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很多种尝试里看见欣喜

(2023-01-21 17:56:31)
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是一种立足于学生实践的思想指引,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但不可否认,我们的课堂常态是缺乏吸引力的,学生不想学习,不愿意的情况时有发生,通过对学生样态的观察,可以发现大家其实都是担心自己的回答并不是老师所期望的“答案”,其实这与我们的课程理念的是背道而驰的,而改变这种问题的现状就是在一定时候“打破”课堂的呈现方式,而课本剧课程的开发正好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参与班级活动,从一开始就进入“做”的状态中,每一步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他们思考、创编、排练,在做中学,体会文本人物的情感与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参与意识,树立自信,提高学习体验感,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

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文本形式,我们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于是,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让孩子着手准备一切事项,自己没有过多的参,但正式表演这天,孩子们按组的表演却给了我不少惊喜,大家不仅带入了文本中的人物对话,还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剧本的再创作,小演员的表现力可圈可点。尤其是班里平时默不作声的小王同学,居然学着电影导演的模样制作了拍版器,只见一开场就顺溜的来了句:“电影《猎人海力布》action!”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其他小组的旁白配得也是恰到好处,很富有感染力,让整段表演加分不少...... 当看到小王同学可圈可点的精彩表现时,我给予了及时肯定,他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想这是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后发自内心最真实的笑容。在之后的课本剧表演中,他更加积极、自信,平时的课堂活动他也会举起小手,人也渐渐变得自信与开朗起来。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带领学生一起邂逅课本剧、体验课本剧,虽然可能还无法系统的用艺术的手法去表现人物对白,更谈不上用戏剧的语言去安排剧情和矛盾冲突,在这样自编自演的课本剧体验下,在不断完善、反复推敲的过程中,让学生走进文本中的人物,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树立自信,同时培养他们的语言功底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大胆质疑、开拓创新的精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