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尽之美
(2023-12-23 22:17:54)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
“面向未来的理想教育,是一场永远的‘未尽之美’,无论学生的成长、课堂的进化、学校的发展、认知的升级、合作的不易,未尽才有美,才有创新,才有未来。”这是本次教育年会开幕式上总策划李斌先生说的一句话。未来的教育到底会是什么样?记得在校级后备干部培训班结业时,杨局曾向大家提出问题:“你心中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时代变局中的未来学校,究竟如何定义,未来教育,怎样启程?我想,我可能在这次的年会中会寻找到答案。
大会执行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我们要转变观念,不再将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我们一定要带领学生突破“思维的牢笼”,通本源之道,行审辨之知,明普遍之理,立未来之基。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位非传统教育人——旅美教育学者、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他在报告中谈到面对ChatGPT横空出世、科技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AI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是大时代“路口”的里程碑。是的,虽然我们大部分学校,教育的形态还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讲授型课堂教学方式仍占主流,但我们也在迎接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启动的一个个风口,我们学校的阅读课程也在启动APP实时监测,我们以大数据来捕捉学生的阅读实效,期望在这场大变革中,努力做到不被时代淘汰。面向未来,教育必须转型,课程必须变革,但如何让学生成为独特的自己,这仍旧是困惑我的问题。
29日下午,在重庆谢家湾教育集团刘希娅校长的报告中,我又获得了力量,她说:“不关注、不回应每一个孩子个性化需求的教育,是不符合教育伦理的。”她在介绍谢家湾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中提出——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才是良好学习生态构建的基本逻辑。我看到了在谢家湾学校,孩子们有社区式的生活空间,有全天候开放的阅览室、功能室、实验室,这令我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本书《涩谷学校》,在这里的校园是没有围墙的,在这里的学习是民主而自由的,你看,和谢家湾学校所营造的自主自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是多么的相似,这就是在我步入会场时那份美的享受,会让我不自觉地增强积极的学习体验,这样才能激发孩子们源源不断的创新力,不是吗?但这样民主的背后,又有怎样的规则在约束它的顺利推行呢?我也不得而知。
但我敬佩于刘希娅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地方不在心理咨询室,而在普通教室里的每一天。”以分数排名划线,分三六九等,给人贴标签,这是一种以“孔乙己长衫”作升学标尺的评价机制,如今的教育时代,人人成才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多元化发展理念应该被听见、被看见,我庆幸听到了谢家湾学校及大会中很多学校领先管理的声音。新时代的未来学校,我们一定要培养内心强大而积极的孩子,构建起孩子的健全人格,使孩子在真实而完整的世界里,成长为完整而真实的人。
教育一定是一场未尽之美,我们所需要去践行的就是给孩子美的体验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