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2020-12-27 10:41:53)
标签:

文化

分类: 历史与文化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内还陈列着大量老照片、文字、标本和古代原始织布纺纱设备、服饰等,向人们诉说着顺德1000多年的丝绸文化历史。市民还可以亲自参与其中,用自己的双手体验桑基鱼塘的劳作,寻找香云纱非物质文化遗产制作工艺,在久违的缫丝机前穿针引线。

目前以征集、捐赠等形式入库的藏品、展品有570件。这些藏品有清代丝绸服饰、广东仅存的佛山制造立缫机设备,由民间搜集而来的明代织布机、清代纺纱机,以及上世纪60~70年代所用的养蚕工具等。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南国丝都——文化传承馆。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展板《清末广东首富县——顺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4、评茧仪,20世纪60年代。评估蚕茧专用仪器。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5、评茧仪,20世纪60年代。评估蚕茧专用仪器。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6、左:削茧刀,20世纪60年代。削茧种专用刀。

右:蚕房专用马灯,20世纪50年代。

右后:竹帽子,20世纪60年代。顺德丝厂民兵用。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7、白厂丝,20世纪80年代。蚕丝产品。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8、四角绕丝架,20世纪50年代。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9、左:原种蚕纸标本,20世纪60年代。纸上印有28个小格,标有蚕种场地址、种蚕品种、蚕色、产卵数等等信息。右:蚕虫原种格,20世纪60年代。育种专用工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0、原种蚕纸标本,20世纪60年代。纸上印有28个小格。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1、厘秤,民国。蚕种定价专用工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2、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3、前:双宫蚕茧,现代。茧内有两粒或两粒以上蚕蛹的茧。两只蚕虫一起吐丝结成的双胞胎蚕茧。

后:金黄色转基因蚕茧。蚕茧的转基因成果,价格昂贵。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4、左:长杆搪瓷络绞圈,20世纪50年代。复摇机专用器具。

右:通丝玻璃芯,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5、短杆搪瓷络绞圈,20世纪50年代。复摇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6、瓷眼,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7、前:移丝座(凳仔),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后:回转器(飞机仔),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8、竹梭,20世纪80年代。织布专用工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19、左:木梭,20世纪70、80年代。织布专用工具。

右:木梭,清代。织布专用工具。審底式,用实木挖空。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0、茧桶,20世纪50年代。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1、仪器,上海第七纺织机械厂。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2、电动机,上海微型电机厂。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3、茧筛,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4、展板《桑基鱼塘》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5、展板《蚕桑生产》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6、展板《缫丝业》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7、展板《丝织•丝绸》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8、小茧箩,20世纪50年代。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29、左:茧盒,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右:茧铲,20世纪50年代。缫丝机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0、停或指头,20世纪50年代。铸铜结构,起保护作用,保证缫丝质量。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1、薯莨,现代。多年生藤本植物,为优良的红褐色染料。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2、展板:‘’香云纱‘’的染整。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3、白厂丝,20世纪80年代。把多根蚕丝合并,粘合纺制成工业用丝,俗称‘’白厂丝‘’。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4、原木压磨板,20世纪50年代。做蚕丝被专用工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5、竹编蓝和箱。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6、左:茧抄,20世纪50年代。缫丝专用器具。

右:索绪扫,20世纪50年代。缫丝专用器具。

后:毛丝刀,20世纪50年代。缫丝专用器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7、竹花簇,20世纪60年代。给蚕虫吐丝结茧用的工具。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8、展板《鬼女》。19世纪末期,广东顺德、南海一带兴盛机器缫丝,俗称‘’鬼‘’,而该行业的缫丝女工,则称为‘’鬼女‘’。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39、上:林永康油画《缫丝女》。

下:林永康油画《缫丝女》。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40、上:缫丝厂童工。下:林永康油画《蒸汽时代》。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41、整理蚕丝被芯,300多元一斤。

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三)蚕丝生产工具

图42、

拍于2020年12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