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怀旧是人的特性。自从迈入了花甲之年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心中总会时不时忆起童年轶趣。记忆中,曾经有一样零食在脑海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颗颗色彩鲜丽的小东西,只要攥在手里,甜滋滋的气味便窜入嗅觉,诱人的名字就叫宝塔糖。
我们这一代人都吃过宝塔糖。宝塔糖是一种打虫药,专门对付蛔虫这种古老的人体寄生虫。年幼的时候,物资相对匮乏,卫生习惯也就没有多大概念,不管是城里的还是农村的,几乎所有孩子的肚子里都会长蛔虫。宝塔糖中驱虫的有效成分叫做蛔蒿,虽然有一个蒿字,样子似乎与我们常见的青蒿不太一样,是北极圈内的特有的药用植物。这种耐寒冷的野外原生植物在植物学上又称“山道年蒿”,原料植物和提取设备一直是依靠从前苏联进口。由于蛔蒿味苦,很多孩子并不能接受它的味道。于是相关部门就将蛔蒿制成糖果,加入天然甜味剂并做成宝塔的可爱形状,以此来吸引孩子们的喜爱。
令人不解的是,记忆中这种美味的零食,好像流行了不长的时间便无缘无故的消声匿迹了。之后,药店里面再也没有了它们的踪影,市场上也没有再见有人卖过。与宝塔糖相类似的一种零食,就是我们俗称“罗D”的粘花饼干。在改革开放之前,每一个糖专门店几乎都有销售,都是装在一个大玻璃缸中,秤重售卖。当时的汕头饼干糖果食品厂还有一个罗D车间专门生产这种粘花饼干,似乎是引进了一条国外的饼干生产线后才停止生产的。如今在一些乡镇企业,依然还可以见到这种罗D。
记忆中,这种粘花饼干圆鼓鼓的,小巧酥脆,正面附有仿似宝塔糖般螺旋尖状的彩色糖块,色彩鲜艳。小时候吃这种粘花饼干时,总是舍不得整个一下子咀嚼进去,而是先把糖咬下来,含在嘴里,让其满足了舌尖上的味蕾享受之后,再啃下饼干。一粒小小的饼干就可以乐享一阵子,显得有滋有味的。
每个人都有快乐的童年,回忆起童年的时光,仿佛回到了遥远而带有古老色彩的过去。这种记忆,似乎有一股斑驳发霉的味道,让人仿佛觉得自己有些光怪陆离,不过,又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惬意,勾勒出内心深处虽然简单却不单调,虽然贫瘠却不乏味的那份烙迹,就像消失了的宝塔糖一样,酥脆甜蜜却又不腻,入口即化没有渣粕,真是难得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