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要让遇见成为“擦肩而过”——《教育的情调》读后感

(2022-04-30 17:28:33)
分类: 记下最美好的时光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和我一样,会被一本书的封面所吸引。我想《教育的情调》就是这样一本书,像《小王子》一样的封面,温暖疗愈。而它的文字也是这般,通过一个个教育小故事,看到真正的教育者应有的样子——敏感而机智,知道什么对孩子合适、什么不合适,知道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在阅读中我们越来越知道关注孩子的独特之处,关注孩子的个体生活世界,懂得如何“看”孩子和“聆听”孩子。我想,这不是一本教育技巧指南,而是一段寻找教育情调的旅程。

教育情调的核心在爱,把爱献给每个孩子,在教育活动中就有了美好的情调。而我也一直觉得要做好一名教育者,必须是一个敏感、机智,有爱的人,而这里的敏感,决不是像警察那样看孩子。我们必须作为一个保护、培养孩子的观察者,要意识到正在成长的孩子的存在,并且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们“在”。在我做班主任的那些年,有一件事与书开头的那个故事有几分相似,这件事也一直让我耿耿于怀。

萌子的故事之前或许也絮絮叨叨的说过。那个清晨,人生中第一次接到了警察的电话,让我去警察局接班里的一个孩子,原因竟然是因为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妈妈实在没有办法选择了报警,虽然是在家中发生的,但是因为警察实在没有办法处理,于是只得向孩子母亲要到了我的电话,由我将孩子带回学校。但那时候的我或许还太年轻“怕事”,或许是那时候老师被“拉下水”的故事听得过多了,我竟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如何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而是想要第一时间与这件事“撇清关系”,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可笑。我到现在都还记得,自己急匆匆来到警局办公室时,第一时间“质问”孩子的样子,是多么的可笑与可悲,那一刻的自己从未带着教育的敏感性和智慧去体验孩子的世界。后来的我才意识到,那一刻的萌子是多么的无助,她那啜泣的声音,疲倦的面容,其实不就是在告诉我,其实她需要“支持”,即便她是做错了事,但教育的意义不就在于我们对孩子的道德与人道方面有责任吗?我想那一刻的我,只把自己当成了她生命中“擦肩而过“的那个。

在阅读《教育的情调》时,我一直在想,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样?是的,诚如书中提到的那样,好的教育一定离不开教育学反思。教育工作者必须保持对教育行为的经常性反思,以确保对特定教育情境的敏感性以及对特定个体所做的教育安排的适切性。是阅读在唤醒我的教育敏感性,有时候不一定要分出是非对错,适切孩子的教育,能够带领她们生命成长的教育才是最打动人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