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2021-06-09 10:34:03)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今天上午,我们与林枫红、林俊绵夫妇一起,自驾车越过礐石大桥,来到了礐石小学后侧山上的基督教礐石堂。这座中西文化完美结合的建筑,距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了,是纪念基督教在这里开始设立70周年而建造的,如今成了探寻礐石人文景观那些文化遗迹的重要标志。

下车伊始,大门内的礐石堂,正门为宫殿式拱门,前有六根花岗石柱门组成的五个门洞,其后是三个纯西式石框拱形门,上部是用绿琉璃铺设的歇山顶配斗拱飞檐,四周墙体用花岗岩石砌筑。这座规模宏大的教堂建筑,初建于1930年,原名为“岭东浸会七十周年纪念堂”,1958年改名至今。历经几十年的岁月洗礼、自然灾害的考验和曾经受到的人为破坏,有些地方已出现破损老化。2008年经过翻新和修复,虽然部分地方已无法恢复原貌,处处仍然体现出中西文化的融合之美,气势宏大而又古朴典雅。

在礐石堂正门外的南侧围墙边,是一处收集有10块墓碑的先贤园。这些墓碑有的直立有的横卧,各式各样,风格迥异。墓碑上均有中文与英文两种文字,它们均来自于如今礐石洪厝街尾达兴锅炉配件厂(汕头市第三医院附近)的“番仔坟”旧址,那里曾经埋葬着众多与汕头开埠文化息息相关的外国友人,有美国人、英国人、比利时人、荷兰人、德国人、法国人等等。他们中除了有传教士,还有商人和学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墓地被毁,很多墓碑被人捣碎用来建造房屋,有的则被丢弃荒野。仅剩的这10块基碑,后来被人收集起来,现在都安放在这里。

1860年1月,清政府在妈屿岛设立潮海关,被公认为是汕头开埠的起始。汕头开埠前后,来了一群怀着信念揣着梦想的传教士,他们把西方文化带到了海滨邹鲁这里,让其落地生根,与原本的东方文化结合交融,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汕头开埠文化。其中有两位就是较早来到潮汕地区传教的牧师施饶理和玛坚繍,他们一直在潮汕地区传教直到逝世,最后在礐石山上扎根。玛坚繍牧师生于1833年,英国苏华兰道学进士,27岁立为牧师,奉派来潮汕传教,在潮汕前后40年整,于1897年12月26日在汕安息,享寿六十有六。施饶理牧师(Rev.George Smith 1831-1891),1857年被英长老会差派到厦门协助建造教堂,1858年转到汕头,在潮汕地区的揭阳榕城、揭西棉湖、五经富、河婆等地设立教堂。施饶理牧师58岁时因为去葵潭巡视,染肺疾,医治无效而去世,埋葬在“番仔坟”的墓园里。墓园里这些仅存的墓碑,不仅记述着一个个被埋葬者的生平,而且有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有着一段段难忘的历史,还能够牵出一个个异国他乡的家族来。

先贤园中这10块墓碑,连同以前“番仔坟”被毁的那些墓碑,都拥有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如果能将当年传教士在这片土地上的事迹和诸多外国人侨居于这片土地上的故事整理出来,形成历史文献,对于见证浸信会传教士进入潮汕地区的历史,了解外国文化与本地文化融合所产生的开埠文化,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走近礐石堂的先贤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