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2018-02-21 17:40:41)
标签:

高考化学题

多元弱酸

溶液的ph值

酸的解离常数

离子浓度大小比较

分类: 高考试题解析

对一个酸的解离常数表达式还用得着作图吗?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113(化学)题的解析

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对高考试题进行“解析”的文章。由于面对的是一般的中学生,分析的都比较简单。

但是对于化学教师及一些对化学知识有较高需求的学生来说,就不能仅仅是理解到这样的深度了。所以,应该再考虑一下这些知识后面所隐含着的一些深层次内容。

在这里,准备“解析”的是2017年全国理综卷的第13题。原题如下: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在分析这个题之前,作为试题分析的前期工作,教师最好能对所涉及的化学物质,能有一些较为详细的了解,这样能有助于了解一些“命题”的背景。。

如,从化学手册中可以查到,己二酸的熔点为153,沸点为303。也就是说,它是一个常温下为固态的有机二元酸[1]

有机二元酸的两级解离常数Ka1Ka2,通常都不会相差很的(因能给出H+离子的两个羟基,多不是连接在同一原子上,相互间的静电作用也较小)。

确实,也可查得其pKa1=4.34pKa2=5.41

由此不难知道,不适宜用酸碱滴定法来进行己二酸溶液浓度的测定(因两级电离常数过于接近,不会有滴定终点附近的pH突跃)。

这样,再看试题的文字与由实验数据得到的关系图,就会清楚。这不是一个酸碱连续滴定所得到的结果,而只是4个实验的数据。

它表现在,这个图中两条直线上的4个对应点的纵坐标都是相同的。这是用NaOH溶液,把某浓度的己二酸溶液的pH值依次调成4.34.54.85.5。并在每次实验中都测出了溶液中,物种间的浓度比值c(X2-)/c(HX-)c(HX-)/c(H2X)。并用这些数据绘制出的一个相互关系图。

至于这两个比值是如何测出的、是否是理论推断出来的?这不是答题者要考虑的内容,还是作为命题者的一个“小秘密”而表保留着吧。

总之,这个图是根据pHlg[c(X2-)/c(HX-)]lg[c(HX-)/c(H2X)]的对应值,而画出来的两条直线。

之所以会是直线,是由于这几个量间有固有的内在联系,这个联系可以用一个重要的酸常数表示式来描述。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其对数表示式就是,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1

将式(1)与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y=a+bx,两相对照。可见,直线的斜率b总为1,也就是说,这样的直线间总是相互平行的。

再有就是,当x=0a=y。也就是,当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时,有pH=pKa1

这样,该图可以传递出的信息及用途就是:

第一,在该图上可以直接找到两级电离常数的具体数值。

具体的判断方法是,先在该图的横坐标轴上找到0.0的点。

然后,过该点作出其垂线(这个图中已经给出了这条线)。使该垂线其与两已知直线相交。它与两已知直线的两交点的纵坐标就是己二酸的Ka1Ka2

如果该垂线与已知直线没有交点(如M线只画出了下面的3个点,而没有上面的一段)。则可以将该已知直线向右上方延长,而得出它与0.0垂线的交点。

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这两个交点的纵坐标是pKa1=4.4pKa2=5.4

这样,将pKa2的数值5.4”前面先加上一个负号成“-5.4”。然后用计算器取其反对数,就可得Ka2=4.0×10-6

当然对“对数”比较熟悉的学生,从“-5.4”也可以直接看出,其首数“-6”,就意味这个数是“10-6”数量级。

可见Ka2确实是在10-6”数量级。选项A是对的。

由于多元弱酸的Ka1>Ka2,也就是pKa12。所以,M线对应的是与pKa2有关的lg[c(X2-)/c(HX-)],而N线对应的是与pKa1有关的lg[c(HX-)/c(H2X)]

这样,选项B的说法也是对的。

第二,作为其用途,从这类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其酸式盐溶液的pH值。

因为其酸式盐是一个两性物质,其水溶液中的最主要平衡是,酸式盐阴离子相互间的质子争夺平衡,HX-+HX-=H2X+X2-。所以,在相当大的浓度范围内溶液中都有,[H2X]=[X2-](产物端两个物种的浓度近似相等)。由此可得到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也就是,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即,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由其可整理出,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也就是说,在这个图中,0.0”纵坐标线上表示pKa的点4.45.4,之间的中点“4.9”,就是这个两性溶液的pH值。所以,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酸性的溶液。

这样,选项C的说法也是对的。

当然,还可以用图解法来计算这个溶液的pH,也就是用作图的方法来代替上述的计算。尽管方法新颖与有趣,但是并没有什么普遍的意义。这里就不再介绍。

看来,这个题是在试图逼迫教师给学生介绍,两性物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近似计算公式。

在让学生知道这个计算的最简式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这个式子有较大的适用范围,在一般浓度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的基础上,是可以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的。

如,当已知二元弱酸的Ka2>10-7时,是可以断定该酸式盐溶液必然显酸性。因为,这时其Ka1会远大于10-7。这样Ka1乘以Ka2后,再开方,所得的结果必然大于10-7。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10-7mol·L-1,溶液当然就显酸性了。

反之,当已知二元弱酸的Ka1<10-7时,是可以断定该酸式盐溶液必然显碱性的。因为,其Ka1都小于10-7了,其Ka1就会比10-7更小。这样Ka1乘以Ka2后,再开方,所得的结果必然小于10-7。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小于10-7mol·L-1,溶液当然就显碱性了。

其实这两个所谓的规律,也是没有必要告诉学生的。学生只要记住上面的最简式就可以了。 

第三,判断溶液中己二酸各组分的相对浓度大小,也是这个图的长处。

一方面,用它可以确定出各组分的浓度比的具体数值到底是多少。

如,M线上“M”符号所在的坐标为“-0.64.8”的这个点。它表示的就是,在pH=4.8的情况下,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也就是说,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N”的坐标“0.44.8表示的就是,在pH=4.8的情况下,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也就是说,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由此可以进一步得出,pH=4.8的情况下,有[HX-]>[H2X]>[X2-]

另一方面,可以用这个图半定量地判断出各组分浓度的相对大小。

如,在0.0”垂线左侧的状态点,表示的都是“该浓度比的对数是负值”,也就是该“浓度比”小于1。比如,MN线最下端与pH=4.3对应的两个点,都处于0.0线的左半区,浓度比的对数都是负值。那就意味着两个比例式中分母的数值均大于分子的数值。所以有,[H2X]>[HX-],同时有[HX-]>[X2-]。也就是有,[H2X]>[HX-]>[X2-]

而,MN线最上端与pH=5.5对应的两个点,都处于0.0线的右半区,浓度比的对数都是正值。那就比例式中的分子更大。也就是[X2-]>[HX-],同时有[HX-]>[H2X]。也就是有,[X2-]>[HX-]>[H2X]

pH=5.5时,两条线就已经进入浓度比值,[X2-]>[HX-]>[H2X],这样的区域。还用的着再去看“溶液呈中性”(也就是pH=7)的情况吗?

所谓的pH=7,只不过是将MN线向右上方延长,直至与pH=7的水平线相交。那样,不还是在“0.0”垂线右侧的[X2-]>[HX-]>[H2X]的区域内吗?

所以,认为[HX-]>[X2-]”的说法D,是错误的。

看完上述“解析”后,有的教师可能会觉得“这个图也太有用了”,并准备到课堂上去把这个图大讲一番。

如果某位教师有这种看法的话,那就是对这个图的本质还没有看清楚。这个图要是真的那么好用的话,不早就写进分析化学教材,甚至是无机化学教材了。这种不入流的图,只能是用作“锻炼”学生用用而已

其实,如果就是要讨论pH[X2]/[HX-][HX-]/[H2X]、这些物种浓度比间的关系的话,哪里需要用的着什么图来描述。只要知道某溶液中的[H+],再知道酸的pKa1的数值,用酸常数的平衡表示式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不是一下就把这个浓度比给计算出来了。

再说,人们是很少会关心酸碱溶液中这些物种浓度比,到底是多少的。

这种图与化学教学中常用的酸碱滴定曲线,分布分数曲线等相比较,其作用和影响相差得也太多了。它根本就没有进入中学及大学化学教学的资格,更不应该进入高考的考场。

参考文献

[1] []G.H.艾尔沃德 T.J.V.芬德利. 周宁怀译. SI化学数据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后记:有些教师即便看过这篇文章后,还认为这个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这使我感觉到,还是把一些问题说的更直白一些才好。

在这篇博文的开始有这两个(浓度)比值是如何测出的……是一个小秘密”这样的一句话。其实,应该告诉大家,这个比值是如何来的,以及这个图是如何画出来的。

M线为例:

如果只是要想画出这条线,是不必做什么实验的。只要对Ka1写出其平衡常数表示式,再整理为对数的形式,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再知道了pKa1=4.34,就可以随意计算出如下两对数值。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1时,pH=5.34

对2017年高考全国理综Ⅰ卷13(化学)题的解析= -1时,pH=3.34

只用这两个点(其相互间的距离越大,图的误差会越小),就可以画出M线。

对某一个含有H2X、或HX-、或X2-这些组分的溶液体系(无论其组成多么复杂,无论是否有其它质子酸或碱,无论它们是强或弱、也无论有多少种,都不必考虑),其状态点就必然在这条线上存在(因为其中有平衡H2X=H++HX-)。

对于这样一条可以形容为“包罗万象”的线,你能指望它会反馈出多少准确的信息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