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师生》(四)
(2025-10-28 19:57:06)| 分类: 教育 |
对“茅奖”作品,可以这样说,我喜爱有加,更是顶礼崇拜的。为何?主要还是源于自己当初读的第一部“茅奖”作品——杨志军的《雪山大地》。这部厚达672页的大部头文学作品,对于一个平常不是那么专注阅读的读者来说,确实是个不大不小的挑战。大家知道,阅读也是需要成本的。阅读的最大成本,是读者的阅读时间。
这里的阅读时间,也就是每天必须留给自己一定量的时间,静下心用来阅读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难。阅读者时间保障是个关键。每天用于读书时间,不一定要有多长,但必须天天得有得坚持。这种坚持阅读的习惯,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阅读一本书,读着读着也就放了。读着读着也就不想再读了,读着读着更是忘了。
我认为:还有一个阅读成本,那就是对所阅读著作内容,自始至终地有着浓浓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同样适合阅读。对具体的某本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越读越上瘾的。不知不觉地读着,才是上乘境界。即使在阅读中遇到什么困难,读者都会主动地积极地想方设法克服它。这里,能够保持一个读书人的初心,一盏灯亮下去,摒弃其它嗜好,很是必要。因为不断地让童年渴求读书的梦想得以复苏,这才是最最难能可贵的。
现今的人们,处在一个无限诱惑时代,能够抽走大家时间的,五花八门而又应接不暇事宜;以及那些快餐式娱乐玩意儿,确实很多很多。譬如手机上的抖音,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刷抖音,人人喜爱,方便、简单而又刺激;人们刷着刷着,忘了时辰;刷着刷着,大段时间就是在手指缝间不经意地流逝了……如今当下,能够静下心来,手捧一本书,一板一眼地读起书来,绝非那么容易啊。逆袭的人真的不多了。
我也不例外。喜欢刷抖音,喜欢玩微信,喜欢追剧。一个一个地,一集一集地。无聊的接着看。特别是那抖音,都是碎片化、快餐式的生活短视频,一看就懂,不需要怎么去思考。脑袋瓜只管接受,什么方面的视频都有。看完一个,期待下一个,可能会更好看。就是抱着这样的无所谓地心态,漫无目的地,随心随意地刷着看着,不知不觉地半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就过去了。
看抖音刷视频的人,大都为此打发时间,甚至是无聊透顶的。不知道在抖音里寻找什么,反正是努力地无所穷尽地刷着打发着。现代人,这种习惯很是容易形成的。大凡睡觉前、吃饭后,甚至是上厕所、或者是参加会议,都有着刷刷抖音的习惯。当然,无可非议,抖音中一些视频迎合了自己的精神需求,一些信息也能早早知晓。可是,这种时间成本付出真的很大很长。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而已。
如果算起来,一天下来,用于刷抖音或者翻看手机、玩手机以及追剧的时间,加起来真的令人吃惊的。时间都到哪儿去了?五六个小时以上,那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更多,业务时间和业余时间,几乎手机都不离手。早上醒来,眼睛一睁,想起的是手机,不看看心里就是瘆得慌。晚上临睡觉前,还是离不开手机。越是焦虑越是刷,越刷越是焦虑,如此循环往复,迷迷糊糊地,焦虑越来越重,刷瘾越来越大。
这样长久下去,说我们这一代人或者下一代人,被手机废了,真的不是杞人忧天或者天方夜谭了!有人把上个世纪中国人吸鸦片废了身体,与今天的我们躺在床上看手机的场景,放在一起,加以嘲讽:一个危害身体,一个麻醉精神。长长此下去,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到了极限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玩手机或者是刷抖音、玩游戏?原因肯定很多。但其中有一个原因,大家可能忽略了,那就是与新冠时期病毒恣行猖獗有关的。那几年,人们大都是宅在家里,有的是时间。大人小孩都担心、怀疑、焦虑、纠结等等负面情绪太容易上身了。因为隔离,因为不走动,因为不串流,所以就宅在屋子里。如此,还冠名堂皇地认为,此法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最好方式。人人在等待,人人需要最新疫情报告和相关信息,于是手机上网成了一种身心需要和生活必然。很显然,我们成年人。人人都有手机,人人都会上网,人人都会刷抖音,抖音的最高峰期真的到来了。
长久地宅在家里,精神需求反而变得更加迫切了。刷刷抖音,成了最为便捷地获取相关疫情和资料的方式。人们一天刷了多少次、刷多长时间,不需要自己记得,更不需要自己去在意的。如果不计算流量的话,那几年,我们的精神生活几乎就是上网、追剧、刷视频。它们如此堂而皇之地成了我们全部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生活了。
其实,那几年,倒是真有时间啊。我们可以读书呀,写作呀,练字呀……但终究是自己没有什么定力能够坚持下去的。一样像模像样的爱好,都没有做到在此间发扬光大呀。
一是新冠病毒感染,搞得人身心疲惫,惶恐加不安,焦急叠恐惧,每个时刻都在担心自己或者周围的疫情能不能控制下去,自己以及家人受不受影响,学生到底什么时候能够在乡下学习……就是自己每天宅在家里,每天聆听到街道大广播的疫情防控指南,就够我们每个街民情绪受用的了。
每天上下午,大广播那相同的播报,倒头又来倒头又来,每天每月都是重复着一个的故事。虽是耳熟能详,但还是强制着自己细细地听着,唯恐自己当下落下什么新的消息。一来关心那些关于疫情防控期间百姓人生百态;一来关注那官方的疫情播报的细微变化,甚至反反复复地确信着证实着。还有那些来自最底层百姓的自媒体视频。每刷到一条,都有心惊肉跳的感觉,无非都是如何防护,如何自保,如何做核酸检测,如何宅在家里更好地独立生活,加上那些大白们如何在医院里紧张地工作。
街道上屋檐下,是从没有过的寂静。静得“鸟鸣山更幽”,静得“人来鸟不惊”。阳光下、绿树间,不见一个人影儿。每天除了听广播,就是看视频,要么就是线上教学。这就是那时候那几年我们的精神生活。其实,想想那段光阴,有着大把大把的时间,除去线上教学时间外,真的可以好好地读读书,写写字呢。可惜我同一般人一样,还是心有余力不足,还是心生浮躁,还是过分担心自己或者周围发生的一切。前后三年,几乎是无为无事。后来觉得,真的没有那个必要了。
我们都是无意中,在那个时候,刷抖音的习惯已经形成了。一直至今,递增不减,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是手机,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是,主宰着我们的精神生活。
我们在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福利的同时,也被科学技术带来的便利深深地裹挟得难以自拔了。当我们意识到,时间就在自己的手指缝间,一点点地流逝,悄然无声地。而又几乎是心安理得地,穿梭着挥霍了。我开始逐渐地意识到,不能这样单单地刷着视频,这样碎片化地,无目的地,打发自己的时间真的没有多大意思。很明显:这样对自己的眼睛不好,影响着自己的视力,更能让自己精神的消沉颓废。大家都这样做,你做我做他做,大家都是这样打发着时间的……
这样做,就真的对吗?
我当然是很快地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低级的精神消费,更是一种无聊的精神寄托。我想着去面对它正视它并改变它。
我必须要改变它!
以往,我也上网,只是大都是在电脑上写博的。写博,肯定要比单纯地刷视频要好。现今,为什么我没有坚持继续写博呢?
从2011年注册新浪博客开始,我的业余时间,很多地用在此上面。写博,让我做师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很大地推升。无论是投稿,或者是参加小学语文专业技能方面的比赛,都为我夯实了基础以及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动力。
单就2012年,我的这个“草根博客”,因为日积月累,长期耕耘打点,点击量与等级递升,博文也“荐”了不少哟。这个“杏坛听雨V”被新浪网誉为“十大草根名博”。它也很是荣幸地参加了2012年安徽省六项电教学术作品评选活动,荣获“教师博客类”一等奖。这是省奖,而且是一等奖。这确实不容易啊!是否像别人说的那样——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当然不是,这其中所花的时间、投放的精力,以及博客大V所极其用心的细节经营,只有我自己能够心知肚明的。
世界上任何事,都不是凭空而来,都有着其中的“因果”。我相信,我的博客我做主,我写故我在。别无他法,用心地向着优秀博客学习,用力地码着自己的文字,无怨无悔,自始至终,起早带晚,殚精竭虑地;这些词汇都说不尽一个读博人、写博人的其中的甘苦。
我一直这样地认为:我的博客就是我自己。它是我网络世界的一个真我。认识它,也就认识了我。不信,只要在百度上写上“霍同长”三个字,第一个网页就会是我的“杏坛听雨V”的新浪博客。而且,百度中太多的网页,都是介绍我这个博客的链条。
省级一等奖的荣誉,确实有着很大的诱惑力,从此我对写博更加乐此不疲了。我勤于上博、读博、写博。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博文,荣获更多的“荐”字,登载到草根名博或者是新浪博客的首页。我更加勤奋地码字,起早贪黑地发表博文。那段时间,我最好的记录是:一周能上5篇博文到新浪博客首页。我的博文阅读量增加,我的博客点击量不断地提升,这就形成良性循环。写博人,越写越有劲,越写越有心,越写越给自己带来了名气。不久,我也成了新浪网一名“大V”,我有了“博客认证”——高级中学语文教师霍同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