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十四)
(2025-11-12 15:21:19)| 分类: 教育 |
惬 意
那塘埂,一线铺开,却布满了绒绒青草。找一块青草地,就可以坐下来。那些经过一天阳光沐浴洗礼的长长短短的小草,用自己的左右摆动,欢迎着这位傍晚之际,光临它们栖息地的不速之客。青草发出一阵阵清湿气,让李老师更加惬意。来自白天课堂上的口舌疲惫感,早已荡然无存了。还是野外好,还是垂钓让人心情愉悦。李老师傍着一棵大柳树,伴着夕阳,一塘清水映入眼帘,水面上起着微小波纹。一丝丝微风,让柳叶翻动着。
眼前的晚景有些让自己着迷,他就这样痴痴地坐着。有鱼咬钩,或者无鱼吞食,都一样。
这片天地,是属于自己的。学校的事课堂上的事,都可以丢到九霄云外了。有风吹柳叶声声,偶尔有着鸟叫,还有一只淘气的水鸭子,寄居在芦苇间,它不时地像鱼儿一般地潜游着。清风和夕阳晚照俱在。此时,李老师想起早间的采阳功。他想丢下钓竿,站在大柳树下,双手捧阳。岸对面是一户农家,有人进进出出,他不便有此行动的。他只能一边想,一边盯着那一泓清波。白色的鱼浮,在黛色水面上,随着晚风一浪一浪的,飘忽不定,确实让人眼花。
有风傍晚,鲫鱼最肯咬钩子。不一会功夫,十几条巴掌大的鲫鱼,转移到了李老师的网篼子。他们时而一阵骚动,拍得鱼篼子乱动,拽直了封口的尼龙线。李老师怕它们拽走了网兜子,于是又把拴着网兜的那根树桩子,再往岸边湿土按了又按。
对岸的农家主人,开始赶鸭子上笼了,鸡仔儿也开始向着农家周围聚集了。此时的夕阳,红得就像大气球,似乎一吹就飘走了。看到它一点一点地沉下山。李老师一甩竿子,一尾鲫鱼亮得像把银梭子,晃晃悠悠地被钓竿挑到岸边,一边蹦跶,一边使劲地翻身,似乎作垂死挣扎逃生。
天色逐渐暗淡下来,水塘边的光线,也不如刚来时那么光亮了。夕阳落下去的天空,似乎更美更有色彩更有层次。那天空就如一个调色板,完全是暖色调子,如此地丰富,如此地富有变化。
黛色的水面逐渐有了天空中晚霞的影子。这些生动的调色板,似乎活了起来,在鱼竿下晃动着晃动着。水下的生物更加活跃起来,它们似乎也被这晚霞所感动,有的还是跳跃到水面,在空中划出一个个小圆弧。水面似乎有着无数的小雨点,一个一个,一圈一圈,你小圆圈在不断地向外扩散着。
钓竿下鱼情,需要李老师睁大眼睛才能看清楚。
不远处“哧地”一声响,是鱼跃水面吗?不是。李老师定睛一看,还是芦苇处那只野鸭子钻出水面,像一架升降机,迅速地,在宛如镜面的水面上划出一条长长的跑道。这水天一线不断地变粗,变阔,并向外扩散着。李老师想起了湖面上的潜水艇,那个速度就是野鸭子在水面上滑翔的样子。原先那些小鱼儿,跃出的小圆圈,都不及这泓直线来得突然来得优美。
晚间,小蜻蜓,三三两两地,开始活跃起来。它们几乎都是悄无声息地在空中穿梭着。红蜻蜓,最是引人注目,偶尔从李老师眼前飞过,让他想到蟹爪兰的花瓣。花瓣有时候就那样定在空中,有时候迅疾地逃离了视线,让人有着无限地遐想。李老师至少想到学生作业本中的那些红色“对号”,都是红色的,都是让人眼睛一亮。傍晚的小水塘,确然就是个动物园,也是个生命场。
李老师对岸的一户农家屋顶上,升起了袅袅的炊烟。青烟一丝丝一丝丝地,升腾起来,蜿蜒地在鹿起山影间流动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句子,自然又从李老师的脑海里蹦出来。他想起古人真会写诗和造句子,今人根本没法与他们相比。寥寥数语,就把眼前情景与感受一网打尽啊。
有烟火气的人家,才是好的,也是美的。这才是李老师心目中家园的样子。坐在塘埂上,就像是在自家的水塘边。他几乎是很久地没有看到炊烟了。身在学校,每天吃的,喝的,用的,都是现成的。李老师不要自己生火煮饭烧水,除非是周末,学校食堂不再开伙。打从在这所山区小学教书,李老师很少回家,近几年更是没有在家烧锅煮饭了。尽管是这样,这些烧锅煮饭的记忆还在。所以,看到农家屋顶上一缕缕炊烟,他感到是特别地亲切和温暖。
钓鱼人,钓的不仅仅为那一尾尾小鱼,更是惬意池边的时光,是眼前美景,更是自己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情(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