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星股份:水晶钻业务的前世今生

标签:
杂谈 |
伟星股份(002003)是国内服饰辅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主要产品包括钮扣、拉链、水晶钻等等。2010年这三类产品占公司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3.3%、30.0%和5.6%。公司上市以来的股价(复权后)表现如下图1。2011年初至今公司股价下跌约40%,远高于同期大盘的下调幅度。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对于其水晶钻业务的担心。公司最新的业绩预告中提到:“公司水晶钻等部分产品受行业影响,经营业绩明显下降”。
图1:伟星股份股价表现
人造水晶钻石,俗称“水钻”,原材料是玻璃,被广泛应用于服装、钮扣、箱包、鞋帽、饰品及其他工艺品。伟星股份生产的水晶钻主要用于服饰辅料。人造水晶钻生产工艺复杂,技术难度较大,质量要求高。伟星于2003年开始人造水晶钻的研发,于2005年开始人造水晶钻的试生产。伟星股份在2006和2008年对人工水晶项目进行过两次资金投入,投资总额达1.4亿。具体投资情况如下表:
表1:历年对人工水晶的投资
项目 |
时间 |
投资额 |
多彩水晶钻技改项目 |
2006年9月 |
6,000 |
高档多彩人造水晶钻技改项目 |
2008年1月 |
8,080 |
在投入之初,水晶钻业务曾被给予了很大期望。多家券商表示“人造水晶钻附加值高,将成伟星股份的盈利亮点”。但正像一句老话所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过去几年公司水晶钻业务的发展却差强人意,特别是在2008年8000多万元的技改项目实施以后更是如此。表2可以看到公司的这块业务保持了较高的产能利用率和产销率。
表2:水晶钻业务产销状况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H1 |
产能(亿粒) |
15 |
30 |
60 |
75 |
80 |
产量(亿粒) |
11.02 |
29.84 |
56.48 |
71.42 |
37.44 |
销量(亿粒) |
10.69 |
28.95 |
54.83 |
69.34 |
36.35 |
产能利用率 |
73.47% |
99.47% |
94.13% |
95.23% |
93.60% |
产销率 |
96.97% |
97.02% |
97.08% |
97.09% |
97.09% |
数据来源:2011年配股说明书
该项水晶钻业务收入、毛利率状况见下表3。09年公司水晶钻业务增速从08年的50%降到了5%,2010年更是降到了3.6%,增速大幅度的下降已经显示出公司水晶钻业务遇到了一些麻烦。从表中也可看出,水晶钻业务的毛利率也由最初的46%降到了2011年上半年的17%。这似乎印证了公司的说法“2008年开始人造水晶钻的市场价格大幅下挫,全行业盈利水平也随着下降,另外,境外走私产品的大量涌入也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表3:水晶钻业务收入、毛利率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H1 |
收入 |
3,467 |
6,174 |
9,287 |
9,822 |
10,178 |
3,628 |
增长率 |
|
78.10% |
50.40% |
5.80% |
3.60% |
|
毛利率 |
41.60% |
46.90% |
31.20% |
35.00% |
33.10% |
16.70% |
其实在人造水晶生产初期,伟星股份称公司生产的人造水晶钻品质已经基本接近国际水平,其核心技术在国内同行甚至世界同行业均保持领先地位。但实际的情况是目前国内高档人造水晶钻产品仍基本上依靠进口。主要是来自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捷克水晶钻等。施洛华世奇公司专业生产制造人造水晶,其主营产品是首饰及配饰、家居装饰、塑像及收藏品、婚礼礼品及新娘饰品等。它与伟星股份的产品在服饰辅料领域有一定的重合。
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水晶钻业务过去几年的业绩,认为伟星在这块业务上完败了呢?特别是考虑到所费不赀但成效寥寥。未来怎样呢?有分析师认为水晶钻业务将被逐步舍弃,许多就是之前大唱赞歌的朋友。
无论是认为完败还是认为尚有转机,无论是选择舍弃还是选择坚持,我们认为对伟星股份的投资价值影响甚微。公司未来投入的中心已经回到其擅长并做得比较成功的高档纽扣和拉链,从公司最近一次募集资金的投向可以看出这一点。这方面公司还有很多的事可以做。或者水晶钻是一项不能简单归属于服饰辅料行业,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游戏规则的业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