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九)
(2025-11-04 19:20:35)| 分类: 教育 |
11
这是一所山区小学。
学校背倚鹿起上,门临沙埂大河,与沙埂乡政府毗邻。我刚到这所辅导区小学,学校有教职工十六人,学生数四百多人。八十年代的学校学制是五年制教育,学生还采用升留级制度。
最有印象的是,老师们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
办公室有着三间房子的大小,里面放着十几张办公桌和办公椅子。房子是一进一出,各有一扇门。记得墙的东西两头,放着学生作业架和报纸架子。南北两边墙,有着对流的四扇窗子。靠近北面是走廊,靠近南面是是校外。窗子是玻璃格子的,窗框子上了绛紫色油漆,这在当时要算是时尚的。在几扇窗子边上,放着老师的办公桌子。那办公桌子是两两契合,教师之间相对而坐。临南墙而坐的窗外边,种植着一颗颗法国梧桐树。这些葱茏的树木,沐浴在夏日阳光里,麻雀儿总是无比兴奋地在枝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办公桌上常常落下一晕晕亮色,那是透过窗玻璃的阳光,洒下的缕缕斑驳绿影。
办公室正中央,放着一架墨绿色乒乓球桌子。桌子上放好橙红色的海绵乒乓球拍。崭新的白色球网张好两界,好让下课的老师,各执球拍来上一场场比赛。教师下课打打乒乓球,好活动活动身体,早已成为习惯。两个老师比赛,其他老师边喝水边观战。也有老师正襟危坐,安心地备课或者悠闲地看报纸。
还是打乒乓球精彩,间或有喝彩声,乐得比赛老师猫着身子,瞪大眼睛,好接到对方发的旋球。对方常常是跃起身子来扣球,只可怜那个乒乓球弹到对方球桌边缘,没有擦上桌边,划着抛物线掉到地上,哒哒哒地弹跳得老远老远,忙得让扣球老师到门外去捡了。
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东墙的那个报纸架子。
那个年代,这个报纸架子,好比我们现在一个网站或者是一台电脑,是我们山区老师与外界联系的一个平台。千万不要小瞧这个报纸架子。
一般而言,邮递员每天都会送来当天的报纸、信件或者是一些杂志。校长一般从邮递员手中,高高兴兴到接过一份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粮,再小心翼翼地一张张地上了报纸夹子,然后端端正正地放到报纸架子上。
记得总是谢校长先睹为快,他每天都是恭恭敬敬认认真真地看着当天的《人民日报》。学校订阅的报纸还有《安徽日报》和《参考消息》。《安徽青年报》也是订阅的,这是青年教师喜欢看的报纸。学校年轻教师还不少,几个小时下来,这份报纸也不知传到哪位教师手中。老师们看报,一般都在大办公室。也有老师把报纸从夹子上下下来,带到教室里看,或者带到自己的寝室里慢慢品读。不管怎么说,那个年代,老师主要学习形式就是读报。一份报纸几天下来,纸张就有了褶皱,纸面也是毛茸茸的,一些铅字也够模模糊糊的了。
印象中,学校那个报纸架子,总是显得沉甸甸的。
上面一般都是放着四五份不一样的报纸,整整齐齐地夹着,平平展展地放在那里。教师们一般都是很规矩,看完的报纸,一定是带到办公室,再重新给夹上,好让其他老师继续阅读。大家对待一份报纸,就像现今人们对待红头文件一般,心目中充满着期待和恭敬。
当年的报纸,教导主任一般都会分文别类地放好,一个月一清理,把旧报纸放进学校的档案室或者是作业柜子里,教师需要某个信息时,可以翻箱倒柜,可以慢慢地查到。放过几年的报纸,校长才肯作为废纸处理掉,或者分给需要报纸的老师。那个年代,旧报纸还有着很多用场。可以卖到小店子包红糖;可以用来糊墙;还可以被农村妇女做鞋子剪鞋样子或是糊鞋底用的。也有老师拿旧报纸写毛笔字,倒是很好用;还可以剪报。总之,报纸是个好东西,还能应急上厕所。一句话,报纸不能随便当成废纸处理的。
谢校长喜欢看《人民日报》和《安徽日报》,看到特别好的消息,就会在办公室里津津乐道。我刚入职的时候,见到的谢校长就是这样的。他的办公桌就在靠东墙作业架子的旮旯处。他可以对整个办公室一览无余的。我们一进办公室就能看到他。校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总是在看报纸。校长那安静读报的样子,总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个爱读报的校长,肯定能够影响着其他老师。
学校的教导主任姓王,我们都称他王主任。王主任也是个读报迷。不过他喜欢看《参考消息》,他对世界各国和天文地理了解得很多。他要是聊起世事来,总是侃侃而谈,很是愉悦的样子。他喜欢点上一根烟,给你吞云吐雾地说个半天。我们这些年轻老师,常常感叹王主任知识渊博,做个教导主任倒是名副其实的。后来王主任晋升为副校长,他看报的时间更多了。我们叫惯了王主任,看到他,还是不由自主地叫王主任,很少叫王校长的。
有了这两位喜欢读报的校长,学校老师自然也不示弱。他们在大办公室里,除了批阅学生作业,打乒乓球,那就是读读报。当时记得老师有备课要求,也发备课笔记,那时有参考书,很少买到现场的教案。教师若是备课,需要真正地钻研教材的,不然自己写不出像样的教案来。记得那个时候,不搞教学检查,教师备课可以,不备课也可以。我指的是那种书面的备课笔记,校长一般不看老师的备课笔记。不过,我们这些年轻老师一般都是很自觉,教参肯定是要读的,要不走上讲台就会不自在,心里也会没有底气的。我们用来读报的时间肯定比读教参的时间多,这当然受校长的影响。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