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早在1993年,在创立世界上首个线上交友网站之前,安德鲁·坎如(Andrew Conru)就成了进入互联网世界先驱之一。他建了一家专门搞网站开发的公司,名字起得特别合理,叫 Internet Media Services(互联网媒体服务 )。
今年48岁的坎如跟我说:“人们经常打电话问我:‘你们就是那个因特网吗?’ 我们就会说,‘对对对’,然后努力推销我们的服务。在黄页里,我们是唯一一家名字里有 ‘因特网’ 的公司。”
过去二十五年里,因特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身为工程师的坎如也一直走在历史的前沿。1994年,他建立了 Web Personals(网中人)网站。他觉得那是一段 “天时地利兼备” 的日子,当他还在斯坦福读博,跟 “雅虎和谷歌的那些家伙” 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上课。
***
一开始,坎如不过是在斯坦福设计研究中心为自己所在的小院系开发网站。不过,正是那段经历启发了他出来单干,募集了十到十五个员工,Internet Media Services 就上线了。当时,世界上了解因特网的人屈指可数。
一年以后,坎如成立了大概是世界上的第一个线上交友网站 Web Personals,团队成员就是一群斯坦福研究生,还有一个满腔热血的高中生。说到初衷,当年的坎如因失恋宅在寝室,想尽快投入下一段感情。可是他很快发现,自己的生活圈子里全是一群男性 “攻城狮”。坎如说:“情况非常不妙,我得另找门路才行。”
他试过在报纸上投放征友广告,在两英寸大小的豆腐块里挤下自己的资料。他也试过视频交友 —— 就是去看别人档案里的个人录像带,合意的再去联系。坎如回忆道,那是 “非常依赖人工手动处理的过程”。
这也是 Web Personals 的另辟蹊径之处:让每个用户上传大张个人照片,还可以写下满满一页的个人介绍。“这就是今天你在交友网站上能够看到的基本内容,除了 Tinder,” 坎如说,“Tinder 做得更绝,干脆只放照片。”
他的团队花了两个月时间,用 C 写好 Web Personals 的网站,能够跟踪不同用户在不同页面的浏览记录。当年,浏览器的 cookies 还未得到普遍应用,因此查看用户的浏览历史还很难(现在,我们都习惯把动态网页当成理所当然,但是当年的他们希望跟踪用户的浏览习惯以研究线上购物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坎如甚至还为此发明了线上购物车)。
1994年,坎如研究出一种方法,让用户 ID 能够在不同页面之间进行传递,这样就能从数据库里调动用户信息并动态定制网页内容。下图为他们的用户手册: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395/14688223891462977762599187.jpg
坎如说:“虽然现在我们早就习惯了网页根据个人偏好进行动态定制,但是在最早的时候,网页就是静态的页面,每个人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内容。那时候,网页总是静止的,每个人看到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 让页面根据你的个人信息进行动态变化,其实是相当新奇的一件事。”
运营网站的一年半里,坎如说他们一共获得了十二万注册用户,“我不会告诉你,大概有一半人都是用教育邮箱注册的。”
也就是说,网站在学生或教职员工里也名气不小。“那算是最大的交友网站了吧,到1995年才被
当时人们其实挺忌讳网络交友这事儿,但坎如自己也会在 Web Personals 上物色约会对象。
“要是你跟谁说,你正在跟人相亲约会什么的,而不是通过教堂或熟人圈子,你就会被认为是走投无路的失败者,甚至是个下流的人,” 坎如说道。
“可以说,网站意味着两件事:一是相当于向大家宣布你正在找对象;二是相当于承认你是个怪人,这辈子就打算在电脑跟前过了。哎,双重攻击 —— 很明显,上网就等于是不务正业,” 他补充道。
http://img.vice.cn/contentimage/31396/14688225901462978400351233.jpg
当年的图片早就挂了,这张截图是用 Wayback Machine 保存下来的。WebPersonals.com
***
坎如的网上约会经历至今已有二十年,但他从未步入婚姻的殿堂。“二十多岁时的约会次数会远比你进入四十多岁之后要多,” 他说,“没办法,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喜欢社交,那对他们来说很新鲜。年轻人也比四五十岁的人更有活力。”
在 AdultFriendFrinder 上,坎如的个人资料显示他有收集上世纪三十年代电影海报的习惯,还曾经试过 3P 。“其实我试过不止一次,” 坎如说,“在生活上,我觉得自己很幸运,有过很丰富的经历,我完全接受各种各样的性体验。”
坎如有个雅虎的邮件账号,他插了一句说:“这能让我更有吸引力么?” 但坎如一点也不喜欢 Snapchat ,因为他 “还没手快到能随时截下朋友发来的小黄图”。他也没想过成家立业,因为他对结婚生子的传统生活完全无感。他说:“我还是单身,这是最讽刺的事情了吧。我的个人资料都写得挺低调的;我不会说我就是这家公司的老板。就算是在其他约会网站,我也不会自吹自擂 —— 我希望别人喜欢的是真正的我,而不是想到钱之类的。只是这招有时候奏效,有时候没什么用。”
要是把他比做 “爱的工程师”,他会觉得挺别扭。不过,考虑到每张照片里他都戴眼镜、穿衬衫、打领带,叫他极客应该是没问题的。
“难道我就应该像个土豪一样长满胸毛、戴着金链子才对?” 他在西雅图的家里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每个人都不一样,似乎人们总设想我应该非主流一点。”
坎如运营了 Web Personals 大概一年的时间,后来以 “缺乏经验” 为由把它卖给了 Telepersonalsfor,售价十万美元。竞业禁止条款到期后,他又在1996年开创了另一个约会网站 FriendFinder.com (找朋友)。
1997年,坎如完成了博士学位,FriendFinder 也有了30名员工。坎如说:“我总是开玩笑讲,我就应该辍学去专心成为亿万富翁。”
自立门户的挑战之一,是怎么才能招到工资要求没那么高的人。“我们没钱,所以几乎招不到人,”
坎如说,“大部分人在去一家做成人内容的公司工作前都会犹豫。在办公室里,我们不谈 ‘色情’ 二字,只是把性相关的内容统一称为
‘成人内容’ 。现在招人要容易一些了,但也还是挺难的。”
他曾经招来了一个二十岁的流浪汉,那人平时就在他们的大楼里睡觉。坎如教他怎么给客户写邮件,还告诉他只要把鞋子穿好,就可以在办公桌下睡觉。
“他呆了一年吧,后来跟一个同事结婚了,他们一起搬去了丹佛,” 坎如说,“该死,他的脚是真臭。”
FriendFinder 上的确有些用户会发裸照,于是坎如又开发了另一个网站
“我们把它叫做 ‘放气阀’,” 他说,“想来一场艳遇吗?点击这个链接,用户就能进入
打开这个成人网站之后,你就仿佛进入了《五十度灰》的世界,好比异性恋的 Grindr —— 当然,不完全是直男直女才会到这里来。现在,网站上有年轻的夫妇,有穿着吊袜带的五十多岁的女人,有把自己绑在床上的女生,也有上传量相当稳定的丁丁照片。用户可以自己上传视频和照片,但是浏览内容需要升级账号,收费至少五美元一个月。
这些都属于母公司 Friend Finder Networks 的部分业务,公司旗下还有
AsiaFriendFinder.com、SeniorFriendfinder.com,还有专为基督徒服务的约会网站
“人们对这些网站的需求非常大,” 他说,“这些年来我学会的是,你得戳中用户的需求 G 点,而不是一定要去做你想做的事。”
2007年,Penthouse 以五亿美元收购了 Friend Finder Networks。他们希望能募集到四亿六千万,让它在2008年上市。但是直到2010年,他们也才拿到了两亿两千万。所以后来坎如又把公司买了回来,从2013年到现在一直当着公司的董事长。
不过,念旧的坎如总说,互联网早期没那么多人,那时更有意思。
“自从软件技术变得更简单,运行网站就像在打游戏了,” 坎如说,“你把东西建起来,推出去,看看人们喜不喜欢,得到反馈和数据。数据就相当于你的得分:要是数据在往上爬,你就戳中了用户的需求点。于是你有了一种直接的方式来衡量用户的快乐程度,就像跟顾客建立了亲密关系一样。”
去年,AdultFrinedFinder 被黑客入侵,三千五百万用户信息被曝光,其中包括
***
坎如在印第安纳州的一个农场上长大,从小在 Commodore VIC-20 上编写
“我的父母还挺开心的,因为我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帮到很多人也让我感到自豪,” 坎如说,“他们从来没有生气,只是会觉得惊讶。”
但是,到底谁才是网上交友的开山鼻祖,一直存在争议。要是在谷歌上搜索,答案会是
坎如说:“也算是对的,我和加里很早就认识了。”
坎如还记得当年去加里的办公室,里面全是数据图表。
“加里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到下周四,我们就会打败你了!” 坎如回忆道。
Match.com 成立于1993年,但直到1995年才上线了免费的测试版本。
“把交友弄到线上并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家原创,加里和我大概都独立思考过那些问题,但是单说线上交友网站的话,我们比加里要早三到四个月。” 坎如说道,“要说到底是谁发明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但是说到执行,我肯定是第一个。”
坎如记得在互联网诞生早期,网站是边缘化的事物,会上网的只有知识分子、学术人士和一些创作者。
“光是你家里能上网这一点,就足够证明你属于其中一类人,” 他说,“那意味着你得找到跟你一样喜欢新鲜事物的人,这在当年可比今天困难多了。”
过去十年里,他见证着公众舆论的变化,“越来越多身边的人通过网上交友找到另一半,这变得越来越家常便饭了。”
被问到他是否觉得自己是 Tinder 的祖宗时,坎如没有把功劳都揽到自己身上:“我只是一个与之走在同一条路上的人,” 他解释道。
“Tinder 对那些肤浅的、只想约炮的人来说确实方便。但我还是相信,对一个人的信息了解越多,你在找伴侣的时候越能做出好的选择。我对人类之间真诚、真实的关系充满希望。”
- 作者:Nadya Sayej
- 翻译: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