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正确解读:"脾气好挣得少"?
(2012-05-04 13:20: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职场心理 |
事件导读:你是个好相处的人吗?美国康奈尔大学劳资关系学院的一项调查显示:易相处员工的薪酬显著低于不易相处者。这可能印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该校人力资源副教授利文斯顿日前公布研究报告称,易相处员工的薪酬显著低于不易相处者,对男性员工来说尤其如此。利文斯顿等人利用调查问卷考察了受访者的“随和性”,结果显示随和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年平均薪酬比随和员工多18%(9772美元)。说话带刺儿的女性员工年平均薪酬则比易相处女员工多5%(1828美元)。
近日,国外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脾气好挣得少”引起了网友们热议,有网友称“什么结果嘛”,还有网友感慨“终于找到自己贫穷的原因了”。其实,对心理学、社会学研究成果不正确的解读也会引起很多误解;不光是研究需要科学性,对成果的解读同样需要科学性。那么对“脾气好挣得少”这一研究成果我们应该如何解读呢?
心理解读:
1.“脾气好”的含义是什么?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则研究报告中称“考察了受访者的随和性”,然后得出了“随和程度低于平均水平的员工年平均薪酬比随和员工多”的结论。这里的“随和性”就是“脾气好”的指标。那么什么叫“随和性”呢?“随和性”出自心理学中著名的“大五人格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格”有五个独立的维度,也就是可以从五个不同的方面描述一个人的人格。“随和性”就是其中一个方面,“随和性高”代表着一个人更直率、更愿意帮助他人、更易于信任他人、待人随和、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坦诚、更加谦虚、更容易了解他人的感受、更可能依从他人等等。而“脾气好”则是研究者公布这一结果时,为了方便大众的理解而选择的相对能概括“随和性”的通俗说法,并不能100%等同于“随和性”。
现在你知道了,报告中“脾气好”的含义其实是“随和性高”,后者比前者的含义要丰富得多。所以,如果你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脾气好”就可能误解这一调查结果。
2.脾气好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挣得少呢?
脾气不好“一定”挣得少吗,还是脾气不好“有可能”挣得少?有很大可能,还是有一点儿可能?根据新闻中描述,这则调查比较了“随和性高”(“脾气好”)的人和“随和性低”(“脾气不好”)的人的收入水平,发现前者比后者多18%(专业术语叫做“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我们根据这一结果只能预测“脾气好的个体更倾向于挣得少”,但是这一结果并不能回答“脾气好”的人有多大的可能性会“挣得少”,因为18%是对“一群人”的平均值的评价,这一结论对于“一个人”的意义是很有限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回答“多大可能性”这个问题呢,也就是“脾气好不好”和“挣得多少”这两者的关系到底有多强?这就需要统计学中“相关系数”这一指标了,具体不再展开描述。但是,根据以往研究经验,我们可以估计这两者的相关不会很高。也就是,看到一个脾气好的人,你只能判断出他有“一点儿可能”挣得少。
3.脾气好真的是贫穷的原因吗?
有网友感慨“终于知道了贫穷的原因”,这句话有调侃的成分,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能从这一结果中就能出“脾气好是贫穷的原因”这个结论吗?肯定是不能的。事实上,我们不能断定“脾气好”发生在“挣得少”之前,也不能说明除了“脾气好不好”的区别之外,受调查者其他方面特点如何,所以我们只知道这两者“有点关系”,但是不是因果关系?我们不知道。甚至于也有可能是“挣得少的人慢慢脾气都变好了”。
另外,为什么“脾气好挣得少”也需要进一步研究,报告中提到了对这一结果可能的解释:“原因是前者更容易为了集团利益做出自己的牺牲,而后者倾向于紧紧守住自己的利益。”这也只是研究者根据理论的合理推测。
来源:中科院心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