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天宁寺《扬州八怪书画作品展》

标签:
旅游原创摄影扬州天宁寺《扬州八怪书画 |
分类: 鉴赏园地 |
“扬州八怪”是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总称,或称扬州画派。而“八”其实也只是一个虚数,指的是以郑板桥及金农为代表的十五位扬州画派画家。自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最年轻的罗聘去世,前后有近百年的时间,且多数人生前即声名远播。
1:下图:天宁禅寺第二进的天王殿,这是《扬州八怪书画作品展》第一展厅。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下图:天宁禅寺第三进是大雄宝殿,也是《扬州八怪书画作品展》第二展厅。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扬州八怪”十五位书画大师:
金农(1687~1764),字寿门,号冬心,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在两革科名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躬懋,一字恭寿,菊壮,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幼丧父,以卖画为生,奉养母亲。初随上官周学画,后离家出游,曾多次在扬州卖画。康熙五十八年(一七一九)至扬州鬻画,人争客之。雍正五年(一七二七)以母垂老,不欲远离,乃奉居扬州,又三年乃返闽。
李方膺(1695~1755),中国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等,通州(今江苏南通)人。去官后寓南京借园,自号借园主人,常往来扬州卖画。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又号衣云、别号花之寺僧、金牛山人、师莲老人。在“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祖籍安徽,后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谓“朱草诗林”。为金农入室弟子。
高翔(1688~1753),字凤岗,号西唐,又号樨堂,江苏扬州府甘泉县人。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
华岩(1682~1756),亦作华嵒,字德嵩,又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沙道人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人。与金农、高翔、李鱓、郑板桥等人来往,中晚年一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
高凤翰(1683~1749),字西园,号南村、南阜,山东胶州人。晚因病风痹,用左手作书画,又号尚左生。去官为民后,高凤翰侨居扬州,寄宿佛门僧舍。59岁,高凤翰返归故里,8年后病逝。
陈撰(1678~1758),浙江鄞县(今宁波)人。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曾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常游走与江淮间,并流寓扬州,常在扬州马日涫玲珑山馆友聚,赋诗作画。
闵贞(1730~1788),字正斋,号青乔、青桥、蓼塘,人称“蓼塘居士”,江西南昌人。
边寿民(1684~1752),字颐公,号苇间居士,山阳人(今淮安),扬州、苏州、杭州一带是他常游之地。
杨法(1696~1748尚在),字已军,号孝文,江苏南京人。同金农、汪士慎、高翔等人有交往,常往来于南京、扬州之间。
李葂(1691~1755),字啸村,号铁笛生,安徽怀宁县人。李葂曾至扬州寓居贺园,曾为卢雅雨画《虹桥揽胜图》,著名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