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午,我们和赖汉扬老师、杨培秋老师4人一起,在汕头中心城区自驾车上路,沿着护堤路一直走到东凤镇东二村邻近的东凤渡头,将小车停在韩江西侧大堤上,然后乘坐渡轮登上彼岸的江东镇,然后徒步前往樟厝洲村,为的就是专门品尝一顿美味的笋宴。
已是小暑时节,这个时候的竹笋,吸天露而水分肥厚,清香鲜嫩,美味最当时。潮汕种植的麻竹,具有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等特点,所产竹笋,笋块肥大锥形状,笋肉鲜嫩呈乳白,是稀有的食用笋品种。这种麻竹笋虽然非常鲜甜,但不耐久放,最佳的食用时间,是出土一个小时内。通常去市场买,大都错失竹笋最鲜甜的味道。要想吃到鲜活的,当然得驱车赶到竹笋的产地现吃。
江东镇地处韩江下游,四面环水,这里的土地是韩江泥沙冲积而成,土壤疏松,富含多种矿物成分,竹子得天独厚,出产的竹笋,既嫩且甜,一直被人们视为珍品。我们选择的是一家小院子,环境虽然简陋,但是别有一番情趣。这里的饭馆里没有菜单,也用不着点菜,老板完全按照人数来配餐和收款。一般来说,一桌有8人,菜色比较丰盛。我们虽然只有4人,还是有八菜一炒饭,可惜少了一道笋丝炒粿条。
我们甫一坐定,一颖颖菜色便接踵端了上来。上菜速度之快,有些许令人惊讶。原来,江东镇的樟厝洲村靠着江边的地方种植有三、四百亩麻竹,这家竹笋店就与竹林相邻,每日店里的竹笋都是来自于此。笋农每天都在天微微亮的时候,就来到竹林里,寻找最新鲜的竹笋,挖掘出来的竹笋即刻送到了店里头。
据这家竹笋店姓林的老板介绍,竹笋一早到店,厨房师傅马上动手,他们对竹笋的处理可是一个技术活,这关系到整个竹笋宴的质量。只见师傅利落地从竹笋中间划开一道口子,轻轻一用力,笋壳就会脱落出来。之后再将边缘靠近根部老的部分削掉,露出白白嫩嫩的笋肉。接下来,刀起刀落,利落地把笋尖削成扁长的条块,将底部笋肉先切成圆片,再快刀切成丝,中间的笋肉则被切成不规则的块状。
在厨师的劳作下,竹笋被分成了笋块、笋丝、笋粒、笋衣几个部分,不同部位口感不同,厨师便以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烹调。中间的笋块是整个竹笋中口感最适中的部分,当然用来焖鸭笋、煮笋汤,其他不同部位,可以炒粿条、做笋粿、煮笋汤、炒笋饭等,还可以制作香甜酥脆的笋丝烙等等,这么林林总总的菜色熬上几大锅,客人一来,除了煎炒的,其余便可一齐端上桌,成为一顿丰盛的竹笋宴。
潮汕人烹煮竹笋,在调味上的确下了不少小工夫:老鸭和笋是地道的绝配,竹笋在焖制过程,将鸭肉的汁水吸入组织,使得原本清素的笋块有了荤味,脆口之余,是层层波开的鲜甜和厚爽;笋丝炒粿条时,在笋馅里加点香菇、翅脯等,一淡一浓,味道十分相融;笋衣和溪鱼鱼头熬成奶白色的汤汁,佐以葱头和胡椒调味,一道营养又美味的鱼头笋,能吃出清而不淡,浓而不腻的感觉;笋粒炒饭的加工方式也和其他的炒饭不同,炒饭的米是通过浸制蒸熟的,吃起来不似扬州炒饭那般米粒剔透,更像旧时家常,还带有点粉糯的口感;笋粿是一种很出名的潮汕传统美食,用大米粉做粿皮,用笋粒、虾米、香菇丁和猪肉末为粿馅,用料高档昂贵;这样的一盘盘、一碗碗笋肴,既保留了竹笋最原始的鲜甜,又去除了竹笋固有的苦涩,那种味道,吃了一口之后,就会发现,手中的筷子根本停不下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