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酥饺是潮汕地区一种特色民间小吃,最初的起源就来自于中秋佳节。潮人信奉神明,把月亮当成是天上的一位神仙,中秋拜月,大家都称为拜月娘。中秋之夜,月亮特别的圆,也特别明亮,大家就会筹办香宴,祭拜月娘。于是,创造出来这种形如月亮,皮如月光的酥饺来祭拜月亮。
过去一般的家庭,在中秋前夕都会一起动手做酥饺。酥饺的外皮一般用面粉和着鸡蛋,加水,加食用油做成。传统的馅料,是花生、芝麻、瓜丁和白糖混合,现在已经有红豆馅的,绿豆馅的,咸味的等等。这么多年来,酥饺的形状、颜色都没改变过,但是,人们总是根据自己喜欢的口味,不断更新馅料,不断创新。做酥饺时,把面团捏成一小块一小块,用酒樽将其压成薄片,再用边缘比较薄的圆形铁罐子在上面用力一按,一张圆形的饺皮就出来了。加上馅料,包成饺子后,最重要是“捏角”,就是在未成形的“酥饺”的边缘上捏些间隔相等优美的褶纹。做好后,就是下锅炸。炸酥饺时,要掌握好火候,炸出来的酥饺才既好看又酥香。在过去,炸好的酥饺,要先让长辈品尝,再送邻里、亲戚朋友一些,剩下的留到翌日拜月娘,请客人。
中秋夜拜月娘时,桌子上除了月饼和水果,总会摆上几盘酥饺。拜月娘后,要是有亲友来串门,便围在茶几边,边喝工夫茶边吃酥饺边赏月,那温馨和谐的气氛,每每想起,心里就流淌着丝丝暖意。酥饺既好看又酥香,一口咬下去,就咬到了馅,馅料里糖浆的甜、花生和芝麻的香让人满口留香,那种感觉一辈子都忘不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