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91)
(2022-07-10 04:59:21)分类: 教育 |
“方书记,在外面受气,可以在家发发牢骚哟!”方母开玩笑地说。
“书记书记,低声下气!我早就给这个大队书记戴上这样的‘帽子’了吗?”
“同你讲一句,要同外面人要讲上十句。还要心平气和的,自个还要佯装和颜悦色的。”
方书记看着锅洞里红红的火焰在动,又添上一把豆芥子。
的土块,险些烧到方书记的头发了。舒城南港这个地方,把“火钳子”叫做“火剪子”。那个火焰,被方书记用“火剪子”一拨弄,火苗呼呼呼地向上窜,火苗恣肆地舔舐着锅洞边缘的土块。舒城南港把“火钳子”叫做“火剪子”。
“老头子,你发那么大火干嘛?饭锅烧滚了,稍歇一会儿,添上几把稻草就行!忘啦?你不要再放上豆芥子了,会把米饭烧糊的。”方母提醒着。
“方大书记!把小锅洞烧着,我要炒菜了!”
方书记麻利地用火剪子,夹了几根燃着的稻草,闪电般放进小锅洞,再添上一些豆芥子。豆芥子燃得“噼噼啪啪”地响,还冒出一股股黄烟,从烟囱口边沿被吸入进去。
锅里的香油“升熟了”,方书记嗅出一阵阵油菜籽的香味。方母从篮子里倒出苋菜,油锅“滋滋滋”地响着。方书记喜欢听着这样的声音。他能够充分地感受人间烟火气,是从一家家炒菜声开始的。
他常常披着大手巾,背着双手走路。
他也吸烟,常常嘴里叼着一支“丰收牌”香烟,偶尔也咬上“东海牌”香烟。他有时候故意干咳一声,引起庄子人注意。当他走到一家厨房边,听见类似的炒菜声,他就高兴,他就心安。他甚至把个烟头甩掉,哼唱起《东方红》歌曲。这个曲子他熟悉,他跳过秧歌舞。当初他也是个俊逸的小伙子,也有些文艺,身材又好,队里排演秧歌舞,他当然算是一个。他的秧歌舞跳得有代入感,有磁场;也曾惹得一群群大姑娘围观……
方书记不仅喜欢听农家厨房里的炒菜声,他还喜欢看庄子里家家的烟囱冒烟。
午间或者傍晚,他站在沙埂乌龟头,看到一家家烟囱开始冒烟了。那些白色的蘑菇,越长越大,最后散入天堂。这些农户,就像是一种约定,张家烟囱冒烟,李家马上就冒,还有王家、方家、谢家……就像是有着一个神灵在指挥,在方圆几十里的村庄里,燃起了一柱柱檀香来……
没有什么比乡村炊烟四起的画面更美了!方书记在心里这样感叹着。
方书记除了有着独特的审美眼光外,还有着他的实用主义的智慧。他觉得,有炒菜声,说明这家子生活不是那么差。不会只是蒸个小菜子吃饭的。尽管“老盐菜子”家家有,还有“盐酱豆子”;但有锅炒菜,肯定饭桌上不止一个菜了。他是当地父母官,是书记,还有什么比这家家生活有了改善更让老书记开心呢?
他的记忆里,一个个零零星星散落着的村庄,却没有一丝丝炊烟。大锅饭的年代,他也经历过,死人就像倒干柴!这话一点不假。
那个时候,哪家烟囱还敢冒烟?哪家烟囱还能冒烟?就是一个队里的大食堂,冒烟也是有等有时的。一天三顿都冒烟,还冒那么长的烟儿,那还了得?大伙儿积极性高涨,生火加柴,都是用来炼钢炼铁的!群众都讲钢铁般的意志,不能只讲吃吃喝喝。那样会庸俗会颓废的。社员们要讲实现吃“大锅饭”的革命理想,要有超人般的坚定信心和超人般的冲天干劲!
那个时候,村子就是村子,没看见多少人溜达,就是狗儿猫儿,鸡呀鸭呀什么的,也是难以寻见的。它们压根就早早归生产队里了,为集体为革命做出牺牲了……房屋就是房屋;人都集中到一块儿了,集体劳动一阵来一阵去,只是还没有达到集中休息的地步……大家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长长的队伍上山,长长的队伍下山,只是队长一声哨声完事……所有人都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
方书记不太明白,那个岁月,那样干劲,那样铁心,那样抱团,怎么还有人饿死、冻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