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教师当做一支擅写作的芦苇
——一个农村教师的写作经历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李玉柱,来自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中学。自1986年7月初登讲台,在农村校园耘耕已三十二年矣!
下面,我将近年来的写作心得向领导和老师们汇报一下,万望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教师当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一个农村教师的写作经历》
一、缘起:为评职称强写文
说起来不怕老师们笑话,我也是一个人,一个不能免俗的普通人。我写作的最初动机非常功利,就像很多人一样,是为了给职称评聘增加一点儿法码!
2004年,我有评高级教师的资格了,但自觉条件太软,评起来有点儿吃力。
听人说,职称评聘时,论文论著很重要,如果有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论著,那基本上就是一票通过了。
当时,在农村学校,不要说论著没人敢想,就是发表论文,我们觉得那也是城里人的事,农村教师是望而不及的,我周边没有见过有人发表。
我想,这可是个冷门,如果我有这方面的东西,那就有了资本了。论著当然不敢量力,发表论文或许自己还能冲击一下。于是从学校图书室借来《山东教育》等刊物,对上面的文章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研究”,仿照上面文章,比着葫芦画葫芦,闭起门来拼凑了几篇。
那时,在农村,电脑、网络还是奢侈物,我们不知道电子邮箱,更不知道电子投稿,只能用传统的寄信方式投稿。
我用复写纸将文章复抄多份,一稿多投给了几家报刊,结果大家当然猜得出,都是石沉大海。
复写的麻烦,还有昂贵的邮资——为了保险,我都是用挂号信寄,每封要5元左右,我当时工资是400多元——在屡投不中的情况下,我无法再坚持下去了。
就在我对发表失去信心的时候,突然收到一封来自《当代南方教育论坛》杂志社的信,说寄320元钱,就可给发表论文一篇(现在想来,人家之所能知道我,给我寄信,也是我投稿的结果了)。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根救命的稻草,抱着受骗也就300元的心理,将钱和论文寄了过去。呵,您还别说,人家还真不是坑人的。一个月后,就给我寄来了一本厚厚的杂志,看着自己“大名”变成了铅字,我仿佛觉得自己高大了许多,心里那个美啊,飘飘然有种飞天的感觉!
当年评职称,我郑重其事的把那本花钱买来的宝贝装进了档案,托着沉甸甸的档案袋,我以为,这次的高级那是山东人吃煎饼——把里攥了。
可是,评审结果下来,我却孙山名落,榜上无名。我那个心不甘啊!多方打探了解,终于知道,好像问题就出在我“发表”的那篇论文上。这真是职称没评上,还蚀了钱三百啊!
第二职称审报,我再也不敢炫耀我的“发表”大作了!
二、探寻:为炫自我开博客
2006年8月,暑期教师培训,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书,是郭道胜老师的《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读完后,觉得郭老师说得还真有点道理。
其年我40岁,教学生涯业亦二十余载,按理说也算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了,不说硕果累累,也该有所积淀。可掐指算来,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可除了一沓沓学生毕业照片可以慰藉心灵之外,自已的教学经验是什么?也没形成什么风格?更谈不上什么模式特色?二十余年,弹指挥间,花开凋落风吹尽,空有遗憾在心头。何也?“没有思想也!”
“教育需要有思想”,“教育思想是任何一个优秀教师所要具备的第一素养。”“如果没有教育思想,工作虽然很认真,但缺乏科学性、方向性,虽然很勤奋,那只是在盲干,蛮干,傻干,虽然‘俯首甘为孺子牛’,但那也只是一头鼠目寸光的的盲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仍然是草,缺乏作为一名教师的尊严!
“因此,你为一个教师,你还在一直不懈努力去争做一个优秀教师的话,一定要具备自己的教育思想!”
我不想“做优秀教师,”也自知自己愚钝的头脑产生不出伟大的思想,但感郭老师教诲,我只觉得,自己应找回一点做教师的尊严,应该拿起笔,也写点什么!于是每有闲暇,便强迫自己伏案挥笔,记下教育教学的一些心得,这个时候写了《错出来的精彩》《答案交给学生定》等几篇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
我们知道,语言是用来交流的。人说话是为了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因而,说话是要有人听的,没人听,那便不想说了。如果我们看到一个人自言自语,自说自话,通常情况下,我们就会认为这个人不正常了!
我们也知道,文章是书面语言,写作就是用笔说话。因而,写文章和说话一样,一般情况下,一个人写出来东西,不是让要它躺在抽屉里睡大觉,而是要给人看的,有人看,才觉得有价值,才会有续写的动力!
当下,微信流行,打开朋友圈,你会发现,每天都会有好友更新的照片、心情。不少朋友几乎每天都要将自己的衣食住行亮点拍下来,点缀即时心情,发到朋友圈里。发了还不算完,还要不断地刷屏,看有没有朋友点赞、留言,不论是褒是贬,心里都喜欢。
喜欢记录自己、展示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与赞赏,是人的一种天性。现在的微信、朋友圈、各种自媒体流行,便是对人这种天性的实证。
想当年,才开始写文章,写完后都是请学校同事给指点一二,受到一点称赞,心里就会乐不可支。
可是,自己的文章水准不高,同事不喜欢读,那也是能感觉出来的!人家不喜欢读,天天强迫人家硬读,像我这样“要面子”的人,是拉不下脸来的。再说,也不能天天拿着文章强迫人家给指导啊?
文章好写,知音难寻!写了文章没人看,三个月热度过后,写作便激情不再了!
2007年1月,在泰安一次教学研讨班上,孙明霞(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泰山学院附属中学教师)老师要谈到,一个教师不要只忙于奔跑,更要停下来思考,只有思考,才能真正地做一个好教师,做好教育,否则就像一只旋转的陀螺,只能在原地打转,却永远不会向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但要思考,还要记录,还要与同事交流。
我向孙老师诉说了现实中写作交流的困惑,孙老师笑了,她给我们介绍了当时风行的网络博客,说把写的东西挂在网上,就会有人看,不但有人看,还可以很方便地向全国的专家、同行、网友学习与交流……
名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恰逢学校也新上了电脑,接通了宽带。从泰安回来后,我就在《中国教育人博客》上申请了一块自留地——平湖一柱教育论坛,2007年3月,我开博了。每天写作、上传,看到自己的文章被点击,很是兴奋,经常吃饭时向爱人汇报,“我的博文又被人看了!”“今天有二十多人看我的博客呢!”“还有人在我博客上留言说‘欣赏你的作品’呢!”
当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肚子东西不多,博客上不免经常会搬运别人的一些美文名篇。搬运当然不是见单就收,要先看,要筛选,要选出自己中意的才放到自己博客上,因此,我觉得,搬运也是一种学习,也会促进自己进步。
2007年4月24日,正是春光明媚,踏青春游的时节,可是处于安全考虑,许多学校取消春游。对此,我写了一篇感想《这鱼还能吃吗?》,没想被管理员老师看中,推荐到教育人博客主页,当天点击就过了百,这令我兴奋不已,好像看到了自己写作的“天赋”,写起来更带劲了。后来,我的博文不断被打上“推荐”“精华”的标签,挂在教育人博客首页,这使得我博客访问量激增,总点击量达到了600多万,其中《要看到翻转课堂之于传统教学的优点》一文点击量超过6万……
2011、2012年,我的博客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教育人博客十佳博客。
2008年4月的一天,我打开邮箱,意外地收到了上海《素质教育大参考》刘芳老师的约稿函,问我是否愿意把我的博文《从“班里学习谁最好”说起》登在她们的杂志上,我自然是愿意、愿意、一百个的愿意。这篇博文后来被刊登在了《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年第6期上。这更激起了我写博的欲望!也知道了,可以通过电子邮箱给报刊杂志投稿,于是,我的文章陆续在《山东教育》《山西教育》《小学德育》《德育报》《山东教育报(当时叫现代教育导报)》《(河南)教育时报》等报刊上发表,我的《过度依赖课件不可取》拙文还荣占了《中国教育报》一角……
三、乐趣:利公利已写自乐
1、【写作促进思考】
写作促进了我的观察、分析、总结、思考甚至拔高一点也可叫做研究。
当然,教师写作,写得应是教育事,这个写不比作家“高于生活的”创作,当是对教育教学的直接描摹、总结、提炼和提升,因此,不能闭门造车,空穴来风,当以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教研实践。
大家都知道,教学的流程就是研究教材、分析学情、制订策略、选择教法、设计流程,然后践行于课堂,课后还要再行反思、改进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每时每刻教师其实都在思考。这是因为,教学的事情不像机器拼装那样,只要型号标准一致,就可按图索骥。不要说教师自己要备课、要撰写教案,即便是用名师设计好的现成教案,因为教学地点、时间、对象、学情都不同,执教人不同,再好的教案,也不可能拿来即用,可以照本宣科;一名教师即便刚刚入职,参照他人教案去上课,也会根据自身素质、教学实情进行一定的改造的。这样就会产生想法,就会思考,就会生成新对策,对践行后效果也都会有一个满意不满意的感觉(反思)……所有这些,写下来,就是文章。
例如,对于三维目标,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机械地分解成了三个目标,。有感于此,我写了一篇《送给学生一份色香味美的牛肉》的博文,提醒老师们在教学中三维目标,就像牛肉的色香味三位一体一样,不可割,否则,不但三维目标无法达成,分割后的牛肉,便没有了色香味,还会败了学生的味口,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厌误。
再如,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学习,有的老师在课堂上便放弃主导权,成为放任自流,变成让学生自由学习。我思考后写了《教师是课堂的掌舵人》一文,提醒老师们,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课堂之上,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不等于没有方向,没有限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并非意味着教师不能做任何的干预;重视课堂的生成,但要注意生成的东西必须要有价值……
教师一定要加强对课堂的调控力度,时时、牢牢地把握住学生学习的航向,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适时引导、点拨、调节,发现有偏离、远离、背离航向的倪端,要及时的纠正与引导。让学生的学习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对课堂教学要不要模式,很多老师更是意见不一。我思考后写了一篇《织一个化蝶之茧》,大意是:科学的教学模式之于教师成长就像毛虫化蝶之“茧”。它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设计的一套教学策略、方法和步骤。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就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高速公路,把教师的教学从看不见、摸不到的“虚无”,化为有形的可操做办法与步骤,让教师教学有据,行进有方。在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艺!是一名教师从“教学有法”到“教无定法”再到特色教学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后来,这一篇文章经编辑老师指导修订后,以《教学模式促进教师破茧成蝶》为题,刊登在了《中国教育报上》……
2、【写作改进教学】
写什么好处?我觉得,教师们平时的集体备课、教学研讨和听课评课等想法、说法都有亮点、闪光点,但是,它们大多都像沙中的金子,碎片式地散落着,因为碎小,引不起人的注意,时间久了,就会被人忘记。一些好的做法、经验就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这样白白地遗失了。
大家都知道,写的实质是对“想“和”说“的一种记录,但这个记录要形成一篇文章,不是如录像机那样地照单全收,而是要有一个主题,这也就是说,这个“记录”过程是对现实中的“想”和“说”的一个选择与提炼。写作的过程就是一个沙里淘金、“集腋成裘”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通过思考、整理,将其逻辑化、系统化、理论化、程序化,不仅使他人易读,更能“以理服人”,让人易学易做。
因此,一名教师教学水平要提升,专业要成长,是非要写作不可的。只有通过写作,才能不断促进教师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促进教育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个人如此,对集体也是如此。
比如听评课,是最寻常的一种教研活动,但很多学校老师虽然听完后也评课,虽然也指出了课的优点,指出了不足,提出了建议,但都是就课论课,评完即结束,很少有人分析理出其中的共性、规律性、创新性的东西,写出系统性的文章来指导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因而,学校听课年年有,评课研讨也热烈,可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却多少年仍是涛声依旧,只有量的微动,没有质的飞升,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是十人十套路,百人百模样,究其原因,我觉得就在于教师们没有“写作”的缘故。
3、【写作促进成长】
教师写作的利好,在我们接镇山中学已然显现。
我所在的接山镇中学,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中学。原来教育教学质量居全县二十多处中学的下游。后来,我做业务副校长,在我的提议下,学校大兴教研之风,依托博客平台,大力倡导教师写作,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善思、善写的老师,2011年12月,在泰安市第三届优秀教育教学网站和教师博客评选中,我校有10位教师的博客获奖。和我一样,通过博客写作,不少教师写作水平大幅提升,不断文章在报刊杂志上发表。
2010年,我校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40+5•六环节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初见成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同年11月,全县教育教学暨高效课堂推进会在我校召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泰安市教育云平台的投入使用,为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经过探索实践,2015年,学校又把“40+5•六环节生命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为“40+5•智慧e课堂”教学模式,同年12月,在“泰安市教育信息化巡演活动”中,接受了市领导、专家和全市教育同仁的检阅,校长徐军同志撰写的《“云端”放歌竞风流》一文被刊登在教育部主办的《未来教育家》(2016年第1期)杂志上。
2009年,接山镇中学出了个全县中考中状元;2 017年中考,文化科成绩平均分,我校位居全县所有初中第二名;近年来,学校有2人获省优质课一等奖,十几位老师获市优质课一等奖,春节前,市语文、历史优质课评选,我校井光、赵学香老师又喜获一等奖;校长徐军被评为泰山名校长,徐兴春老师被评为泰山名师、泰安市教学能手,晋升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段唯一的一名正高级教师。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心、支持、指导的结果,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这其中,我觉得教师们的写作也功不可没。因为,写作促进了教师的思考,使好的经验、亮点不再一闪而过,而是被“文章”所捕捉,完善、放大、传播、共享。因而,写作不仅是一个人在提高,更是促进了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推升,甚至给更大范围、更多教师一个有益的借鉴。
4、【写作是一种幸福】
对我而言,作为一名管理者,站在学校角度,因为我的写作,促进了学校质量的提升、教师专业的成长,我感到欣慰;
作为一名教师,每位同仁都是我最好的朋友,因为我的写作以及对他们教学与写作的指导,促进了他们的进步与成长,我感到高兴;
作为一名普通人,因为写作,使自己的想法得以分享,得到同仁们的认可,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更感到兴奋!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曾把“渴望赞美”视为人性的第一弱点,但我以为,正是这个弱点,能使人感到作为一个人的幸福。
而要得到他人的赞美,自己当是一个对他人有“价值”的人。现在的我,当受到领导肯定表扬的时候,当受到同事朋友称赞佩服的时候,我就觉得无比快乐和幸福,这个快乐幸福的源泉,无疑就是我的教育写作,这更使我乐写不疲,写便成了一种乐趣,一种自觉,成为我生命中流淌血液的一部分,天不下雨天不刮风我就来写作,天若下雨天要刮风我还来写作!我现在真得有种“三日无肉食可香,一日不写寝难安”的感觉了。
有博客为证——平湖一柱教育论坛(后来因博客升级改版而暂停)
有微信公众号为证——平湖一柱家教号(2017年2月9日至今)
有今日头条号为证——平湖一柱(2017年9月17日至今)
我现在写东西,很少去投稿了,因为,如果想着去投稿,便会把写的目标定位在了“别人身人”,思维便受到了限制,甚至为了迎合、拔高而脱立实际,这种“为发表“而进行的写作就失去了意义,很多时候更是发表不了!因为,前面我说过,教育写作不是艺术创作,而是要贴着地面行走,让笔“描摹教育教学现实”,指导改进完善教育教学实践才有价值和意义!因此,教育写作唯有丢掉“发表功利”,伏下身子,潜心教育,用心思考,用笔记录,写出来的东西才更有价值。近年有不少报刊杂志就是从我的博客或公众号上直接“截取”文章,我想可能就缘于此!
因此,祛除了发表功利的写作便没了压力,便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真正的自觉!(我这非是唱高调,的的确确的真心话)!
回顾我十几年的教育写作经历,从开始的“功利”“被动”到来后“满足自我虚荣”的主动,到现在成为追求自我价值、快乐幸福的生活必须,真是有一种从“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惆怅迷茫,到
5、【教师当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
笛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我想,笛卡尔的意思是说,人如果没有了思想,那就只是一根普通芦苇了。一根普通的芦苇,当然就只能顺风摇曳了!一名教师,若是没有了思想,那就是一根打通了关节的芦苇,教得年数再多,也只不过是让知识之水顺流而过,自己没有任何收获,如果非说有,那就是等着老化、淘汰、退休!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灵魂!要让学生有思想,教师当先有思想。一个教师只有具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才能真正地备好课,上好课,才能真正地既教书又育人!也唯有自己的思想,才会使你的课不同于他人,才能在各种赛课中独占鳌头;也唯有有自己的思想,才能让学生将你和别个教师区分开来,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不用你说,不用你劝,他就会主动地将你教得课程学好,考出好成绩!
一名教师不仅要思想,还要把这个思想写出来,才能使之系统、使之深化,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写出来的文章,与人分享,才知道你的思想是否有价值,才能得到同仁、名家的指导,自己方才会有更大的提升!
当然,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是凡人,不可能脱立现实,不可能完全抛却功利靠思想活着。但是,我三十余载的教育经历,十几年的教育写作体会告诉我,现实的功利在功利外,文章的“发表”在“发表”外,一名教师有了自己的思想,课就会讲得好,教学业绩就会高,各种证书就会不尽滚滚来;你写得文章当然就会有真材实料,就会有价值闪光,在报刊上发表那是很自然的事情,这个时候,你若想评聘实惠点的高级职称,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从思想认识层面上来说,做为一名教师,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就要学做一支会思考的芦苇;从现实生活层面上来说,一名教师要想获奖拿证,要想升职晋级,要想走出职业倦怠,享受教育的幸福,就既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教育践行者,也要拿起笔,按下记录键,做一个勤奋的教育记录人!
新时代,新征程,新教师,不仅要是一支会思考的芦苇,更要做一支能将思考记录下来的擅写作的芦苇!
谢谢大家,祝老师们新一年万事顺发,事业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