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近日公布年报,实现营业收入785.31亿元,比预测的765亿元多了20亿元,归属普通股股东净利润289亿元,比预测的254亿元多35亿元,同比增长8.1%,和原来预测的负增长4.9%,相比出现了较大的偏差。从分项目来看,主要出现在手续费净收入比原来预测的多了27亿元、业务管理费比原来预计的少了11亿元、减值拨备金比原来预计的少了23亿元。其中手续费净收入在下半年出现逆季度周期增长的特殊情况,同时资产质量较差的情况仍在持续。
一、手续费净收入成为营业收入超预期的主要原因。光大银行2011年以来的手续费收入季度分布不太均匀,但总体上都是上半年比下半年高,最起码上下半年比较均衡。但2014年下半年手手续费净收入占比高达55%,其中第4季度收入达到57亿元,环比第3季度增加9亿元。在手手续费净收入中,理财和服务手手续费达到33.5亿元,同比增长46.6%,成为手续费增长的主力军。看来市场传闻的光大银行利用股市活跃、开展伞形基金配资的传闻并非无据,从而推动了手续费收入的高速增长。公司同时公告称“董事会同意本公司全资设立理财业务子公司”,这和市场传闻的分拆上市比较一致。
二、资产质量仍无改观的迹象。表面上看,光大银行期未不良贷款155亿元,比预测的180亿元少25亿元;全年核销转出59亿元,比预测的75亿元少16亿元,合计不良贷款暴露少41亿元。但从逾期贷款看,年未达到451亿元,加上重组贷款46亿元,合计497亿元,占贷款余额12994亿元的3.8%。逾期重组贷款是不良贷款余额的3.21倍,不良贷款的暴露情况远远没有完成。资产质量情况与中信银行相似,在已公布业绩的上市银行中仅略好平安银行。
三、拨备提取明显不足。期未拨贷比为2.16%,若满足2.5%的监管要求必须多提取45亿元,税前利润仅能保持与2013年持平。目前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仅为180%,距离150%的监标准并不远。新年是拨贷比监管要求达到的最后一年,在逾期贷款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光大银行的拨备提取压力巨大。
光大银行业绩没有出现同比负增长,这使16家上市银行中出现净利润下降的概率大大降低。业绩负增长必须到新年才见分晓。由于在2013年在香港上市补充了一定的资本金,光大银行目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9.34%,加上董事会提出的300亿元优先股发生方案,仍能满足一定的规模扩张要求。3月27日光大银行报4.63元,静态市盈率7.5倍,市净率1.21倍,估值水平在上市银行中居于中等行列。
附表 光大银行业绩预期公布对照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