地,因为我们都需要一块能够安放自己灵魂的净土,需要一块只属于自己的净土。当我们拥有了这样一块净土时,就能独立地、清醒地看到一些东西,就能超越一些东西。

关于超越,简而言之,诸多概念、诸多善恶好坏之类的二元对立、诸多的人类知识等,都会束缚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不能自主。如果我们能摆脱一切束缚,让心灵得到一种绝对自由,也就实现了超越。诸多的词汇和概念虽然让人类有了沟通与表达的可能,但也严重束缚了人类的心灵。而一旦我们固执于这样的认知,也就看不到其他的可能性了。所以,我们只有超越概念的束缚,才能从无数“定义”的桎梏中摆脱出来。

我们一旦读了许多书,那么,满脑子就都是知识、概念、理论了。这时,我们在读一部小说时,也就可能会先要去寻找一种能够解释它的理论了。其实,读小说就像读人生,读世界,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寻找什么理论。相反,我们心里没有那些诸多的理论时,对小说、人生、世界的感知才会更加鲜活、更加本真。理论只有在我们的心灵实现了绝对自由、自主,超越了一切概念束缚的时候,才能为我们所学所用。否则,理论就是我们心灵的枷锁。我们越是博学,也就越是受控。所以,我们应该先做好一个自主的、鲜活的、本真的人,然后才能够用一种超然的眼光去接触运用理论。

我们的生命中,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从容和智慧,需要不同的生命体悟。我们只要在每个时空、每个阶段做到最好的自己,就够了。我们要多陪陪应该陪的人,更要多陪陪自己的灵魂,让心永远属于自己。多读自己喜欢的书,多和值得交往的朋友聊聊天,多陪陪自己的灵魂。

我们与朋友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的圣贤们的经典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与朋友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也就是如庄子所说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也就是生命与宇宙的对话已经到了最完美的状态。水静而鉴,火静而朗,心静而慧。静是一把打开悟门的钥匙;悟是心灵睁开的一双明澈的眼睛。静是我们的灵魂与宇宙通灵的唯一的通道,有了这个通道,我们才能进入天人合一的化境,才能悟知宇宙万事万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