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一个春风和煦的上午,我们与汕头兵团知青联常务副会长陈锡伟、泰丰食品厂卸任总经理李旭生等人一起,自驾车来到了潮安县彩塘镇金光村的玉简峰下,沿着曲折蜿蜒的山路由山下拾级而上,大概登上三百六十余级石阶,才来到地处桑浦山狮子岩半山腰,拜谒了潮汕最大的天然岩寺一一甘露寺。
甘露寺建在状如狮子巨口的6000平方米石洞中,这个天然石窟的上方,是由一块由一块凌空飞出的巨石所覆盖,该石其平如削,其固如磐,蔚为奇观。寺门由三块巨石叠成品字型,门上“玉简书院”陈迹尚存,“甘露洞天”勒石犹在。据《海阳县志》称:该地“前为玉简书院,后改甘露寺”,“相传有孝子庐墓而甘露降,故名”。
该寺始创年代不详,据寺中石刻可考,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潮州知府贾宝悌修造,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刚进,立有两大金刚像,旁有韦陀菩萨立像。过之,是大雄宝殿,主奉释迦牟尼佛,两旁十八罗汉金身。顶部石板刻着青色的“威灵保障”四个大字楷书。下摆着一大香炉石床。再进之,有一尊在底层原石上雕刻而成巨大的弥勒佛坐像,非常惹人注目。
这尊依石凿就的弥勒佛坐像,右侧卧,右手倚着布袋,左手叠放在立起的左膝盖上,袒胸露臂,大肚深脐,神态自如,造型优美。雕像高2.55米,宽4.15米,可能凿造于南宋至元初,在中国石窟的大肚弥勒造像中年代较早,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关于这尊佛像,当地民间还有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形成一句俗语传开来:“梅林湖沉船,甘露寺出米”。梅林湖在甘露寺西南约10公里处,相传古时梅林湖常沉米船,而甘露寺中石佛的脐眼却常出米以供客餐。后有贪心的憎人凿阔其脐,米遂不出。
在进入寺门一侧的岩壁上,见有许多摩崖石刻,其中有句“甘露禅寺缥缈云中,天然石室鬼斧神工”,高度概括了这个岩寺优美的自然景观;另有一段概述“灵庵多甘露,岩下读书廊,弥勒肚出米,蒙童饥有餐,人文好风景,举子著华章,盛世香火旺,四海富而康。”短短四十个字,把整个甘露寺的基本情况描述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