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历史研究忆旧之四:辛氏日记与“故人手泽”研读记
(2022-03-29 10:31:04)
标签:
杂谈 |
我在西农生活工作四十余年,是少有的通读了辛树帜先生晚年日记和他亲自裒集的至交信函《故人手泽》(存留友朋书信数百帧,其中以农史先贤居多)的后学之一,并据此写过《农史先贤追思录》以及纪念梁家勉先生、为游修龄教授祝寿的文稿。研读这些日记和手书,可以看到农史学科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以及老一辈农史学家深厚的个人情谊。
华南农大农史室创始人梁家勉教授生前曾两次到西北农大研讨学术、参观访问,并且从50年代起就与辛树帜、石声汉教授建立起密切的学术联系,书信往来不断。目前,我校古农学研究室仅辛老亲辑“故人手泽”中保留的梁老书信即达20余帧,时间自1955年至1976年辛老病逝前夕。经历数十年时间,这批书信得以幸存,弥足珍贵。1952年梁老担任华南农学院图书馆馆长,建特藏室以存中国古代农书并有关古籍。历数十年之努力,卓然有成。辛、梁通信,既有辛嘱梁代查资料者,又有梁求辛代为搜求、抄录稀见古籍者。1961年梁老在上海文物保管委员会徐家汇藏书楼得见徐光启手写有关粪肥、养驼真迹及徐氏子孙所写《先文定公行述》、《文定公集引》抄本时十分欣喜,得其“价让”影照33帧。梁老念西农《农政全书》校注或有用及,立即函告辛老,建议购置。梁老长期生活于华南,对华南农业情有独钟。他在1955年致辛老信中列举重要、稀见农书时,专门提及《南方草木状》,认为是专述亚热带农植物之鼻祖,应予重视。并且多次言及《龙眼谱》、《槟榔谱》、《荔枝通谱》诸书的整理、研究。辛老在日记中言梁老学术贡献时,专门标示梁“长于荔枝研究”。大家知道,梁老对中国梯田历史具有精深研究,其缘起乃在于呼应辛老倡行的水土保持历史研究。初,辛老请梁老代查有关梯田资料,梁老披检大量典籍乃至撰成专文以寄辛老,有力地支持了辛老的水土保持研究。1957年,当梁老得知西农石声汉教授准备着手《农政全书校注》、康成懿先生欲作《农政全书征引文献探原》时,非常高兴,并且把他自己进行的徐光启生平研究计划告知辛老,客观上形成了校注、文献与生平研究之分工,南北呼应,推动了徐光启与《农政全书》研究的深入。此后一段时间,辛、梁通信中几乎每封信都涉及这一内容,成为徐氏与《农政全书》研究的珍贵资料。1972年,梁老有感于石声汉、康成懿先生不幸逝世,认为当时国内农史研究工作者大多已经年迈,能继续工作者屈指无几,而所需的图书资料又多分散,利用与保存皆成问题。所以他草拟意见稿,请辛老寄呈竺可桢先生并郭沫若院长,吁请“组织起来,对中国科学技术(主要是工农业生产及其有关方面)的历史遗产,进行调查、搜集、整理、研究和服务工作”。1971年2月21日辛老在日记中安排自己晚年生活曰:“暑期最好居武功……冬季可去广东……春秋北京亦可居住”。辛老在1972年的日记中写道,他一生在政治、学问方面的朋友在北京有顾(颉刚)、竺(可桢)、王(毓瑚),在广东有梁(家勉)等。除却其他原因,要在有顾、竺、王、梁诸老友可谈论也。1973年11月份,梁老来西农,一见辛老就谈起在京所见竺可桢、王毓瑚先生身体状况,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辛老不顾80高龄,四天全程陪同梁老一行参观游览,兴致极高。
辛树帜先生晚年亲辑《故人手泽》中珍藏游修龄先生手书五帧。1962年,辛老寄赠《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一书,时坊间未见,游先生得以“先睹为快”。12月12日游先生致辛老书中,介绍了浙农吴耕民教授之柑桔栽培史研究,章安棻教授之枇杷栽培史研究。并谓他自己意欲进行浙江农谚、耕作制演变、作物演变史研究。时游先生由农学系奉调“主持科研处工作”,负责省农业科学院及农业大学教师的科学研究事务。1973年12月30日游先生寄赠辛老《养蚕学》一册,并告知他在科技情报编译室“从事英、俄语农学资料辑译”工作,这也是他后来能于农史研究学贯中西的重要原因之一。五帧书信中,见辛老寄赠游先生论著者有:《我国果树历史的研究》、《禹贡新解中几个问题的讨论》、《禹贡成书年代考证》、《辑徐衷南方草物状》、《农政全书》中百五十九种栽培植物的初步探讨等;游先生寄赠辛、石者有《殷代农作物栽培》、《农业科技翻译讲座》等。而由游先生转呈其他先生审阅辛、石文稿,代为辛、石查索资料者,几乎每帧书信中皆有。辛老主持整理石声汉先生遗著《农政全书校注》,撰成《农政全书中百五十九种栽培植物的初步探讨》附诸书后。其中有关花生考证,游先生贡献良多。
梁家勉先生、游修龄先生虽然也是农史界的几老之一,但是比辛树帜、石声汉、万国鼎和王毓瑚还要算年轻一些。八十年代以后,我们也把梁家勉先生叫梁老,游修龄先生叫游老。但是梁家勉先生写给辛树帜的信,署名时必在前面写个“晚”字,始终视辛为老一辈。辛老的书信里面也有几封关于和游修龄之间的通信。刚开始的时候,辛老或不熟悉游先生,在名下面专门标注了“浙农大讲师”几个字。以后逐渐熟悉了,互有书信往来,著作馈赠。关于学术探讨,那时梁和游做的好多事是辛老安排的,如梯田材料的查阅,配合《农政全书》整理校注做徐光启年谱,关于花生历史的探讨等。梁老游老认为辛老让做肯定就值得做,老一辈学者就有这样一种坚守,最后自己也成了中国梯田史著名的专家、徐光启年谱专家。有时候老师叮咛学生把某个问题关注一下,实际上在给学生讲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已经有了一些思考。学生循此去做,一般不会出现做不下去的风险。同学们要学会统筹处理自己的课题和老师要你做的事情间的关系,它是走向自立和成熟的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