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儒医书-特效单方》子时后发烧热、夹阴伤寒、小儿出痧篇

标签:
杂谈佛学 |
这几天又降温下雨了,正好可以继续整理剩下的书稿。
书接上文。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子时后发烧热、夹阴伤寒、小儿出痧篇
原文如下:
又有五气朝阳草,产生于元永拌上,且随地皆有,即屋背上亦能滋生,草属藤蔓,叶附藤而生,却不甚密,叶色半紫半绿,颇类紫苏叶。人取此煨鸡煨猪肉食,能治妇女们子时后发烧热,寅卯时汗出而烧热退之症,又治五心发热,及骨蒸症,男子之弱症亦能治。余幼时,以夜间发热汗出之故,乃服此一次,病即愈,惟食之味极苦也。此种草,或系秉盐矿之精气而产生,故治病之功力甚强也。
余于民国四年,以有事于大理城,寄居于李福兴提督公馆内,适有人来撬其楼板钉,问作何用,答曰:“治夹阴伤寒,以此种铁钉三根,烧红淬水作饮,服下可救其厄,但须要经过数十年,而又要常有人踏着者。”问:“饮此汤后,应否再服他药?”答:“此只能提出其阴寒,尚须酌用他药以善其后。”此人又语我曰:“若是缩阳症,可用一般人所戴之旧毡帽,而又是油汗极厚者,则在火上烘热熨之,迭烘迭熨,可救其危急”云。
小儿们出痧子,书云:“顺症不必医,逆症不能医,所医者为险症耳”,《幼幼全书》与《验方新篇》等,所载治痧子之各方颇善,医者斟酌而用,绝不致误。然出痧子,是为小儿们所不能免者,惟在一二岁之际,乘其无病时,取老丝瓜瓤一整个,烧炭存性,研细成末,用开水调和,俾其服下,则终身无痧子出。余在两岁时,父母即制此与我服,是后不惟无痧子出,且种牛痘亦发不出一颗来,我诚是一生未出过痧痘者。
小孩们在将要出痧子之际,必先作咳,眼多泪,口常流涎,而微发热,小孩们一有此等症候发现,尽人都知其将有痧子出也,此则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盖眼胞内膜与腮颊内之膜,较它一地处之膜为薄,此合先有痧点发出,眼内腮内以受到摩擦,故有泪有涎,热邪上冲肺管,则作咳也,西医知此,不乐语于常人,一般常人故不知其所以然。痧子出后,无不以红灯红纸油撚照之,是取其相感相应也,有认此为陋俗者,亦浅矣。
(《养儒医书-特效单方》子时后发烧热、夹阴伤寒、小儿出痧篇完,余文待续)
提示:文中的方仅供参考,有该症的,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以免贻误病情。、
后一篇:《养儒医书-特效单方》疮痈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