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小时候离开都市,到哪儿都能看到老艄公摆渡的棹影。那小渡船构造精致,行则轻快,泊则闲雅,是河上的精灵,更是水乡的风景。只见老艄公解开缆绳,撑起竹竿,用力一点,船离码头,再往河底一撑,小船便缓缓离岸。老艄公收了竹竿,换成木桨,继续向对岸划去。到了岸边,老艄公又拿起竹竿,稳住船儿,牵了缆绳,跳下船来,将缆绳捆在了渡口的木桩上,再拿起竹竿,用钩子钩住船帮,小船便稳稳地贴近了码头。
这般情形,使人联想起那首《山乡小渡船》里唱的,“日出摇来满河的童话,日落时摇走彩色的梦幻”的炫丽意境。然而,近些年来,经常到潮汕各地溜达,不管是饶平海山的欧边渡口前往汛洲岛,还是揭阳普宁南溪的河上游,甚至是到梅州大埔泛舟青溪,登上那些平头平底的画舫,早已不见老艄公撑竿摆渡的身影,取而代之的,都是机动马达。
如今的画舫,早已不见了摆渡人,则使我联想起人们常说的,渡人容易渡己难。“渡”这个字的文化内涵,与渡船、摆渡人联系在一起,就很容易理解。人生就是一道河,渡口有许多,有人从渡口上岸,有人从渡口出发;有人在渡口觅摆渡人,有人在渡口帮人过渡;心中有彼岸,人生才有渡口。渡人,就是为别人解忧;自渡,就是自己为自己解铃。渡人如渡己,渡己也是渡人;渡己不忘渡人,渡人便是渡己。在人生这道河上,顺流也好,逆流也好,没有人愿意停止;走上了人生的旅程,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没有人能够退出;人生这道风景,有时一帆风顺,有时起伏跌宕;有时绚丽多彩,有时风雨飘摇,没有人可以躲避。用观赏的心情去看待世间的一切:月圆是诗,月缺是画。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深沉,还是激昂;无论雄浑,还是静好;无论沧海,还是桑田,都只能顺其自然的走下去。
渡人者自渡,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大智慧。人生中,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遇到事儿,点悟别人不难,三下五除二就得了,自己让自己开窍却不容易。有时候,常常听到有些人在感慨,自己活得很苦很累,其实,苦也罢,累也罢,都是顾虑太多,欲望太多。心境太过于复杂,收获的,只能是疲惫、困顿、劳累。我们的一生,往往只想读懂他人,而自以为自己就是轴心。要知道,拿自己的心尺去度量别人,总觉得人人都不够尺寸;拿自己的心秤去称量别人,总觉得人人都不够份量。要想读懂他人,其实应该先读懂自己。倘若总是拿自己的心态去衡量别人,都会看不顺其眼;倘若总是拿自己的心眼去瞄准别人,都会感觉别人不合时宜。人生在世,光说了别人对错,原来自己也不完美;只道别人长短,原来自己也有缺陷;尽看别人是非,原来自己也在世尘之中。
岁月如流,年华若水。有些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步入暮年之后,懂得品尝生活的人,总能体味到平淡是生活的主线,精彩是人生的点缀。平淡的生活也蕴含着无穷的乐趣,世事生灭变幻,无常无定;不同的情怀,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风景。在尘世中奔走追逐的我们,从容入世不易,清淡出尘更难。我们的大多数人,就像是自己这艘小舟的摆渡人,在人生的长河中,眼睛里只有彼岸,只顾及满腔意气,而忽略了一路上山谷中的灵气与生机、山水间的风采与神韵。 渡人者自渡,看似在渡人,而更多的是渡自己。当摆渡人在渡别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摆渡自己的时候,才是摆渡人真正的成长。
每一个人都是人生这道河上的摆渡人,都会用自己独特的风格,在这道河上一橹一橹的与激流、漩涡和波涛抗争,从不停息。仿佛一曲乐章,总是以平缓的前奏开始,时而低沉,时而高亢,慢慢地使音符一点一滴的升华。有的时候,虽然乐曲较为平淡却越发敦厚,只要用心感悟,一定可以听到其中的精华。人生在世,清淡出尘就是自我超脱。超脱是在生活多年的磨练中才能养成,是一种瞬悟,是一种释然。超脱的生活态度就是淡泊宁静,达观的生存之道就是顺其自然,高超的入世智慧就是水到渠成。拥有了一颗超脱之心,就会让人更淡然,在潮起潮落的人生长河中,荣辱不惊,举重若轻,淡定如白云,从容如流水。
在人生的长河中,只有经历了迂回曲折,经历了暴风骤雨,才可以感悟到:超脱是一种平和,一种从容,也是是一种淡然,一种朴实;它不同于遁世离俗,也不同于看破红尘,它平淡地对待得失,冷眼地看尽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消沉;它既不张扬一不狂傲,也没有沮丧、没有戾气;它丰富而不肤浅,恬淡而不聒噪,顺应着时代的潮流而砥砺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