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读懂学生——心理特级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2023-02-28 10:41:13)
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有人说,教育的最大学问是研究人。而这里的“人”,不仅是指教师,更是指学生。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这一生可能就与各种各样的学生遇见,相伴走一段时间,随后又挥手再见。所以,我们最大的心愿可能就是能真正了解学生把他们渡向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而这本《怎样读懂学生》就是帮助我们读懂学生的心,轻松做学生心灵导师的一本书。

书中收录了48个典型的学生心理问题的案例,涉及学业、亲子关系、同伴及异性交往、师生关系等多个方面,学生面临的常见问题展开,让我读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命的所思所想以及他们在理解和包容下的改变。

在教学一线,我们总会听到很多老师,一面感叹不懂学生,另一方面却只研究教材而不研读学生,其实这是非常不对的!因为我们的教学只满足了知识本位,师生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这样的教学自然是低效的。教育的技巧和成功来源于教师真诚的爱心,这种爱会激发学生的信心,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还会照亮他们人生道路的底色。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发现,虽然YQ已经成为过去,但很多孩子还是迟迟不愿意摘下口罩,当然前提是他们并没有感冒、咳嗽等症状,只是单纯的将口罩当作了自己的“保护伞”,我一直在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或许我找到了答案,我们不得不扪心自问,我们的孩子快乐吗?或许,有的孩子学习上的压抑,她就不会快乐;有的孩子生活上遭遇了变故,更不会快乐;有的顶着双重甚至是多重压力进行机械的学习,那是绝对不快乐的!如果,我们此时,我们只是要求孩子简单的摘下口罩,那自然是一件非常便捷的事,但如果此时,我们可以耐心倾听,去问一问,为什么孩子需要这枚口罩的话,或许那样才是“良药“。

要读懂学生,我们不仅需要掌握心理学知识,而且需要具备正确的学生观。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理解学生的情绪表达,分析学生的异常行为,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或许,我们应该蹲下身子,去听一听,去看一看,去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尊重、理解、善待、帮助孩子,引领他们学会学习、快乐成长。

记得以前我们班有个孩子叫峰哥,很多时候他于我都是一个“麻烦”。他会无缘无故发脾气,他会自己照顾不好自己,他会经常性、全身不定时的各种痛,他会在课堂上随便找附近的同学说话......他,父母也并不是善于沟通,于是关于孩子的很多事情我都是和孩子奶奶沟通,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

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咳嗽、感冒,连着挂水,手上事情又多,所以我的急性子更是到了极限。那天,语文早读课,我让孩子们看课外书,自己在教室批作业,咳得难受的时候更是恶心连连,此时,锋哥自说自话的跑了上来,着急的对我说:“张老师,这个给你吃!”头还没抬的我,第一反应就是孩子要给我吃他带的不知道什么药,我本能的大声拒绝道:“我不吃!“锋哥显然是被我的激动情绪吓到了,他尴尬地站在那儿!我抬眼间竟然发现原来孩子给我带了一杯桑葚,想来现在应该是吃桑葚的日子了。我看孩子用一个干净的一次性杯子装着,小心翼翼地护着,我无法想象这个在我眼里平时什么都做不好的孩子,是怎么将一杯桑葚保护到现在的,对于刚才过激的反应,我表示很抱歉,但是嘴硬的我只得给自己找台阶下,我说:”哦,是桑葚呀?你给我吃的吗?等下中午我们拿去食堂分享吧!“锋哥开心得点了点头!后来,我才知道,是奶奶采了一些桑葚,让孩子带给我吃的,我想这份心意,也是这两年的时间的一个见证吧。我小心地拿起一颗桑葚放在嘴里,吃了起来。其实桑葚还不是很甜,但此时的锋哥却让我的心里甜甜的。当看到我吃着桑葚并对他漏出笑容时,回赠我的也同样是灿烂的笑容,那时我的心像是化了……对待学生,不仅要用技巧,还要用心灵。读懂儿童,得到他们的喜爱,我们就是幸福的,就是快乐的。

伙伴们,让我们读懂学生这本书,让我们的教室像心灵驿站,来过这里的孩子总能忘记烦恼;让它像加油站,走进这里的孩子总能变得自信百倍;让它像港湾,停靠在这里的“船儿”有底气可以扬帆远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