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了,天高气爽,人的心情也变得越发开朗起来。有了岁数的人,熬过了漫长的苦夏,在即将到来的清凉日子里,都会自然而然的欲自我调养身体。不过,理念上的一些问题却似乎令人难以适从。有的讲究要多吃美味的佳肴,首选吃肉,“以肉贴膘”;有的则讲究要清淡饮食,去燥去火。
世界上没有什么食物有特补效果,养生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也都会适应不同的生活,没有哪一种习惯、哪一种嗜好就是绝对的正确和缪误。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人类的生活方式也毫不例外。
近日,在网上读到一篇文章,其中就谈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提出,衡量老年人健康的标准不是疾病,而是功能。”这一句话,对于老年人的自我认知、自我操控非常重要:人的健康可分为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对于上了岁数的老年人来说,只要腿脚好、睡眠好、胃口好、思维好、大小便正常,就是身心健全。
在自我认知,自我操控这一方面,心理暗示有着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这种暗示,往往会超出我们自身的控制能力,指导着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使我们不自觉地朝着消极方面胡思乱想。这种不良的暗示,还会使我们的某些生理功能、健康状况以及功能状态发生质的变化。
已经迈入了从心之年的我们,相对于年轻人,身体组织结构逐渐老化,各个器官功能逐步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身体的抵抗力逐步衰弱,活动能力也相对降低,在这种状态下,只要是“大病没有,小病稳定”就是身心健康的。人老了,患上这样那样的老年病在所难免,只是时间早晚、程度不同、轻重差异而已。
对于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来说,要充分意识到自身在整个生命过程中,自身体力、精神状态及社会参与度的功能状态,而不仅仅是否有何种疾病而已。换句话说,人老了,有病是常态,无病是例外。生活当中,许多同龄人身体的不健康,恰恰在于其自身过于讲究健康而造成的。
对于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人来说,只要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没有功能异常,也没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身体残疾等,就可以认定为没病;只要能保持良好生活方式,能恰当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并且积极参与一些社会活动,就可以说是认知功能正常;只要是营养状况良好,日常生活能够自理,就证明身体的协同功能还没有丧失。腻:良好规律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健康的基础;乐观豁达的处事态度,是老年人健康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