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2016-11-05 23:52:00)
标签:

渠县文庙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

石牌坊

分类: 寺庙

今年107日,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和家人即将结束湖北、湖南和重庆的旅行。清晨,我们离开邻水县,返回西安的途中,来到渠县进行半日游览,计划参观这里的汉阙和文庙。

        渠县古称“宕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这里都是川东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殷商时期,賨人在此地建立国都,秦国统一蜀、巴、賨后,置宕渠县,隶属于巴郡。在之后的朝代中,这里曾多次成为郡、州治地,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为渠县。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过去,我只知道渠县是“汉阙之乡”,对这里的文庙并没有关注。国庆之前,我在新华书店闲逛时,无意间翻阅了一下《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看到了一幅渠县文庙的黑白照片。它是梁思成先生,在上个世纪40年代,来渠县考察时拍摄的,并且留下来一段介绍文庙棂星门的文字。于是,在我的旅行计划中,就增添了“渠县文庙”这一项。

 

《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中的插图和文字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我们在大竹县出口离开高速公路,沿着颠簸的国道向西行驶近20公里,才跨过渠江进入渠县的城区。穿越县城中最繁华的街道,在一处人行天桥下,拐入文庙前的巷子,气氛瞬间安静下来。“宫墙万仞”四个金灿灿的大字映入眼帘,宫墙建成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相传为康熙皇帝手书。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在宫墙右侧的大门旁,悬挂着“渠县文物管理所”和“渠县历史博物馆”两块简陋的牌匾,以及“国家三级博物馆”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城坝遗址工作站”两块醒目的招牌。看来这里虽然庙小,但装的“神仙”还挺多的!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最吸引我的,当然还门前那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2013年,经国务院的批准,渠县文庙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目前到达的第598处国保单位。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从右侧的门进入文庙内,视线越过古老的泮池,曾书中看到的棂星门,瞬间呈现在眼前。如今,70多年的时间过去,它依然能够魏然矗立,让人心中倍感欣慰!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青砂细石砌成的“棂星门”牌坊,即高大壮观,又精巧绝伦,被誉为“巴蜀牌坊之首”。牌坊上的“二龙戏珠”、“双凤朝阳”、“仙鹤祥云”、“五蝠归真”、“麒麟送书”、“鱼跳龙门”等浮雕图案,皆为上好石料,精雕细刻而成。

    按照梁思成先生留下文字,这座“棂星门”牌坊是清乾隆初年,一位名叫萧镕的知县主持修建的。那么,他距今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了!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与威严的牌坊相比,周围的石狮和石象就显得呆萌可爱。北方的石狮总是十分威严,而它在南方则不然,脚下踩着绣球,脖子上系着铃铛,有时候嘴巴里还叼着珠子,活脱脱就是一只狮子狗罢了。

    石像就更有趣了!短短的鼻子缓缓卷起,两侧的獠牙上翘,与真实的“象牙”不可同日而语,尤其是大象的四个“马蹄子”,更让人忍俊不禁。恐怕雕刻这只石象的人,根本就没见过真正的大象吧?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沿着台阶向上,棂星门后就是戟门。古时这里列二十四戟,使人屏声息气,派显赫森严的气势。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穿过戟门,巍峨庄严的大成殿,出现在面前的高台上,台基正面雕刻着各类花卉和龙凤纹饰。它是文庙主体建筑,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像,台基之下的偏殿,原供奉所谓“先贤”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如今,主殿依然保持供奉孔子的功能,而两侧的偏殿已经被改造成了博物馆的临时展厅。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据说,大成殿后还有崇圣祠,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站在大成殿的门前,抬眼可见距文庙一百公尺开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宝山”和山上小巧玲珑的八角亭;东边可望一泻千里的蓝色渠江,西面可望龙盘虎踞的青黛色马鞍山。但是,这些我为什么都没有看到呢?周围放眼望去,全部都是高楼呀!

渠县文庙:梁思成来过的地方

    渠县文庙建于宋代嘉定以前,在渠县城内西隅石于岗顶。明代洪武年间(13681398年)邑侯梁从义移建于县城南外西岩侧,明天启元年(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于南郊将文庙迁回旧址,明代祟祯十六年(1643年)文庙被农民起义军焚毁。《渠县志》载:“癸未重丸之交,‘贼’由西城毁堞而入,学宫焚焉。”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再度兴建,整个工程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前后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个皇帝,费时达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