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实施智慧教学的思考
——我们向学习上海古美中学学习些什么
刘朝明
2018年7月17日-23日,我参加了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新高考背景下的校长专业发展》培训学习。本次上海之行,我们聆听了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钟启泉教授、周彬教授、郑金洲教授、特级教师周飞等著名学者的专题讲座,又到上海的四所中学进行了实地考察,王洋、许晓芳、郑荣玉、曹建华等几位校长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他们学校在教学改革、应对新高考策略等方向的经验。通过学习让我们更新了观念,增长了见识,大开眼界。
这次上海之行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上海市古美中学的教学信息化。古美中学是上海闵行区一所普通中学,在郑荣玉校长的带领导下,以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杠杆撬动了学校课堂改革,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有效实施智慧课堂,办学效益显著增长。
上海古美中学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方面有以下几点经验最值得我们学习:
一、国家课程校本化扎实有效
正如钟启泉教授所言,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建设上应该在国家课程的校本化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而不该本末倒置,把校本课程建设放在中心。古美中学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本校实际,自编各学科校本教材导学本和作业本的做法就很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们顺德很多学校把校本教材建设把重点放在拓展课程上,而国家课程的的纸质资源多采取购习市场上的复习资料的办法,同时学校还大量印制老师自编的导学案、复习练习案。这样做存在较多的问题:一是购买的资源很多不适用,二是印刷导学案造成资源浪费,三教师自编的导学案不易集中全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四是资源不易整合,缺乏传承。
二、纸质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
有了云平台,有了电子书包、有了平板电脑还需要手写练习吗?在以书写为考试模式的今天我们还离不开纸质文本。纸质资源与数字化资源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古美中学给我们很多启发。
三、选择合适的智慧教育平台
古美中学的智慧教学平台的性价比高。平台软硬件只花100W,比我们想像的要低得多。真正做到了“只买对的,不买贵的”。
四、坚持自己进行校本资源开发。
我们看到很多土豪学校,在采购设备或教学软件时超级大方,而在促进教师队伍发展上,教师自主开发资金投入上极为吝啬。
五
、解决了家长与学校义务责任分担问题
1、学习终端硬件的购置,不限定学习工具,可以是手机、平板、PC,学校不插手硬件购买,推荐家长上京东网购。避免了很多矛盾。
2、作业答案推送给家长,由家长交给孩子。
六、推进信息化与学科融合实施智慧教育一定要有有效的制度和机制作保障。
郑校长把校本课程建设纳入骨干教师的申报和评选很有智慧,推动了微课制。
七、越智慧,越简单。
智慧教育应是傻瓜式的,才能普遍应用。微课的制作力争简单实用,技术简单。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