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氢化物的一些问题

标签:
氢化物氢化物分类熔沸点反常分子间作用力教育 |
分类: 化学基本概念 |
关于氢化物的一些问题
在元素教学中“氢化物”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内容,为说明元素周期律的指导意义也常用氢化物性质的递变规律来加以佐证。但至今还是有一些涉及氢化物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有必要加以讨论与澄清。
一、有关“氢化物”名称的两种意见
对无机物进行科学命名,依据的只能是中国化学会制定的《无机物命名原则》(以下简称原则)。对所谓的“氢化物”来说也是这样。但有关“氢化物”含义的两种不同意见,似乎都可以在《原则》中找到自己的“根据”。
第一种意见是,在《原则》的“3.1 二元化合物”中规定,“二元化合物的名称是把两种元素的名称中加化学介字‘化’字缀合而成的。在名称中,电负性较强的元素名称放在前面,电负性较弱的元素名称放在后面”。并举例,称HCl为氯化氢、称LiH为氢化锂、称NaCl为氯化钠、称MgS为硫化镁。
在无机和分析化学中也有类似的物质分类实例。有如MgS(硫化镁)、CuS(硫化铜)、Ag2S(硫化银)之类的化合物才属于硫化物;而SO2(二氧化硫)、SF6(四氟化硫)是不包括在硫化物的范畴之内的。人们甚至归纳出这样的判断方法,可以由化合物名称来区分出某物质是否属于硫化物。即,它们都应该有形式如“硫化×”这样的统一名称,“硫”字在名称中要在另一元素的前面。
这样看,LiH的名称为氢化锂,应属于氢化物。而HCl的名称为氯化氢,属于氯化物的范畴,不应称之为“氢化物”。
也就是说,只有氢与电负性大的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才能被称为是“氢化物”。
第二种意见是,可以参照《原则》中仅有的两个涉及二元化合物类别的标题来对这类氢的化合物来命名。其中的第一个例子就是直接给出了“3.2 水溶液呈酸性的二元氢化物”这个标题,其中有HCl、H2S等例子。虽然在“氢化物”的前面加了一堆如“水溶液呈酸性”及“二元”等修饰性的定语,但名称最终还是落实在“氢化物”三个字上。这实际上就是在肯定,HCl、H2S等都属于氢化物。
再考虑到,在化学教学中,人们实际上已在广泛地使用“离子型(盐型)氢化物”、“共价型(分子型)氢化物”等这样的术语。反过来还说“共价型(分子型)氢化物”不属于“氢化物”,这不是有些过于“刻板”了。
应该承认,第一种意见带有一些经验性与推论性,只有参考的价值,是一个在某个范围内才适用的说法。而第二种意见才是《规则》直接给出的,有依据的正统说法。
应统一认识,“氢化物”名称代表的是所有含有氢元素的二元化合物,是“二元氢化合物”的简称。
二、关于盐酸是不是电解质的问题
本人以前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但可能论述较为抽象,有人还觉得难于理解。正好又看到了《原则》中的有关段落,故摘录下来(黑体字),顺便再说几句:
3.2 水溶液呈酸性的二元氢化物
水溶液呈酸性的二元氢化物,除按一般二元化合物命名外,在水溶液中时,还可以视作无氧酸(也叫:氢酸),命名为氢某酸……”。
例:二元氢化物
化学式
H2F2
HCl
……
要注意这段文字的标题,是对二元氢化物来命名,是要对酸溶液中的溶质来命名。
套用这个规定,对盐酸溶液中的溶质HCl,以下几个名称都是《规则》允许的:从一般二元化合物的角度叫“氯化氢”,从无氧酸的角度叫“氢氯酸”、“盐酸”。在一般的情况下,这三个名称可以被人们随意选用。
这样“盐酸”就有了两重含义。一是,代表氯化氢溶液,是一个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其次,它也可以是该溶液中溶质HCl、这个二元氢化物的名称。从后者这个狭义的内涵来看,盐酸就是电解质。
三、氢化物的分类
按氢化物中键的性质、化合物性质的不同,氢化物可分为比较典型的三个类型:氢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型氢化物(或称分子型氢化物)、氢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元素组成的离子型氢化物(或盐型氢化物)、及氢与过渡元素构成的金属型氢化物(或间充氢化物)。当然,在这三个类型间,还会有一些具有过渡性质的氢化物。
在有的教材中还列出了“多聚型”, 这一氢化物类别。所举的例子有B2H6、NH2-NH2、PH2-PH2等(结构图分别如下)。从它们的组成及性质来看,都属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共价型氢化物。其复杂性都是由于另一元素的缺电子、或有相互成键的倾向而造成的,充其量只是共价型氢化物中的一个子类型。与一般须单独研究的H2O2类似,它们没有资格与另三种典型的氢化物类型并列。一般情况下,将氢化物分为共价型、离子型、金属型来讨论即可。
这是一类常见的、性质变化有规律可循的化合物。故常用其性质与元素周期系来相互佐证。常用到的性质与知识有几下几点:
键能大小的比较,确实可以从成键原子的半径、及原子的电负性,这样两个角度来度量。但在周期表同一主族的诸元素这中,似乎还是原子半径(共价半径)变化的规律性要更好一些。一般要用原子半径来比较键能。但在上解释中却用电负性替代了原子半径,可能还有其它的考虑。
分子 |
取向 |
诱导 |
色散 |
总和 |
H2O |
36.39 |
1.93 |
9.00 |
47.31 |
NH3 |
13.31 |
1.55 |
14.95 |
29.80 |
HCl |
|
1.00 |
16.83 |
21.14 |
HBr |
|
0.502 |
21.94 |
23.11 |
HI |
|
0.113 |
25.87 |
16.00 |
通常都说第ⅠA与ⅡA族氢化物都是离子型氢化物。
其实,这是一种不够严格的说法。因为LiH、MgH2、BeH2已有相当程度的共价性。其中BeH2的共价性尤为明显,应归类于多聚体共价键。
严格说,ⅠA族除Li外的其余元素,ⅡA族的Ca、Sr、Ba元素的氢化物才是离子型氢化物。
在离子型氢化物中,氢以负离子(H-)的形式存在。
氢负离子半径随阳离子极化力不同而有别,公认值为154pm。有意思的是这个值竟能大于一些第二周期简单阴离子的半径(如F-为133pm、O2-为132pm)。
离子型氢化物的性质主要是氢负离子的还原性:
固态加热条件下有反应: TiCl4 + 4NaH = Ti + 4NaCl + H2。
与水有反应:LiH + H2O = LiOH + H2、CaH2 + 2H2O = Ca(OH)2 + 2H2。
是氢原子填充在金属晶格的间隙之内而形成的。其组成不固定,通常是非化学计量的。
电镀时金属产生氢脆(金属强度大大降低)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金属型氢化物生成。在高温高压下,氢气可以穿透过某些钢板。
LaNi5合金可用作储氢材料的原因在于:在不高温度和压力下反应“LaNi5 +3H2 = LaNi5H6”就是可逆的。且储氢量很大(数据如下表)。
储氢形式 |
密度/(g/cm3) |
储氢量/(kg/m3) |
钢瓶中的氢气(150atm)* |
极小 |
13.4 |
液态的氢气 |
0.071 |
71 |
LaNi5H6 |
6.43 |
88 |
注:*为按理想气体计算出来的。
可见,在LaNi5H 6中储存的H2,竟然比液态的氢气还要多。
参考文献
[1] 中国化学会. 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年
[2] 唐宗薰主编. 中级无机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
[3] 北京师范大学等校编. 无机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年
[4] 兰氏化学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