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鹿起山下(二)

(2022-11-20 15:37:35)
分类: 教育

第二章  尝试编书

 

因为写作,因为文章有了发表,让我在当地小学语文教师圈子里也有了一些名声

2014年暑假,我接到县教研室打来的电话。

县局语文教研员王荣主任同我商量:能否利用暑假,给城区近50篇优秀作文做总和眉批?教研室拟定就城区这些同题优秀作文和作文评析,编一本《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评析》。

要知道,我平时同教研室的领导很少接触。其实是没有机会在一起共事除非是教研室领导下放到学校检查工作,或者到学校进行教育教学视导。我也不知道王荣主任从哪里搞到我的电话。

我接到电话,听到她的自我介绍,就感到有些例外。我想,说是商议,其实是教研室在给我布置这个暑假任务盛情难却,语文教研室主管领导既然找我做事,肯定对我了解个七八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的。

我真的不好推辞。再说,这也是教研室给我的一次文字展示机会啊!尽管那一年,我家的房子在装修,家里楼上楼下瓦工敲打得面目全非

白天,我要围着瓦工师傅屁股后面转,他们要什么,我就得及时地供给。屋前屋后,街上街下,一天不知跑个多少。那些天,我早也没有了教书先生那种斯文相,每天灰不溜秋地跟着瓦工跑前跑后,整天累得疲软疲软的。

于是,我不得不放下手中的活儿,顶着酷暑,走到206国道,看看能否给自己打个的士。

马路上白花花的一片太阳像是要把马路沥青烤化,一阵阵的刺鼻味儿。我的脸上、眉毛都是汗水。我一眼望去,马路上就是没有一辆载人的士。我只好招手唤来一辆四轮车四轮车的师傅有气无力地应着我,说不要讨价还价。价格自然是他定的。送到教育局四十元,不包括回来路程。

没有办法,我不吱声了。

我坐上有些发烫坐垫。车子开起来,也就有些风儿,显得有些凉爽了。

约莫半小时,我们来到县教育局。

我快步上楼。

从家里准备到局里来,我就特地换了一身衣服,让自己看上去整洁一些。

我来到语文教研室王荣主任办公桌前。我们寒暄几句,就进入主题。王老师拿出一叠试卷,一份是六年级学生的试卷;一份是五年级学生的试卷。都是城区期末监测的语文试卷。她交待给我的任务是:在将近半个月时间里,把这些试卷上的作文,变成电子文档,还要给这些文档的作文一一做点评。也就是每篇作文都要有总评和眉批。

看到考场上这些孩子原汁原味的习作,就有些激动。

孩子们真不容易啊。那些娟秀的字体,卷面是那样地整洁。这让我想起自己班级里学生。整天苦口婆心地在课堂上训教孩子们写好自己的字。我知道,一位语文老师是多么看重一个学生的汉字书写。

我一边欣赏一边感叹着,这是一份份试卷。我的心里自然有着落差,农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够写出这样好的字呢单就不看作文内容,因为一篇习作,第一映入眼帘的就是作文汉字书写。

这样的好奇感包围着我我觉得这件事有意思,这个活儿我是接对了。

当我把两叠试卷放在四轮车上时,我的脸儿发烫,我的头皮发麻。我知道,时间很紧。就是家里不装修,两个礼拜,让我全力以赴地做好这件事,也是够呛的。

无论怎样安排,白天是没有时间了。说真的,当时,家里连个坐下来打文档的地方都没有。

房子装修随时需要我来伺候身边的瓦工师傅。说是要水泥,你就得立即骑上电动车,到街上去买。说是要粘合剂,你得马上联系供货商送来。一会儿要水,一会儿要挪动砖头,一会儿师傅又找我商量如何改造卫生间那个空间等等,凡此种种,会让你忙乎得身心疲惫和焦头烂额的。

也就是在那个暑假,我才真正认识到什么是房屋装修。

急躁是不行的,看着家里已经面目全非,破破烂烂,你还得努力调剂你的心情。只有等晚上,装修的人走了,一天活儿消停了,我才能找到真正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好在家里有台电脑,那是几年前就置办的,多是为了上网和写博用的。这下子才真正排上大用场。我得打扫房间,让我有个敲打文档的空间。

首先得计划着怎么来做。

第一步,六年级学生26篇考场同题优秀作文,要打在文档上。还有五年级考生22考场同题优秀作文,同样要建个新文档;这是第二步。这是简直就是一个大工程。第三步,等到所有学生的作文都有了文档,然后才可以一一点评。点评才是第四步,也是最重要部分,这一部分需要自己的心智。我是这样计划的。

凭着做了30多年小学语文教师的功底,应当不成问题。心里有了自信,此项工作有了整体思路,情绪一下子安静了不少。

于是,我计划着一晚要打上几篇文档,争取一周时间完成优秀作文电子文档的任务。尽管白天累得腰酸背痛,汗流浃背,晚上还要在灯下“二指禅”一个个字地敲定

想到语文教研室王主任如此信任我,就有了继续干下去的信心。我书房里的空调,是十几年前买的,原先白色,现成了黄色。本来功率就不大,制冷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夏天的夜晚温度,难以一时三刻地降下来,摸一摸书房外墙,都有些烫手。电脑桌子也是热乎乎的。按下去得键盘,印出黑黑的汗渍

打字的时候,桌子上必须放了个湿毛巾。我要随时擦汗。我打字,历来是“二指禅”,敲得速度和准确度都有问题。一遍不行再来一遍反复看,反复敲,弄对了为止。可想而知,那几个夜晚,我花了好大力气,废了多大功夫。

要说还有一个动力,就是孩子们那些优秀作文。每每敲到一些生动形象优美新颖的句子,就十分地激动。我忘记了疲惫。我佩服这些城区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文字功底。

一位六年级学生作文《她开导了我》。分享如下:

那年,我6岁,她30岁。身为小学名师的她,自然不放过对我的教育。

春光明媚的早晨,她拉着我的手在秋千上坐下。明媚的晨光流动在小院迎春花瓣上,是那样富有诗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兴许是年龄小的缘故,几个押韵的字“天”“眠”,总是咬不清楚。而她,则不厌其烦地教着我。从早晨一直到黄昏,终于把这首启蒙诗《枫桥夜泊》背掉了。我幸福地拉着她的手,一遍遍地背给她听。迎春花在风中摇晃着脑袋,好像在表扬我。

那年,我10岁,她34岁。已上四年级的我,也能隐约感到《枫桥夜泊》中淡淡的愁,感到黛玉葬花中的柔情似水,感到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中的壮阔与豪迈。她欣喜不已,连连夸奖我。小院满树花瓣徐徐飘落,更有一股浓郁的诗意。

今朝,我已12岁。楚词、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我都略知一二。郁青莲谪仙人共赏峨眉山秋月,与陶公共同“采菊东篱下”,与易安居士共叹“应是绿肥红瘦”,与诗魂杜牧共感“折戟沉沙铁未销”的沧桑……而这些,都是她-----妈妈,开导、引领我走进诗歌天堂啊!我要感谢她!

我有一梦清如花,种花于童稚;我有一梦婉如花,含苞在少年;我有一梦美如花,花开在今朝;我有一梦繁如花,盛放在未来!诗中,自有梦如花!

我想,哪位老师改到这样的作文,肯定很是激动,何况是学生在考场上的习作。我能品读到这样的作文,同样是兴奋不已,何况我要把这些美妙的文字敲到文档上去,类似于第二次创作。一位语文老师发自内心地敬仰着这样的文字,也是膜拜在一位六年级学生的面前。我的脑海里突然冒出这样的句子:其实老师不如你!带着语文老师特有的激动,我似乎忘了这个酷暑的夜晚,我一个人在灯下,使劲地敲着这样的文字。我没有了白天的疲惫,我内心里,真的生出一种崇敬来。看来,王荣主任给我的活儿,远远不止这些卷子这样简单。我的指尖里自然也流淌着特有的热情来。

后来,这篇优秀作文的眉批是:

语句凝练,话短情长。

诗般的语言,用词造句讲究。可谓语言精彩,意境唯美。一个小学生在考试的几十分钟里,有着如此构思和妙言,实为难得的佳作。“兴许”一词用得精妙,把一个青葱朦胧的年龄和意识和盘托出。“迎春花在风中摇着脑袋,好像在表扬我”用得自然贴切,把自个心情表露无遗,毫无斧凿之痕迹。

愁绪伴着年龄的生长,一并生长的还有那些心智与才能。“小院满树花瓣徐徐飘落”用得精美,静中有动。

唐诗宋词娓娓道来,用笔随意而又有心。少年的文笔功底可见一斑。

清如花,婉如花,美如花,繁如花,梦如花……唯美而超远。这是母爱的美丽,更是母爱的力量。母亲的循循善诱,母爱的柔情似水,母教的清婉如花,都是源自一种力量:那就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影响,文化的造就。从小作者的行文中,我们可以窥见:一个人的成长在于父母的开导,在于心智的向上,在于文化的力量。

我的这些眉批,随意而出,没有多少打造,或者来个细细地推敲。这些眉批,确实是一位语文老师最为真实的感受。若是觉得还有些启发,那得感谢这位学生。是他的作文,启发了我。“我不会写”“我写不出这样的文章”,这个念头又一次袭击了我。

我的这篇优秀作文的总批是:

1、语句优美,清新婉丽。遣词造句,好比成人般笔力。唐诗宋词,信手拈来,文才熠熠。

2、情真意切,感悟深刻。千般情谊,化作墨香繁花。少年自有梦,才美灿如花。

3、文章构思新颖。小作者构思别具一格,“那年,我6岁……”一直到“今朝,我已12岁”,轻松叙来,真情泼墨,读来美不胜收。

 

评析完第一篇考生文章,我在想,我平时这样认真细致地批阅孩子的作品还是不多的。平,我在批改自己学生的习作,也就是寥寥数语,给个分数就作罢。一篇作文的评判,多四、五分钟。一方面,总觉得自己时间很紧,语文教师需要改的作业很多。一方面,很难遇到这样好的作文,让老师爱不释手。

这次,我带着一种责任感、事业心在做着这些学生考场上的作文评析,唯恐误判了哪个孩子,唯恐怠慢了教研室王主任的一片盛情。

我在“精心细致”的基础上,是“十二份的努力”!

这是我平时工作不具有的。有时候,我们想不到:我们手下的“作业”,会让我们长进,会让我们收获,会让我们反思。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课堂,看着自己的学生,认为到了一览无余的程度,认为是“逃不过自己眼界的”,认为是自个儿“全力以赴”了。

其实,我们还有着很多“看不见”。

看见,是一种眼光。  

看见,是一种视力。

看见,更是一种姿态。

看来,这近50篇作文的评析,就是50道作业题。我要一题一题地做,唯恐答案不完美。

我在这些优秀作文的学生面前,我倒是成了一名学生

我突然意识到,教学相长,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老师在做中学,我们只有“做”中,才会有着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欣喜”

每一篇优秀作文,读起来都是一种享受。

每一篇优秀作文,在敲上文档时,又让我浮想联翩。

我努力到几乎搜肠刮肚了,我怕有着什么意想不到的闪失。因为这个集子肯定要出版

集子代表了舒城县小学语文教师点评小学生优秀习作水准啊

我突然意识到,我平时看书、写博有了好用场。

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谁知那块云彩会下雨?”

你正在做的事,想不到哪天会对你有大的用处呢。做事不能只顾眼前。我想,一位语文老师业务阅读和写作,就是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给自己“打底色”。

我们看到自己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也就看到了自己的教学成果了。同时,我们也应当有着自己的思考:我们是不是自己也该“下水”了?我们自己能够在几十分钟考试时间内,写上一篇像模像样的作文吗?

“其实,老师不如你!”我心里嘟囔着。

其实,老师不如你。我此刻的反思如是。这么一句话,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是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我的编辑工作在进展中。想起自己做语文教师,平时就怕改学生作文。因为学生作文改起来,就是慢。改错别字,改标点符号,改遣词造句,改布局谋篇等等。改一篇作文5分钟,算是快的了。一个班按照40人算,也得3个多小时。就是给你一个上午时间单纯改学生习作,也是难以一下子完成全体作文批阅任务如果一学期按照8篇作文来算,改一个班级学生的作文,至少1600分钟,也就是40语文课的时间。这是从理论上,语文教师实际上在批阅中,用的时间远不止这些

语文教师不轻松,这是句大实话。三年级以上的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批改作文是一项重要工作。因为所有的学生习作,都处在启蒙状态。

但是,当你遇到一篇优秀作文时,你的眼睛就会一亮,你甚至会欣喜若狂的。你定会在一篇作文的字句里反复玩味,你会忘了批阅的时间。人只要一兴奋,时间观念也就淡薄了工作中,你就忘记了什么是累了。

《她鼓励了我》就是这样的一篇习作

平复如雷的心跳,我静静地跟在王老师的身后。走下台阶,一根略带冰意的手指碰到了我的脸,我扭头,是蕊蕊。她笑容灿烂,波光粼粼的金色瞬间拥抱了我。顺着她的目光望去,窗外,淅淅沥沥,春雨无声地抚摸着柳枝,心中蔓延的绿色开始浮现。闭上眼,满心满眼,全是那绿,如梦一般,充满生机地向上生长着、生长着……

记得三年级演讲比赛前夕,班里要先举行一场小型的选拔赛来确定选手。虽然我的作文写得不错,但,对于演讲,却是打心底不喜欢。说到底,是不自信,不敢,可王老师选定的五个人,其中就有我。

于是,我先写好作文,然后一遍一遍地读。可是越临近选拔赛心里越紧张。前头背,后头忘。明明背得滚瓜烂熟,张开嘴,脑子里却一片空白。我好几次想打退堂鼓,也试着和王老师说了好几次,可王老师就是不答应。“没有尝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没有努力,怎么可能做大事?自己都说自己不行,别人会更看不起你。只要把你认为做不到的事情认真做,才有可能做下来,做好!”王老师的话一次次地回响着在耳边。没有退路了,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继续一遍遍地读一遍遍地背……

选拔赛快到了,我是第三个。快轮到我了,我拿着稿件的手微微颤抖,心在跳,腿在抖,一种从来没有的紧张感觉让我坐立不安。蕊蕊似乎感觉到我的不安,她从背后揽着我,无声有力地轻轻一抱,没有语言却比语言有力。我知道那只手传达给我的不只是支持,更是肯定:你行的,一定行,相信自己!“橘子,该你了!”蕊蕊背后轻轻摇了我一下,我蓦地从思绪中惊醒。手,依然汗津津;心,却镇定了许多。走上台,我把目光扫向台下,一张张熟悉的面庞充满着期望,充满着信任,充满着鼓励。就在那一瞬间,所有的不安消失了。是的,我行的,相信自己!我被选上了,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拿出自己的最好水平,因为我代表的,不仅是自己,更是整个三(2)班集体!

比赛那天,时间像沙漏一样在我心中流淌。走下台阶,我紧张地等待。突然,身后一个声音和着我的声音想起来,是蕊蕊。她笑容灿烂。夕阳的余晖投在她的身上,这是比笑容更灿烂的友情的力量和光芒!

那一次的成功让我懂得:有才华就要大胆展示!那天,是王老师和蕊蕊给予我很多鼓励,让我勇于在生命的舞台上翩翩起舞。

梦,起于鼓励;梦,飞向成功!

说实话,这样的千字文在考场上是不多见的。我静静地看着自己手中的试卷,那样娟秀的字体,静静地肃立在一个个方格子里。我虽然没有见到这位考生,但那位女孩子就像坐在我的面前:可爱,聪慧。她是那样胸有成竹地书写着自己的故事,俨然就是一位小作家

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位特别优秀学生。职业告诉我,小学六年级学生考场上只要写出400字作文就很棒了。这位学生是超级发挥啊!

我的眉批是:

开语惊人。

童心如诗,诗如童心。我们在琚玟琪同学的行文语言中可见一斑:想象是美丽的,好的作品离不开诗情画意,离不开小作者的想象和创意。

语言长短参差,摇曳多姿;手写心生,信手把玩。行文颇见功力。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都见神韵。

比喻生动形象,让人回味。

这是友谊交响乐,再次奏响友好的主旋律,蕊蕊的鼓励就是作者心底流淌着的一首歌。有梦才会精彩,有梦才会有诗。小作者琚玟琪把自己的梦想化作诗歌静静地流淌,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身边的人。

我给这篇习作的总批是:

1、语言优美,文长情更长。小作者很擅长遣词造句,环境烘托十分到位,人物情感描写细腻、唯美。全文语言流畅,文字华美,弥漫着一种葳蕤芬芳的诗意。小作者在临场应试中,挥挥洒洒千字文,切实胆略文采非一般。没有平时的海量阅读和勤于笔耕,不可能有着如此“雅作精品”超常诞生。文字耐品耐读,文长情浓郁。

2、比喻形象生动,为文章再添色彩。“时间像沙漏一样”“平复如雷的心跳”“一根略带冰意的手指”等等,修辞手法的妙用,显得娴熟自然。友谊和鼓励,在小作者笔下就是一首歌,一曲交响乐。

一年后这个当初我参与编辑的小学生优秀作文评析册子出版了。

我拿到《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评析》细细地端详,轻轻地摩挲着绿色的封面,我的鼻息间嗅出阵阵书香来。

我真的特别激动,像是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更像是见到了自己的孩子,那样地亲切,那般地美好!

看着自己书写的评语,变成一行行的铅字似乎这些字,都是一个个小精灵,都会对我说话,或者会向着我微笑。我对这些小精灵有着特有的亲切感!崇敬感!拿在手上的这本书,似乎让我感到它的温热、芬芳。它真的让我兴奋。这本作文册子,对我意义非同凡响。它,是我第一次编书的见证。读过很多书,却是从没有想过自己能够编书。一年前,我想都不敢想。如今,这本册子就摆放在我的面前。我的名字,也是赫然入目,在这个册子的编委名单里。书籍让我翻了又翻,有时候让我不相信这个沉甸甸的一本书,就是在自己手下诞生的。

它是我参与编写,并由正规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一本书。我的脑子里,老是重复着这样的一个句子。我沉浸在一种幸福的思维里。

尽管我用了一些时间,尽管我用了好多精力,那个暑假,我的记忆里还是无比清晰地叠放着一个个挑灯夜战的画面,特别深刻,特别难忘

将近两个礼拜的超常劳作,换来了超常回报。这些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这是县局召集的一个编书团队的努力结果。

语文教研室的王荣主任功不可没,凡事都得有人牵头带队的。

“我也能编书了!“我编写的书籍出版了!”一个声音,在我的心底呐喊着。

我内心里升腾者久违的自信心。

我确然知道:这是教研室给我的机会。这是县教研室语文教研员王荣主任给予我的机会。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我对于这句话有了更为深刻理解。

我想起白天在我家装修的瓦工师傅们。

他们在我家里,在要翻新的厨房里,反反复复地折腾着。先是在旧墙面上反反复复地铲,然后是用电钻子呜呜呜地钻。电钻的声响震得人心发慌。满屋子都是尘土,满屋子起了白雾。一扇墙,成了蜂窝一样的洞穴。瓦工的黑头发已经看不见了。细细密密的小尘土,如此放肆地盖着一头毛发,细尘像是找到了安家之所了。瓦工虽戴上口罩,但口罩也成了一块方砖。瓦工整个脸面只露出两个大眼睛。他们有时候怔怔地看着我。我也惊讶地看着他们的这种劳作。他们每天都是这样地挥汗如雨每天每天每天,如此重复的劳作,才能换取一天天的报酬,才能换取一个个崭新的装修好了的空间。

给学生的作文做评析,同瓦工的装修,有着多少相似啊!

原来,我们都属于民间所说的“匠人”教书匠,瓦匠,木匠

匠人的工作,就是一砖一瓦地辛苦而又重复地劳作。除了拥有匠人的技艺,更多地是一种执着而又平凡的精神。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精心细致做着同样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发过牢骚,只是埋着头一直干下去。相比于教书匠,瓦匠更为辛苦,无论是劳力或者劳心啊!

我在白天里,看到瓦工们辛辛苦苦做着自己的工作。一点一点地接近目标。有时候一个上午甚至没有抬头,没有喝水,没有抽烟,没有停歇

这些平常劳作深深地感染着我。

晚上,我在灯下,自然把键盘敲得更了。

我也彻底改变了对匠人的看法。从前,我只是认为匠人就是一个专会干活的人,是一个谙熟某种技术一味地使着蛮力的人。甚至,在我刚刚走上教书岗位时,我就听说过:“教书先生剃头匠,藏坟都没有向!”这几乎就是谩骂教师和理发师的话。他们在戏说这两个职业忒贱!

我知道,做教书的,一些人会看不起。看不起教书的收入,看不起教书的人品,看不起教书的做事。认为顶多就是个“孩子王”而已。这些我都能耳闻目睹,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人,会慢慢地适应。

坐在一辆公交车上,有两个人就这样议论着教书先生。“教师最尖,样样都要精打细算!”另一个人说:“教师最滑,事情来了溜得最快!”旁边一位愤愤不平地说:“那是以前!如今教师最富,搞家教收入一年好几万甚至几十万!”

……

车子摇摇晃晃,那是公交车在变道。里面嘈杂喧嚣,那是他们的嘴讲得热了。

我感到有些晕车了,我胃里有着呕吐的感觉。

我努力地憋着,怕自己出洋相。我在调整呼吸。我闭上眼睛。脑子里一片空白。

他们就在议论着我,我想。

只是他们不知道,这个公交车里还有没有师。就是有,他们也会肆无忌惮地谈笑着。

我怔怔地坐在有些发凉的蓝色铁凳子上,把双挪紧,把脖子缩到衣领里。他们以后的交谈,我几乎听不到了。

我的晕车好了一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