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潮汕小吃是潮汕饮食文化的一朵奇芭,历代民间点心师傅博采众家之长,搜尽地方之特产,精心制作,逐步积累形成丰富多彩,独具地方特色的美食艺术品,且以品种多样、用料讲究、制作精细、配料独特、味道可口而闻名遐迩。大家都熟悉的,就有粽球、鲎粿,猪肠糯米、蚝烙、炒糕粿、栀粽、无米粿、春饼、鸭母捻、乒乓粿、鼠壳粿、菜头粿等等。
琳琅满目的小吃,在潮汕俗语中自然有着广泛的反映。潮汕俗语是潮汕人日常口头交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潮汕人对生活经历和经验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蕴涵着潮汕人的生活哲理和处事原则。表现在诙谐幽默的潮汕俗语中,潮汕小吃还产生出十分生动有趣的歇后语。每则歇后语都是人们的一种语言创造,通过形象生动的喻物,释出一个意义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诸如,意溪饼-大块厚,棉湖豆干-热单畔,苏南薄饼-嘴甜舌滑,靖海豆楫-好着喉衰着齿等等,在民间流传甚广。其中,犹为脍炙人口的,便是那句:老妈宫粽球-吃定正知。
老妈宫粽球隐藏在老妈宫斜对面一条名叫新关街的小巷里,刚好应验了那句老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不来不知道,来了不想走。软软的糯米,咸甜双拼料馅,香甜且软糯,六角形状的外形,地道的汕头粽球实在是太美味了。每天都有很多食客慕名而来,特别是老妈宫戏台开张以后,游客更是蜂拥而至。钻入小巷之中,店内别有洞天。
别瞧不起一个小小的粽球,它可是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庙就有市。昔年,汕头开埠区的老妈宫前面就是汕头埠一个最大的闹市。1920年,创始人张强德从乡间来到汕头埠卖粽球,夜间点灯在家里制作,日间在儿子张良杰的帮助下,到这个升平路头妈宫前的集市摆摊叫卖。张强德制作的粽球货真价实个大,不仅本埠百姓喜爱,连挑担前来卖鱼卖菜的小贩也十分酷爱,连吃兼带,生意很是不错。甚至,每逢行船出洋前来老妈宫祭拜妈祖的人们,也都会在妈宫前顺手买几个粽球作供品,祭拜后,带在路上吃。张强德死后,他的儿子张良杰就在老妈宫对面的新关街租了一间铺仔,开设了顺德号粽球店,把生意做大,并且在店里挂着“食定正知”的条幅。张良杰深得其父制作粽球的精髓工艺,精工细作,选料严格,其粽球香糯可口,十分适合潮汕人的口味,生意红火,一时间,竟成为潮汕地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生意日益兴隆,遐迩都闻知有“老妈宫粽球”和“食定正知”这句广告词,却鲜有知“顺德号”者。
多少年来,由于通俗易懂,“食定正知”这四个字随同“老妈宫粽球”流传开去,成为潮汕人喻物释义的一句俗语。这句歇后语的意思是,粽球是用竹叶包裹着的,只有打开吃了并且仔细品味以后,才真正知道其中的货真价实和好味道。由此,譬如一个诸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