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十)
(2025-11-06 07:41:35)| 分类: 教育 |
12
教师的备课笔记,一般很少看到对方的。学校不搞教学检查,就没有机会来看教师办公桌上的私人物品,包括教师的备课笔记。我们对某个教师字体的熟识,一般是来自办公室上的《作息时间表》,或者是学生复习的讲义,墙上《作息时间表》写的是粉笔字或者毛笔字,学生讲义写的是钢板字。还有一个途径,是那个教师在自己教室里黑板上留下的黑板字。
小乾坤,大世界;就是学校这个报纸架子。它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更让我们知晓国家方方面面的讯息,特别是教育领域里的改革与发展。山区小学信息相对闭塞,有了这些报纸和杂志,让我们这个教师大办公室,多少有了一些书香气息。
王主任读报快,常常先在办公室发布某些政策或者教育讯息。大家喜欢他天南地北地拉呱,从不轻易地去打断他。他有抽烟的习惯,而且是一支接着一支地抽。他自己把它叫“连火读”。他怕把话题落下,常常是一支烟没吸完,就把有火的烟头,去凑近另一支烟。有些时候,他会把两支烟拼接成一支长烟,一边演讲,一边十分贪婪地吸着。大的办公室里,除了他的高音喇叭,就是他吐出的一团团烟圈。好在办公室四扇大窗户整天是开着的;也好在当时办公室里没有女教师的。
年轻教师都喜欢王主任高谈阔论,却是不喜欢王主任制造的一团团烟雾。他们碍于面子不好说。倒是谢校长心直口快:“王校长,少抽一支!少抽一支!”
谢校长的嗓门更大,彻底地盖住王校长的滔滔不绝。王校长只好停住话匣子,倒是十分腼腆地笑笑。“不能说小声一些吗?免得让我家老奶奶听见了。”王主任回话了。我们也笑了。王主任爱人农闲时候,就住在学校。农忙时连王主任也不住校,他步行十几里路回家帮忙搞生产。一工一农,忙之十怂;这是王主任常常口头禅。王主任爱人常常唠叨他烟瘾大,所以,他干脆在办公室里过烟瘾。
王主任喜欢抽烟,就像他喜欢读报一个样。这是他每天的功课,没有人去要求他,完全是一种习惯。只是他抽烟的时间,要比读报时间还要多,还要勤,还要有神采。
用谢校长的话说:“王主任的办公桌子,苍蝇和蚊子是不会光顾的。外人要找王主任的办公桌子,好找呀。来人只要闻着烟味或者是看到桌子上有烟灰缸子,就行。”
王主任说过,自己没有别的嗜好。要说有爱好,就这两样:一个报纸,一个香烟。看报纸是学校订的,抽烟倒是自己要买的;都得花钱的。
那个岁月,教师的工资都不高,王校长也不例外。不过他抽的烟,比“老九分”要好一些,是“大光明”牌子香烟。有些时候,他也抽“东海”牌的,这在当时算是好烟了。
八十年代,电视机还没有普及。青年人接受新生事物快,他们常常几个一起,骑着车子去舒城电影院看电影。记得有一年冬天,炒得十分火热的电影《第一滴血》是个美国大片,大家都讲很是好看。
我们学校的几个年轻人,凑在一块儿商议,于是我们决定放学过后,骑车子去看这部电影。去的路上是白天,大家心情憋着一个劲儿,兴奋地不得了,丝毫没有感觉寒冷。回来时候,赶上积雪在马路上开始上冻了。自行车在上面走得咔嚓咔嚓地响着,耳边的冷风直钻脖子,好在太空放晴了,有着一轮照明的明月。月白雪白让夜晚变得特有味道。一群年轻人在自行车上,哈着热气骑着车,还哼着那些得以的小调子。
我脑子里,还在回味着电影中的情节和画面,被电影中兰博的英雄人物鼓舞着。这点困难怕什么,跌倒在雪窝里再扶起自行车,拍拍身上的雪粉儿,再骑。大家还是憋着一股劲儿蹬着脚蹬子,尽快地往回赶。骑到真正雪厚的路面,干脆下来推着自行车走,觉得这样还是省力一些。
一晚上的辛苦,是第二天热热闹闹的话题。第二天,大办公室里的话题就多了不少。这一天王主任话儿少了,他只顾自己闷着抽烟,听着年轻老师津津有味地讲着电影《第一滴血》如何地精彩,那位兰博的肌肉,是如何地结实和健美。他是答不上来话了,因为这些倒是王主任无法从报纸上看到的。《大众电影》杂志上面可能有此介绍,王校长却不知道有这本杂志的。再说学校肯定不会订阅这本新潮杂志的。他无不对青年老师投来羡慕的目光。
沉默压不住他的。他一边吐出烟圈,一边放高音调说:“沙埂也有一座电影院,这部电影迟早也会在此放映的。我要看这部电影,也就几步之遥的。呵呵呵!”
“还不是迟早能够看到的事?”
他赶忙补充一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