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老师不如你”(72)
(2022-06-19 06:57:30)分类: 教育 |
方老师演奏完《江河水》,稍停片刻,他站起来,走到讲台上,喝了几口水。他说:“同学们,你们是这样的安静,谢谢你们!你们真是最好的听众。”
有的孩子还没有缓过神来,加上老师的这句夸奖,更加用心用力了。他们正襟危坐的样子,让方老师想起大个子高老师课堂上常讲的一句话:
“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看看自己讲台下的孩子们,齐刷刷地坐得方正,一副还想再听的样子。
《二泉映月》开始演奏了。大家又一次沉浸在舒缓的二胡声中。
这首音乐,倒是让孩子们想起语文课本上的课文《月光曲》。
开始拉《二泉映月》的时候,班主任大个子高老师站在教室外边,他不动声响地跟着班级同学一同欣赏方老师的二胡演奏。
二胡声,把大个子老师带进《月光曲》描写的意境中。他自然地想起在语文课堂中的情形。
课文讲述一个唯美的故事:
盲姑娘兄妹是那么地喜欢贝多芬的钢琴曲。
就是那么地碰巧,他们兄妹俩在茅屋里的谈话,让贝多芬听见了。
哥哥是皮鞋匠,妹妹眉目清秀却双目失明。
音乐大师贝多芬,一走进茅屋,就被他们居住环境和贫穷现状所感动。他(她)们买不起一张贝多芬钢琴演奏现场的入场券。做哥哥的,觉得非常遗憾,正在安慰着妹妹。妹妹也是很懂事,推说是自己随便说说而已。
就在此时,他们与音乐大师贝多芬邂逅。而且,贝多芬要亲自给这个“不期而遇”的音乐粉丝弹奏那首盲姑娘认为“多难弹”的钢琴曲。
流水般的钢琴声,深深地吸引着兄妹俩。妹妹惊奇地问:“你就是贝多芬吧?怎么弹得这般娴熟和深情啊!”
贝多芬没有回答。
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大个子老师对这段文字几乎是耳熟能详了。
记得他在讲解这段文字时,有一种来自心灵的震撼。有人说,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是有国籍的。他讲到贝多芬时,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个伟大音乐家,他有着对人世间的悲天悯人。穷人也有热爱艺术的权利,只是这两个相依为命的兄妹,因为买不起音乐会入场券而遗憾。
无巧不成书,他们的谈话,被正在散步的贝多芬听见了。他毫无犹豫地走进茅草屋,他看到此时此景,真的非常感动。这个世界,还有着很多穷人,他们在生活的边缘中努力挣扎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绝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这就是有人说的----‘低水平的生存中还有着高质量的生活’啊!
请你们允许我这样地表述。
一个是他们的现实世界,可以说是眼前世界:茅屋,旧钢琴,鞋匠,双目失明的妹妹。一个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是各自的心灵世界:对贝多芬音乐的向往,对贝多芬钢琴曲的崇拜,对美好事物的无限向往。此时他们内心渴求‘要是有一张这样钢琴大师音乐会的入场券那该多好啊’!
其实外表的贫穷,泯灭不了他们对精神富足的渴望。正是这种憧憬,才让生活有了更加耐人寻味的意义。
是音乐让他们变得如此自尊和富足。“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大海……”这段就是他们精神世界的诠释啊!课文理解的重难点,也在于此。什么是现实,什么是想象,什么是现实与想象共融的世界……我们要反复地读,我们要读反复……”
大个子老师真真切切地记得:这一课他喜欢讲,他也讲得不错。
“同学们,高尔基、梵高、贝多芬等一些知名大师,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相反,他们经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顿、拮据、无助,但他们从没有悲观绝望过。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无论是他们的童年、青年,或者是到了晚年,他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
“贝多芬小时候练琴很是刻苦。他的父亲对他期望值特别高,希望自己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通。在贝多芬4岁时,父亲便把一堆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的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后才能睡觉。母亲于心不忍,看到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这是一篇好课文!大家一定要多读!”
“同学们,大家要记住:每个人成功的背后,都有着默默付出的艰辛!任何时期,我们要做个精神富翁!而不要沦为心灵乞丐!”
《二泉映月》拉完了,方老师一抖弓,双眼睁开,从阿炳创造的境界中走出来。他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高老师也从自己的回忆中缓过来。
《妈妈的吻》二胡曲倒是好理解,时间也不长。拉着拉着,有的孩子跟着学唱起来……
其实,谢校长也在听方老师拉二胡。他和大个子老师一样,是循着声音来的。主要原因,是他一般很少先离开教师大办公室,赶在老师上课,他先离校回家。教师上课,他一般都是悄无声息地陪着;静静地看报纸。他坐办公室,其实就是坐大办公室。
他,坐在大办公室东南角,教师一进办公室,就看到他。大家好多年都是习惯了,习惯了这个视角找到他。当某一天,谢校长位子上是空荡荡的,进门的教师在心里就会问:“谢校长今个哪里去了?”
校长端了两把靠背椅子,一把让给大个子老师坐着听,一把自己坐着。他就坐在高老师身边,示意高老师不要说话。他们没有弄出一点声响,生怕惊动毕业班的学生和方老师。
这个节课,方老师结结实实地给毕业班学生上了一节音乐欣赏课。这节课,也让谢校长和高老师认识到什么是艺术魅力。
谢校长心里不由自主地涌出一句话:“方二胡”还是“方有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