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丽静
张丽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703
  • 关注人气:2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方赋能,让成长看得见

(2022-09-10 19:57:53)
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假期阅读王维审老师的新书——《做一个会成长的老师》。从平凡到卓越,需要自我施压,并借助有效的策略从容地行走,这本书聚焦教师成长的行动路径,从“教师专业理想的确立与实现”、“教师专业实践的理解与改进”、“教师专业阅读的路径与推动”、“教师专业写作的发生与建设”、“教师专业研究的实施与突围”五个方面,将教师的成长困境与跨越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王老师还是那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在一个个故事里我感受着“道理”浸润无声,也明白王老师用故事唤醒,让我们规避弯路和误区,明晰“成长”的良苦用心。但同时我也发现这本书较前面几本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成长的策略和路径的扎根,或者说书里有道理,但更有方向和方法,这些是我们一线教师非常需要的宝贵经验。下面我也就书中的观点分享一些自己的阅读感悟:

一、树立专业理想

理想是灯塔,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是的,每一个人心中都要有理想,它就像一束光,可以在你有退缩时给予你前进的动力。但在王老师在书中所提到的那位追求“第一”的老师,他心中是否有理想呢?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他的理想追求就出现了一种偏执与错误,我们的努力应该是纵深的、有效的,而不是往复的循环、低效的劳作,因为每个人活在尘世里,都需要一个精神上的世外桃源,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挫败时可以有更多、更广阔的追求。

二、坚持专业实践

我一直都记得王老师讲过的关于竹子的故事,我想我们的专业成长就像是竹子在扎根,唯有坚持,才能看到希望!而何谓“专业”?那一定是区别于其他领域的“专业理念”,它是教师职业的灵魂。书中《苹果种子》的故事其实也和我曾经遇到的很多故事似曾相识,只是我在遇到教育此类事件时,总想着去把自己作为一个审判者,而忘记了教师这份职业的“专业”所在,感谢王老师以一个故事带领我们感受关注学生生命成长远比一个事件的对错重要的多,也让我更清晰明白坚持专业实践的意义。

三、开展专业阅读

就如王老师说的那样,每个人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有三种路径,一个是童年期的决定性要成,二是青少年期的教育性养成,三是成年期的补偿性养成。而我的童年与青年时期的阅读是有缺失的,那两个阶段的我并没有进行广泛的阅读,但很幸运,可以在工作之后不久就遇见叙事者,让从小不爱看书的我,可以每个月静下心来阅读。而这些专业阅读成为了我成长路上的底气,让我可以在教育的道路上更加从容应对。但共读只是帮助阅读走向“私人”的一段旅程。我想接下来的阅读或许我也可以给自己制定一个啃读计划——啃读一本经典、啃读一个专题、啃读一位名家,在专业的阅读中获得更专业的表达!

四、善于专业写作

“专业”表达是一种能力的提升,但很可惜,我并没有这样的成长。近期为了写一篇理论性较强的小论文,我绞尽脑汁,最后也是勉强凑满字数。而在阅读王老师的著作时,我发现其实专业表达是可以进行有效训练与提升的:读到“卡通服经验”这个故事时,我特别感动于王老师的“思考力”,我想对于我们很多人而言,当遇到一个问题时,如果已经有了成功经验可以借鉴,那么我们断然不会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思考,但教师的能力建设永无止境,没有经验可以一劳永逸、一成不变地存在。在漫漫教育之路上,我们还是需要不断修正自己的教育经验,提升教育能力,做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成长者!而专业的写作表达就会不断强化我们的思考力!那么如何从素材中选择恰当的写作主题,有更专业的表达呢?王老师也以张定勇老师分享的一个“特殊学生”的故事出发,去描述事件的同时从三个角度进行了写作主题的挖掘——形成对教育政策的建议、家庭教育的指导、特殊学生教育的独特方案,同一个素材故事,由于切入的视角不同就有了不同的写作视角,这些对于教师的成长是有价值的,这有利于我们进行专业表达,也会进一步促进我们开展专业研究。

五、开展专业研究

其实,当看到“研究”这个词时,我们总会不自觉地退缩,但其实研究是一个教师走向专业发展的必然,而我们的很多专业培训就可以让我们的研究有更高的站位与表达,但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现在的培训尤其是很多的线上培训,无形中成了一种“摆设”,都被当成了一种耗时费力的无用功。当教师以这种浅显的目光来规划成长行动时,其专业发展必然会走向简单、重复和狭隘。在王老师的叙述中,我发现其实专业研究可以从提出问题出发,去解决问题,并从中反思讨论,也就是对成熟的做法进行梳理提炼,对失败的教训进行归因修正,对存在的困惑进行解释突破,这样子的深度思考才能将研究走向专业。

我想,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树立专业理想、坚持专业实践、开展专业阅读、善于专业写作、开展专业研究”,在多方赋能下,一定能让成长看得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