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150)
(2022-09-25 20:31:04)分类: 教育 |
管瞎子,他也有讲累了的时候。于是他就拉上二胡了。他的二胡,据说还是自己做的呢。方老师早就相信,像管瞎子此类人,要么不做,要么就是某个方面的能工巧匠呢。他要是做出了的东西,没有话说,杠杠的。管瞎子的二胡,就是他手中的杰作。
自己做的二胡,自己拉;自己拉的曲子,自己听。夏夜,热得大家都出门纳凉。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家门口,早早地用水润湿了。还没到张灯时分,每家每户都把凉床子请出来了;大人小孩,都在凉床上乘凉。大人们,一把蒲扇子,啪啪啪地,一边吆喝着蚊子,一边扇着风,让自己或者孩子消去暑热。若是闭上眼去听,啪啪啪……啪啪啪……此起彼伏,宛如交响乐般地在村前庄后奏响了。管瞎子一般不出门,就躲在自己的房间,拉自己的二胡好乘凉。
拉得多了,人们也就习惯了。好比队里的广播,到了钟点,就播放管弦乐,就播放《东方红》和《喜洋洋》……稍有乐感的村民,一边摇着蒲扇,一边跟着管瞎子拉得乐曲节奏,美美地哼着,唱着,乐着。人们愿意听管瞎子拉《东方红》,拉《学习雷锋好榜样》,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拉《信天游》,拉《十送红军》等等。他们说,管瞎子拉的水平,不一定有广播上播放的乐曲好,但这是现场音乐会,是正宗原味,一点没有掺假,就是一间屋一个人一把胡琴的演奏,好听着呢!
管瞎子是独姓,方家塝就此一户。什么时间落户方家塝,方老师不知晓。他也懒得去打听。只要是庄子人,在方老师眼中,都是一样。他从没有歧视过异姓人家,觉得都是缘分走在一起,住在一块儿。远亲不如近邻,抬头不见低头见,还有什么比着一个庄户人家亲呢。管瞎子同养父在一起生活,原先一家就两个人相依为命。后来,管瞎子养父,为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对象的腿儿有残疾,走路一晃一晃的。管瞎子也没有嫌弃,两个人也就走到一起了。管瞎子除了拉一手好胡琴,还能给人算算命,掐掐时辰“八字”。一回两回,几回多回,来他家的人也就多了。一传十,十传百,传来传去,把个管瞎子讲得神乎其神了。
乡下人喜欢模仿,喜欢攀比,更是喜欢做事图个吉利。要是哪家干大事,做喜事,或者遇到不称心的事,都要到管瞎子哪儿问问、算算、掐掐。管瞎子话好说,人好处,有钱就给两个,没钱也就算了,有时还赔上茶水。瞎子说,都是乡里乡亲的,都是有事才抬举我,不要太计较。时间一长,人们都知道,管瞎子的为人,说他人好心眼灵,嘴巴准。“算算命,转转运。”大都抱着此类心情来的,有的纯粹来唠嗑唠嗑,图个开心。
管瞎子也是奇怪,就是再忙,也要拉二胡。他像是有着很多心事,没个地方说,都付诸那两根琴弦上了。方老师有时想,白天讲了那么多的话,见了那么多的人,还嫌自己孤单?他根本不理解管瞎子,但他佩服他拉得每首二胡曲子。方老师在小学时,就喜欢音乐课。音乐老师说:“谁来唱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方老师把手举高高,好不怯场唱完这首歌。大家一阵阵掌声,他脸红心跳,感到这个真刺激。
可能是本来有些基础,天生有着乐感,他就喜欢听管瞎子拉二胡。有些学习就是机缘,方老师遇到管瞎子,就是此种情形。方老师下决心,一定要拜管瞎子为师,一定要习得管瞎子的真传。
管瞎子收不收徒弟呢?他当然愿意。因为他有着这样好的听众。每次拉二胡,方老师都来到自己的房间。他从不打扰管瞎子拉二胡,听完所有的曲子,才同管瞎子说话。瞎子眼瞎心亮,二胡声一起,他就感到一个人站在那里。这个人肯定是方老师。瞎子继续拉,方老师认真听。这就是音乐对话,也是情感对接。是音乐,把方老师和管瞎子的人际关系距离缩短了。
管瞎子知道方老师是方书记的小儿子。那时候,还不叫方老师,大家都叫他“小方”。小方爱听二胡,这是好事,管瞎子想。但要不要教他二胡,他还要看看小方的性子和耐心。喜欢一样东西容易,持续喜欢一样东西就难了;何况是酷爱呢?小方就属于酷爱二胡的人。有了酷爱就好办。教学起来就容易,熟能生巧,告诉他基本指法,几种调子,剩下的就是练习了。小方悟性好,一说就明,一教就会,一会就精。
作者简介: 霍同长,正高级教师。双本学历。安徽省作协会员。六安市书协会员。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优秀班主任。六安市优秀教师。首届舒城名师。著有《时间与笔尖并行》、《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作文教材》等。曾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选自长篇小说《其实老师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