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2023-08-24 08:27:32)
标签:

校园

分类: 教育

花开盛夏  逐光成长

 

——2023中小学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心得体会  霍同长

 

此时,我要化用古人的一句话“板凳要做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引申到本次小学教师暑期综合素养培训活动,这就是“板凳要坐两天热,素质提升步履跟”。

两天的舒城县2023中小学综合素养提升培训,真可谓“收获满满,感受颇深”。

一、良好学习资源,优质学习平台。我是19857月参加工作,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岗位38年,参加过国家、省、市、县举办的多次教师培训;每次教师培训的侧重点不同,都有着不同的受益和感受。特别是近几年,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的学习机会愈来愈多,这种对于一线教师的“学习福利”,充分体现了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对一线教师的重视和关注。“学习是个硬道理”,它不应当分“年轻的、年老的”,终身学习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永恒主题。当初南港镇明德小学分管教学的陈自东校长在分配学校培训教师名单时,特此打电话询问我征求我个人意见,我知道,她是看我是一位老教师,也是正高级教师,担心是不是有必要参加这次培训。我丝毫没有多想,对她说,就填上我的名字吧。作为一位老教师,我深深知道:学习培训,其实是单位给我们教师的一种福利,更是一个教师素质与素养提升的极佳机会。学校考虑到自己,我怎么会推辞或者是放弃呢?想到2014年,自己亲临了第四届华东六省一市小学语文教学观摩大赛,自己就是主动向县语文教研员申请去观摩的,那次徐州一行,真的让自己开阔了眼界,收获不小。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次培训或者观摩,都是在改变着自己的教学理念,无形中给自己的语文课教学带来了或多或少的静悄悄的“自我革命”。眼下一线教师,一些教学工作确实繁重,难得有了一个闲暇的假期,老师们很容易对教师培训产生麻痹或者厌倦情绪,这是要不得的,更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更要珍惜每一次学校或者教育主管部门给予他们的学习培训的“这份福利”。《劝学》中有言:“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说的就是善于利用身边学习资源的道理。

二、培根铸魂,师德引领。舒城县2023年中小学教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可谓内容丰富,紧跟新时代,紧贴新课标(2022),着力城乡一线教师教学实际情况,让学员们学有所思学有所得,特别是此次培训小学语文教研室准备充分,《培训手册》、个人资料袋、学员“座标”(名单),乃至茶水奉送都很及时、到位、温馨、体贴。这些学习和生活的小细节,在我参加培训中是不多见的。第一天培训内容多在“师德方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若干要求》、《做培根铸魂的新时代好教师》,这两场讲座是侧重于对师生品行教育方面。第二天培训内容倾向于“教学方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书法练习指导优质课三下《2.横撇》》、《浅谈书法教育与教师素养的关系》以及交流评课等。可以说,一个是让教师明确方向,抬眼看路;一个是让老师们深耕课堂,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方法,提升个人教学研究水平。新时代教育要求每位一线教育者既要埋头拉车,更要抬眼望路。

三、点线面结合实际,观听思学有所得。喜欢听县委党校副校长马玲的《学习领会二十大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报告。马校长从工业革命、顺势而为、资本现代化、口袋鼓起来脑袋富起来、诺贝尔奖等大家感兴趣的概念说起,讲到《世界科技史》以及印刷机、显微镜与疫苗的关系引申到哲学命题“世界观和方法论”,“无用之大用”的哲学才是全面而又深刻的学问;直至讲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才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特别是“核桃的例子”与“甘地扔鞋子例子”充满着智慧与诙谐,让人反思。把这样大的时代主题讲得这样深入浅出,这是马校长的博学和智慧。马校长特别讲到哲学中的系统观念,讲到普遍联系和绝对变化的关系,都是对教育教学有着直接指导意义。这也让我不禁联想到当初自己在自学考试中,非常喜欢读《哲学》这门课,是一次性77分顺利通过的。二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中,不能说是这门课的知识起了多少作用,但确确实实地我体会到,无论是我当初做校长、教导主任,或者现在是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都会遇到许许多多来自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没有现成的方法,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自己一个人面对,这时候才感觉到什么是看问题,什么是分析问题,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什么是客观与主观,什么是内因与外因等等,它们都逃不过哲学范畴和哲学思维。

周玲校长做了题为《做培根铸魂的新时代好教师》让大理论更近地走进一线教师视野。三尺讲台育桃李,一片丹心绽芳华——教师职业的崇高来自岗位工作的平凡。“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代表座谈讲话让人难忘。周校长一句话“天下师范是一家”拉近了所有听课教师的心理距离;“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所谓师德:就体现在平平常常的教书育人和言传身教之中;凝聚在对学生始终如一、无微不至的关爱之时;升华在对教育事业无比忠诚、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不为名所动不为利所诱的坚贞操守上。世上最难的两个职业是什么?医者、师也。医者医身,师者治心。她从陶行知的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引申开来,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敬业爱生。她的特级教师讲台上吹灰的例子,崔永元做生时被言语伤害的例子,都让人印象深刻而又催人反省。周校长的报告可谓内容充实、情真意切。

两位校长关于师德、师爱的话题,对现实的一线青年教师精神成长无疑是注入了一股股清流;对一些中老年教师注入了职业操守的强心剂。躺平也好,内卷、佛系也罢,都不如找到自己内心真正所求。魏书生曾经说过,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己。一个人的能力,相对于大环境非常有限,但相对于自己,就是自己的原动力。与其唉声叹气,不如锁定目标,一点一点地去接近目标,与自己较劲。就像柴静说过的,每个人光亮背后,都是一颗咬紧牙关的灵魂!

如果把第一天的学习,比作一幅画的大背景,那么第二日的培训,就进入这幅画的主题了。王宏玉校长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策略》,其实是带领小语老师深入学习了一次新课标。2022版新课标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纳入语文学习课堂,并定位于“拓展型学习任务群”。王校长对此解读非常细致:跨,立足于语文学科;跨,联接着其它学科。跨越,更多的含义是跨越课堂内外,让学生走出语文小课堂,走进语文大课堂的学习。她特别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承担着学习任务,有着它自身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王校长交给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方法与途径,那就是“拟定学习主题”到“确定学习目标”到“设计活动流程”到“开展学习活动”再到“进行成果展示”。这就让每个学习者有了自己的学习目标,照顾了学习个体的学习梯度,让他们的学习是螺旋式上升,有着很多个性化色彩,真正让语文学习变得丰厚、饱满、高效。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对于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对于语文老师课程开发力等都做了详细地解读和示范。她介绍的“汉堡包夹心”学习设计图让听课设计印象深刻,特别是该校学生语文学习的成果展示,都让人耳目一新。“未来创新型人才,需要拥有多学科勾连的素养和能力”,“语文教师更要主动去跨界,破除分科式课程带来的思维固化与事业发展化”等最新教育教学理念,都有着语文课堂实践指导意义。

有位年轻教师在听课中坦言于我: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不知道语文课怎么教了?我对他笑了笑,坦诚地对他说:语文教学需要艺术,语文教学需要研究。读懂新《课标》是个根本,平时要多读教学专著和教研刊物,这样你就有了好多听会的储备知识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这次素养培训学习,要说干货、硬货,那就是16日下午的语文书法优质课课堂展示和专家的点评了。

虽至秋日,室外仍是炎炎酷暑。语文培训的大厅里,此时变得特别安静,大家在翘首以待,观看荣获市级一等奖的书法优质课视频《横撇》,城关三小李志宏不负众望,他紧紧抓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循循善诱步步推进,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汉字基本笔画“横撇”。李老师在课堂中不忘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给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中国书法,颜真卿的楷书有什么样的特点,颜真卿是个什么样的人。字如其人,在学习书写技能中,不忘给学生浸润“人的品行”教育,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地方。文以载道,书也显品。李老师在传授书法知识与书写技能的同时,给予所有学生很好的品德教育。其实,书法课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陶冶情操,就像杨姜梅主任说的,书法课不是让我们把孩子培养成为书法家,而是在书法课中学到很多有关学生“品行”的东西。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学习书法本来就是养成好习惯,养成好品性,练习好耐力;这些方面往往超越了书法技能所带来的实惠,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传统书法教学得以复归,再一次说明了中国文化的无穷魅力。中华文化之美更多的在于中国汉字书写之美,在于中国人对汉字的审美情结。

这节课的高潮应当是是书法课的评课。有了书法专家汪南兵的精彩点评,才有了本次培训课的热情澎湃的氛围。很是欣赏汪老师的一句话:无论是做人或者是做课,都要追求真善美!是的,有了最为难得的“真”,才有可能有着后来的“善”与“美”。汪老师的直言不驯,言简意赅,对李老师优质课真正做了十分到位的客观分析。用于永正大师的一句话: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只有正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勇敢地智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城关三小廖琢佳和小语教研员杨姜梅都做了十分中肯地点评。杨主任特别提到:既然是书法练习课,就要给予学生以时间,学生只有在大量练习时间里才能掌握书写要领;学生是在试错中掌握正确的笔法;本节课供学生实际练习的时间不多;特别是“露锋起笔、藏锋起笔”没有讲清楚、讲透彻。另外,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是有了,但在观察中比较不够。书写中那些细微的动作,是真正让学生知道如何去书写,我们的书法教师还远远做得不够。既然是“笔画书写课”,就要注重笔画的反复书写,让学生在反复中练习,在练习中反复;至于把露锋起笔和藏锋起笔说成是“尖一点”、“方一点”,学生还是区别不出来。三年级学生的坐姿、握笔等书写常规在课堂上一定要自始至终地加以引导和关注。还有就是学生的作品展示不足,让学生自己观察和比较自己的作品没有十分到位。

像这样的书法点评课确实不多。我也听过很多语文优质课和书法优质课比赛,全国大家的精品课我也有幸听到不少,我的最大感受是:课是课,点评是点评;原来就是两码事。能够从欣赏者的角度去听课,已经很不容易了。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是的,能够比较完善地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进行评课,确实需要大教学勇气和大教学智慧,更需要一种大气魄和幽微洞察力!

所以,最后舒城职业学校汪南兵把培训气氛带到了一个新境界!

他敢讲敢言,会讲会言,善讲善言,都给了所有小语教师给下深刻印象。汪老师从熟悉教材、凌驾教材、把握重难点、构思教学设计、课件制作与使用等方面道出了书法优质课的精髓。他特别提出,学书法不单单是学写字,更要加强书法教育以提升书法教师的专业素养。汪老师从自身专业角度,通过不同的参赛作品分析,为老师们呈现书法教育教学知识,也为老师们指明了书法教学研究的方向。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一下自己学习书法的体会。我是2016年参加全市中小学书法大赛,获得三等奖;201720182019均获得二等奖;2021年荣获毛笔书法一等奖,硬笔书法二等奖;2022年荣获毛笔书法一等奖,硬笔书法一等奖。回顾这几年学习书法的经历,我的最大体会是,书法是个“慢功夫”,等不得,急不得。等不得,更多的是要加大常规的书写练习,做到持之以恒,真心喜欢常常下水。急不得,更多的是重在参与书写实践,开阔眼界,夯实基本功,平心静气地走进中国传统文化,让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浸润自己;去浮躁,找静气,多读贴多临帖,少找捷径,相信自己的慢功夫、笨功夫。汪老师在2022年书法参赛作品市级推荐中,给了我的硬笔作品做了很好地鼓励和指导,特别是章法与落款给以直言不讳地讲解。记得那是腊月二十几了,家家都在忙过年,也是“一阳”的关键时刻,我按照汪老师的指导,重新写了一幅硬笔书法,才有了获得一等奖机会。这里特别要感谢杨主任和汪老师的细心筛选,加上临场电话告知,才让作品得以上报市级参赛。好长时间里,我内心深深感激他们对作品实事求是地客观评价与悉心指导。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不忘初心,放得始终。两天的学习培训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但学习就是个永恒主题,作为小语老教师,我们一定要不断学习,从零学起,从我做起,做好“传帮带”,真正做一个培根铸魂的新时代好老师。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花开盛夏逐光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