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149)
(2022-09-24 19:40:35)分类: 教育 |
一天,两顿酒;都喝到方老师心里去了。一个是多年的同学,久别相见。一个是天天见的父亲,抓住了他的心事。都说,酒不醉人人自醉;这话倒是不假的。喝酒,喝的是心情。古人都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确实是这样的。
方老师,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时段。各个方面,都在发展;但各个方面也是刚刚起步的。个人问题,虽然有了着落,方王两家虽然已经定亲;但还没有举办完婚大典呢。个人事业嘛,教了五年书。他算是一个有经验教师,但就是没有纳入国家编制。
方老师应当说,他处于人生上升阶段,更是人生关键节点。他多么需要外力给予“推他一把”啊。方老师,更需要自己去“够一够、冲一冲”的。这个特殊时期的人,需要一种做事热情,需要一种办事定力。慢不了,也急不得的;需要保持着一种平和心态。
方老师懂得这一点。他在代课教师岗位上,确确实实锻炼了不少能力的。这些都是自己从没有想到的。有时候,他觉得一种巨大的、看不见的、说不清楚的力量,在推着自己不断往前走。你不走也不行的。是不是人们说的“时代浪潮”呢?是不是谢校长说的“教育形势”呢?或者就是讲台下,那些天真无邪孩童,那些一个个“祖国花朵”的感染力?他真的说不清。
从高中毕业,到小学教师岗位,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原来是人教他;现在是他教人。如果讲以前是“得过且过”;是在人手下“混日子”;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那么现在就是:每天都要自己去设计,自己去力行,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王”了……
方老师自己知道,自己的智商不低,天资还好。什么东西,看看、学学、做做,也就会了。就拿二胡来说,难学吧?对于好多人,都是望胡兴叹。因为,千日胡琴百日萧,笛子只要一晚教。二胡,千日来教。对于方老师呢?也就几个月的事。
这里要讲讲,他的二胡老师。
方家塝有一个盲人,姓管,他的二胡拉成了“一绝”。方老师第一次听他拉《小花》插曲,差点落泪了。一个大男子汉,真的泪光点点,好多话说不出来了。什么叫如痴如醉,什么叫摄魂掠魄,他一下子明白过来了。管瞎子拉二胡,全凭记忆,没有琴谱,戴着墨镜,端坐板凳。他怎么就拉出了这样一曲曲“荡气回肠淋漓尽致”的音乐呢?
从那时,他就常去管瞎子家,给他倒水奉茶。家里有什么炒花生、炒蚕豆,或者是嫩玉米棒子,都带些给他。他同管瞎子套近乎,有他的一套套。就像当初高中班上,同学们都叫他“方老大”。为什么呢?还不是自己常常给人家一些方便和好处么?帮人家打开水,给人家带点心,借给人球鞋、球衣等等。还有就是自己常常从家里带些土特产,让大家尽情分享呗。人,都是一样一样的。你给人方便,人家给你方便。你给人好处,人给你好处。对等原则,方老师最能搞定。方老师除了这,他还奉行“宁可人家负我,我绝不负人家”处世之道。所以,方老师走到哪儿,人缘都好。
管瞎子特别喜欢他。因为方老师是他的忠实听众。有人会讲,就要有人会听。方老师属于会听的那种人。舒城这里有句方言:“刮蛋刮蛋,无根无犯;你要策劲,我就不干。”舒城这儿,把闲聊就做“刮蛋”。方老师从不打断瞎子的“刮蛋”,他那流水般话语,喷涌而出,他就时而点点头,时而报以微笑。他全心全意地倾听,他从不问这是真的还是假的。心与心,时能感知的。瞎子铁定方老师在听!因此,瞎子的嘴巴,越讲越热;越热越讲。讲讲热热,热热讲讲……瞎子几乎成了演说家,完全拜托方老师给他造的一个倾诉的氛围。
方老师知道:喜欢一个人,可以不需要理由;但喜欢一样东西,必然有其背景的。
瞎子心眼灵,嘴巴快,挂笑脸。什么故事,到了瞎子嘴里,像是抹了油,亲切、生动、形象,还有味道儿。这一点,方老师最是清楚,他也更是佩服。瞎子哪来那么生动、活泼的语言呢?看书?瞎子眼睛看不见啊。道听途说?瞎子很少出门啊!方老师听母亲讲过这样话:瞎有瞎路,瘸有瘸路。还真的是那么回事呢。但方老师一直弄不明白,瞎子肚子里,竟然装着那么多的“百科全书”,为什么呢?怎么装进去的?是天意?还是神授?……他一直苦恼着这个问题,他无法解解释它。反正,瞎子就是知道那么多的奇人异事、精彩段子;瞎子喜欢讲,方老师喜欢听。两人一拍即合,时间在他们这儿,像是被瞎子那张嘴嚼烂了,迷惑了,没了钟点了;不知不觉地,几个小时过去,方老师又忘了回家了。
作者简介: 霍同长,正高级教师。双本学历。安徽省作协会员。六安市书协会员。六安市学科带头人。六安市优秀班主任。六安市优秀教师。首届舒城名师。著有《时间与笔尖并行》、《小学生同题优秀作文》、《作文教材》等。曾荣获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突出贡献奖"。-----选自长篇小说《其实老师不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