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对话有效沟通

(2022-11-05 18:58:24)
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午后,与朋友闲聊,在叙述中听出了她对“老师找家长”行为的些许不满,或许准确来说是老师的一些言语表述令她有些不舒服。

其实作为一名任课老师,我也时常会给家长发信息,有时遇到孩子不写回家作业,我也会非常气愤的给家长打电话、孩子的默写表现等我也会通过拍照等形式反馈给家长。如果一定要问,这些行为的意义是什么的话,现在想来,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因为总觉得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甚至让人有些“头疼”,那总不能让我自己一个人“难过”,作为监护人的家长,是否也应该共情这份情绪?当然,家校共育的诉求肯定是有的,但效果有多少,其实我心里也是非常清楚的。

但今天与友人的闲聊,却让我第一次正视自己的行为!

于父母而言,其实也在背负着家庭的责任,工作的焦虑,生活的负担,其实我这样的行为,可能在那个当下是满足了自己的及时表达,但也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家长一天的心情。如果家长是“负责”的,那么她一定会将这份负面情绪,在放学的第一时间就转移给孩子,因为她也需要一个突破口去“宣泄”自己一天的疲惫与辛苦,最后孩子就成了我们这场“博弈”中的“受害者”,可能写作业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最后又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我们的聊天中,我只能劝慰朋友,从美好的角度来看老师联系自己的行为,我们的初衷肯肯定是希望家长可以多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断完善孩子的习惯养成,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我们总在无形中“伤害”到了别人。我想,这也启示着我,在今后的家校工作中应该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再将希望达成的诉求与家长心平气和的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将自己在事件中的情绪转嫁给家长,从而求得内心的一时平静。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在谈话中所看到的一些符合我自己内心世界的“真相”,谨代表我个人。

其实每个班级都有40多个孩子,她们来自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成长环境,所以他们身上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与可能性,这些都需要被正视与接受的,只有从这里出发,那么我们与家长的谈话才能变得真实而有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