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西方寺之东园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扬州东园金农 |
分类: 园林庭院 |
1:下图:从金农寄居室往外望,透过大门,远处尽头便是东园入口。
2:下图:东园与金农寄居室的大门是相对的。
3:下图:金农笔意下的东园。
4:下图:东园草坪,远处白色为一座六角形经幢。
5:下图:竹林旁的“竹泉亭”,旁有一宋代古井,被金农取名为“竹泉”。
6:下图:东园内的碑廊。
9:
10:下图:这座六角形经幢,现在只有上半截。
11:下图:再回到碑廊,墙外屋顶为西方寺大殿。
12:下图:碑廊内镶嵌有若干块扬州八怪部分画家字画刻碑。
13:下图:碑廊旁应该广植梅花。
14:下图:李鱓的《花卉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万事浮云过眼空,前人作画我相同。花花草草飞飞蝶,尽付庄周一梦中。钤印(朱文方印) :“鱓印”。
15:下图:李鱓,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生,乾隆二十一年(1756)卒。字宗扬,号复堂,别号懊道人、墨磨人,江苏扬州府兴化人,明代状元宰相李春芳第六世孙。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 康熙五十三年召为内廷供奉,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
16:下图:高翔的《梅花图》。款识:空裹疎花数点,西唐高翔。钤印:上面(朱文方印)“高”;下面(圆白文印)“犀堂”。
17:下图:高翔:(1688-1753),字凤岗,韦之,韦三;号西唐,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又号樨堂,犀堂、西堂。别号山林外臣;是江苏扬州本地人;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以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的追随者,擅画山水,花卉,写真,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 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
18:下图:郑板桥《墨竹图》,款识:再减减不去,欲添添不能,酷似霜雪中,一把剪刀,剪出春万里。只此二叶,已具天地间一片太和景象也。第五行风字错写春字也。板桥郑燮。钤印(朱文方印) :“橄榄轩”。
19:下图: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20:下图:李方膺《五月梅花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五月梅花浓墨池,孤标别韵不逢时。虽无索笑巡簷客,心有清凉我自知。晴江题于石家何亭。钤印(方白文):“晴江”。
21:下图:李方膺《钟馗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节近端阳大雨风,登场二麦卧泥中。钟馗尚有闲钱用,到底人穷鬼不穷。乾隆十年端阳前二日,写于梅花楼雨窗。晴江居士。
22:下图: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出身官宦之家,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圆,自号借圆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
23:下图:东园碑廊一角。
24:下图:在碑廊望何东园草坪。
25:下图:花窗外面的竹石,画一般的美。
26:下图:金农《野梅图》,款识为一首七言诗: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金农。
27:下图:金农(1687—1763),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寿道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布衣终身。他好游历,卒无所遇而归。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嗜奇好学,工于诗文书法,诗文古奥奇特,并精于鉴别。书法创扁笔书体,兼有楷、隶体势,时称“漆书”。五十三岁后才工画。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
28:下图:黄慎题写五言诗帖《梨花两》:扑面梨花两,官河几曲湾。风梳新绿柳,帘卷旧青山。寂寞人归去,呢喃燕未还。离心应计日,回首板桥间。宁化黄慎。钤印(上面朱文方印)“黄慎印”;(下面白文方印)“恭寿”。
29:下图:黄慎,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五日(6月14日),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八十四岁时尚在,卒年不详。汉族,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别号东海布衣。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方十八九岁,寄身萧寺,昼为画,夜无所得烛,从佛光明灯下读书。其艺既擅,出游豫章,历吴、越,康熙五十八年(1719)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雍正五年(1727)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乃奉居扬州,又三年乃返闽,郑燮赠以诗。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八十二,尚作花卉册。慎工草书,法怀素。画人物,多取神仙故事为题材,初学上官周,后用狂草笔法作画。笔姿放纵,气象雄伟,深入古法,亦偶有笔过伤韵者。间作山水、花鸟,得荒率之致。所画多历史人物、佛道、樵夫渔父,早年工细,后参以怀素草书笔法,所作人物用笔粗犷,顿挫转折,纵横排奡,气象雄伟。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30:下图:杨法题写《行书五言古诗》:骋日千田土,风沙极四维。竞成中道断,难禁暮年思。昔者滹沱上,奔腾飞渡为。先人传一砚,永宝染柔翰。风字形真璞,莲青色可餐。图南任鱼跃,蠖屈想龙蟠。我亦施孙子,深知继述难。孤云欣绝类,写兔莫之求。舒巷从吾好,消摇率自由。无心每独往,得意或淹留。下视群龙戏,凌空笑未休。礼耕主人属杨法书。钤印(朱文方印)“关中杨大”。
31:下图:杨法(1696--1748尚在),字已军,号孝文、孝稚,又号白云帝子,江苏南京人,寓居扬州。同金农、汪士慎、高翔等人有交往,常往来于南京、扬州之间。他颇有学问,眼界很高,布衣终身。工书画善,亦精刻印。所书篆、隶、行、草,奇古苍劲,别具一格。篆书多用曲笔与颤笔,笔意高古;隶书与金农之漆书类似,古拙冷硬,布局奇特;行书则疏朗灵动,极有章法。他曾为扬州盐商徐氏所藏周太仆铜鬲写释文(华喦为鬲作图),为扬州五亭桥南侧的“贺园”题名(同题者尚有龚半千、李鱓、金农等人),亦曾在扬州东城“黄园”书写“桐间月上,柳下风来”联。乾隆十年(1745)曾作《隶书古诗十九首册》。长于花卉,潇洒清逸,颇有韵致,与华岩相类。其书名大于画名,绘画作品流传亦极少。
32:下图:华嵒《杂耍图》,款识为一首五言诗:稚子夸多力,风竿臂能舞。他时一长成,应得健如虎。钤印(朱文方印)“工拙随意”。
33:下图:华嵒《儿戏图》,款识:不为抛石戏,团作打钱游。钤印(朱文方印)“白沙”。
34:下图: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白沙道人、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蛟洋华佳(家)人(原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华岩一生贫困,金农在《画竹题记》提到:“汀洲华岩秋岳,……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余恨不能踵其后尘也。”乾隆十七年(1752),回到杭州旧居“解弢馆”。乾隆二十一年卒,有《离垢集》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