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嘉峪关(二)

(2021-09-27 10:09:32)
标签:

旅游

分类: 游记

嘉峪关,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嘉峪关初建时,是一座6米高的土城,占地2500平方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33500余平方米,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

嘉峪关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对称,三层三檐五间式,周围有廊,单檐歇山顶,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一层三间式带前廊。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

内城关城周长733米。关城正中有一官井,旧有亭,今已废。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门顶原有城楼,与东西二楼形制相同,三楼东西成一线。民国十三年(1924年)城楼被毁。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新中国成立后,关城曾多次维修加固,保存完好。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嘉峪关(二)

图1、

嘉峪关(二)

图2、

嘉峪关(二)

图3、朝宗门

朝宗门,因东瓮城门额上刻“朝宗”二字而得名。东瓮城劈们南向,不与光华门直通,使关城道路迂回,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嘉峪关(二)

图4、马道与台阶

光化门和柔远门北侧,各有一条登城马道,顺马道可以登上内城城墙。主要功能是运送兵力、粮草、弹药。马道紧贴城墙,呈23度直通城墙顶。宽3米,长22米,青砖铺砌。

嘉峪关(二)

图5、

嘉峪关(二)

图6、

嘉峪关(二)

图7、

嘉峪关(二)

图8、

嘉峪关(二)

图9、

嘉峪关(二)

图10、

嘉峪关(二)

图11、

嘉峪关(二)

图12、

嘉峪关(二)

图13、

嘉峪关(二)

图14、

嘉峪关(二)

图15、

嘉峪关(二)

图16、

嘉峪关(二)

图17、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

嘉峪关(二)

图18、

嘉峪关(二)

图19、光华门门洞

光化门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站在光华门入口处有“门中楼”景象。

嘉峪关(二)

图20、光华门门洞的“门中楼”景象。

嘉峪关(二)

图21、光华门门洞的“门中楼”景象。

嘉峪关(二)

图22、会极门楼后侧

会极门楼,坐北向南,因会极门而得名。门楼为悬山顶前出廊式结构,城墙上通道从门楼前廊下穿过。

嘉峪关(二)

图23、会极门楼后墙檐上放了一块定城砖。

嘉峪关(二)

图24、定城砖(墙檐上放着的一块砖)

定城砖,指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

嘉峪关(二)

图25、

嘉峪关(二)

图26、

嘉峪关(二)

图27、

嘉峪关(二)

图28、

嘉峪关(二)

图29、嘉峪关柔远门外侧

柔远门为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关外)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安抚边远地区,以实现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

嘉峪关(二)

图30、走出嘉峪关关外

嘉峪关(二)

图31、嘉峪关关外

嘉峪关(二)

图32、嘉峪关关外

嘉峪关(二)

图33、嘉峪关关外

嘉峪关(二)

图34、嘉峪关关外,极目远望显得很苍凉。

嘉峪关(二)

图35、嘉峪关柔远门外

嘉峪关(二)

图36、嘉峪关柔远门外

嘉峪关(二)

图37、嘉峪关柔远门外

嘉峪关(二)

图38、嘉峪关柔远门外

嘉峪关(二)

图39、嘉峪关柔远门外

拍于2015年10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嘉峪关(一)
后一篇:嘉峪关(三)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