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来了,时而雨水充沛,时而酷暑难耐,正是竹笋大量上市之时。每天的早市,市场上随处可见售卖埔田竹笋的摊档,生意十分火爆。摊主一一接过市民挑中的竹笋,过秤后,将竹笋一层层剥去外壳,一刀刀削掉外膜,顿时,一块洁白如雪、水水嫩嫩的笋肉就出现在市民的菜篮子里。
将清甜鲜美的竹笋带回家,炒的,煮的,焖的,炖的,在潮汕的普通民众家中,谁都可以做出一桌竹笋宴来。竹笋除了和鸭肉是绝配外,也是“百搭食材”。普通的一锅汤里加入些许笋片,那一份淡淡的清香,瞬间便会让人感到唇齿生津,香如兰麝;除了桌上佳肴,竹笋也可以制作笋粿、笋饺等各类点心小吃,与潮汕传统食材粿条碰撞在一起,还成了一盘绝妙的竹笋炒粿条,撩动着人们的味蕾,让人回味无穷。
与汕头相邻不远的揭东区埔田镇有中国竹笋之乡的美誉,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拥有100多年的竹笋栽培历史,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是我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竹笋种植基地之一,年出口量长期稳居中国内地同类产品首位。种植的麻竹,具有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等特点。所产竹笋,笋块肥大、笋肉鲜嫩、乳白色,有光泽,锥形状,是稀有的食用笋品种,具有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享有“岭南山珍”美称。今年自5月中旬龙舟水以来,天公作美,连续的下雨天,使埔田竹笋迎来了好收成。漫山遍野的竹笋争相破土而出,让笋农们喜出望外。
竹笋,是大自然对人类无私的馈赠,历来被视为席上的珍品。采竹笋,更是体验快乐和艰辛的好去处。天刚蒙蒙亮,就得跟着笋农上山,笋农手里持着的,都是长柄的笋凿工具。埔田镇是一个山区镇,没有很高的山峰,却有着许多连绵不断的小山头,山头上长着密密匝匝的麻竹,连续几场大雨过后,气候越发温润,泥土变得松弛,葱葱绿绿的笋林中,一根根裹着厚厚笋衣的竹笋破土而出,带着新鲜的雨露,夹着泥土的芳香气息,像牛角尖探出头来。手持笋凿这种特制工具的笋农,只要寻着一处有笋尖冒出的红土地,用笋凿轻轻拨开一旁的泥土,露出了一颗肥厚的鲜笋,对准根部,稍微使出内力一铲子下去,发出“啪”的一声脆响,一颗鲜嫩的竹笋便收入篮中。竹笋被打下来后,笋农顺手又将小坑填满土,同时铲些泥土盖在已经露出土面的笋尖上面,为下一次打笋做准备。
经过几个小时的辛勤劳动,笋农两个大竹筐已装满了新鲜的竹笋,挑上肩满载而归。虽然已是满脸的汗水,脸与脖颈上也沾满被汗渍浸透了的竹叶,但从他的脸上,却看到了洋溢于眼角眉梢的一种自信,一种满足,一份温馨,一份甜蜜,叫人快乐,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